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加强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宣传工作

普法教育宣传是加强大学生法制安全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能让大学生亲身感触到法律就在身边的途径。同时,高校应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如通过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多元化的途径,充分保障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随时随地了解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状况。

(一)构建科学的高校普法教育