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方法】

一、生命与生涯

(一)认识生命

生命是自然界最神秘、最伟大、最有价值的现象之一,如图 1-6 所示。从猿类、人类到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是宇宙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形式。现代科学对生命的定义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生命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复杂现象,包括自身的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物质和能量交换、遗传变异以及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其中,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过程,也是其他所有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形式常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目的性”行为,而人类作为生命的高级形态,则具备有意识的目的性行为。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生物性生命,也就是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而存在的肉体生命。这是人和其他生物共同具有的基本属性。第二种形态是是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独特在于其具备超越生物性生命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拥有独立于生理的精神世界。人类不仅考虑如何生存,还思考如何过更有意义的生活。第三种形态是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出内心的关键问题,例如,“为何而活”,这是人类对于价值性生命的追求和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其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赋予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图1-6 生命

自从地球上诞生生命以来,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自然界中的生命形式千差万别,各具独特特征,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美。就像树叶没有两片相同一样,人类中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同时也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不虚度岁月,不浪费宝贵的时光。

(二)了解生涯

“生涯”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庄子·养生主》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将生涯视为人生的极限,他认为生命是短暂有限的,然而知识的追求却是无穷无尽的。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舒伯的观点,生涯指的是个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包括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各种职业和角色扮演,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模式。换句话说,生涯是一个人在职业和角色中的总和。

人的生涯发展既是自然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决策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因其在各种事件和角色中的重要地位,往往对个人的其他角色和经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决定,对个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职业为主轴和推动力来规划生涯是合乎逻辑的。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工作经历的总和,它涵盖了从大约 20 岁开始工作,到大约 60 岁退出职业的 2/3 人生阶段。这个阶段是个体精力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期。

大学生涯是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涯的成就将为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合理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全面性等特点。在生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通过不断扮演各种角色来寻找自我,探索人生意义和方向。深入了解生涯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生涯的本质,从而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以便从容应对不同情境。

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的生涯研究专家舒伯(Super)提出了人一生完整的生涯发展阶段模式,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把整个人生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见表 1-1)。

表1-1 生涯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都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或成就,并且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三、人生需求与价值实现

(一)人生需求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第一个提出了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推进,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图 1-7 所示。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级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高级需求。

图1-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论强调了人的需求具有层次和规律性。根据他的理论,低级需求是相对有限的,其满足主要指向个体自身。而高级需求则是无限的,并且通过满足他人、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来实现。在满足了低级需求之后,个体会自动地追求满足更高级的需求。当个人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时,其心理状态将更加健康和稳定。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引导个体需求的发展,从而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实现人生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求。一个人如果想达到自我实现这一最高需求,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一定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单位、为社会做出充分贡献。

(二)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由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人格价值组成。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体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高。自我价值则是指个体通过努力来满足自身生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个人通过自我发展和实现自己的目标,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人格价值特指作为人的权利、地位和尊严,体现了每个人的平等和尊重。实现人生价值就是将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人格价值统一起来。只有当三者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实现时,才能达到完整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也决定了个人提升自我价值和获得人格价值的机会。这样,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有意义和满足感的人生。

(三)通过生涯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就像航行中的船只需要有明确目标一样,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行动力。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并持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修正可执行的计划。这样,人们可以为每个人生阶段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突破障碍、激发潜能、实现自我是生涯规划的三大目的。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在充分认识自我需求和透析个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未来趋势,帮助个体找到自己的最佳贡献区,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涯发展目标与行动地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职业成功的同时,提升个体幸福指数,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升生命质量。

【拓展阅读】
高铁工程中的钢轨探伤专家

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将 5 根长 100 米的钢轨通过自动焊接机焊接为一根 500 米的长钢轨。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关改玉的工作就是利用专用的超声探测仪检查每一处的钢轨焊接接头是否合格。这个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除锈处理,使用专门的钢丝刷清除钢轨接缝及周围的锈迹,然后利用毛刷清理掉上面的细屑、灰土以及旁边的沙粒和碎石;其次,涂抹机油,即钢轨探伤时所使用的耦合剂;最后,使用探头检测钢轨的轨底、轨腰、轨头等部位,确认每个焊接接头没有损伤,以保证行车安全。

探伤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潜在的损伤。如今,尽管钢轨无缝焊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很少出现损伤情况,然而,关改玉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单调乏味的工作容易导致疲劳和分神。万一有一个损伤未被发现,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尽管发现损伤的概率很小,他仍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程对每个焊接接口进行检测。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侥幸心理,确保每个焊接接口的检测过程符合技术要求。只有这样,所得到的最终检测结果报告才能被视为科学可靠的。

四、理想确定与目标管理

(一)人生理想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它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构筑起人们未来美好蓝图的过程。理想并非主观臆造,也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建立在科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理想指引着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巨大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只有树立起远大而坚定的理想,才能够解答“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把今天的学习进步与国家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理想之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未来所从事职业及所取得成就的追求和向往。职业理想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影响着个体的择业行为。拥有不同的职业理想的人大概率会选择不同的职业,正如理想使救死扶伤的人成了医生,理想使保家卫国的人参军入伍,理想是匡扶正义的人报考了警察……

职业具有多样性,一个人最终选择何种职业与其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思想品德和人生观决定了个体对职业方向的理想追求;而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则决定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否可行;此外,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性别特征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也对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因此,职业理想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职业理想也是一个发展过程。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积累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并由幻想逐渐转变为理性思考,从波动到稳定。这意味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会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并更加理性地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理想是职业选择的向导,是取得职业成功、事业成功的推动力和精神支柱。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指预测、准备、规划。只要我们能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提前做好规划,就一定能充分利用大学时光,修砌出属于个人的灿烂前程。

(三)目标管理

没有任何目标的人,在世间只能随波逐流。目标是通向幸福彼岸的导航,充分重视并利用目标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

在制定目标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充分的认知,分析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客观评估自身的内在发展潜力,以便准确地确定自己的定位。大学生在制定学习和奋斗目标时,需要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周围环境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此外,制定的目标应当具有可量化性,有着清晰的次序性和时间性,并且要优先考虑那些既重要又紧急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制定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提高目标实现的效率。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要专注于计划执行本身,并定期检查目标达成情况。对未完成的计划要进行反思,总结不足,并适当调整方法和路径,使自己不断前进。

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遇到阻碍,甚至挫折。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乐观地面对困难,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勇敢地迎接挑战,必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拓展阅读】
制定目标遵循的SMART原则

基于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觉醒的目标,是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的初步构想。在设定个人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

1.目标具体、清晰、明确,即S(Specific)

指目标具有特定的指向,不能笼统或模糊。例如,设定的目标表述为“好好学习”,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应该将目标具体化。比如,将目标调整为专业课成绩每门达到 85 分以上。

2.目标可量化,即M(Measurable)

指目标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以方便验证。例如,可以设立这样的量化目标:每天在图书馆学习网站制作知识 1 小时,进行实际操作 1 小时,3 个月内可独立制作 1 个完整的商务类网站。

3.目标可实现、可达到,即A(Attainable)

指目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例如,目标是按时毕业并拿到学位证书,这个目标就不具有挑战性,只是一个大学生本就应该完成的学业任务;再如,将目标设定为在数学学科的造诣要超过陈景润,这对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4.目标与其他目标存在相关性,即R(Relevant)

指目标与其他层级目标具有相关性,小目标的实现服务于中期目标的达成,而中期目标服务于长远目标。例如,毕业后打算从事会计工作,那么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准备和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参加会计岗位的实习实践,而不是考取教师资格证。

5.目标有时限,即T(Time bound)

指需要注明完成目标的特定期限,方便监测管理。时间一到,就要评估目标实现的结果,并优化目标执行方法。如果目标没有时间的限制,在展开行动时就缺乏紧迫感。如果没有特定期限,考取英语 4 级证书这一目标可能直到毕业都还没有相关行动。如果规定自己大二上学期考取英语 4 级证书,那么大一即要开始行动,即便大二上学期失败了,也能及时调整计划,争取大二下学期实现目标。 3TNf4aj+8H+bl88cnDOuKvebOb/+PHDjwFCxu6ztuv+6YBgvk2aKVyJQ8LlvGJ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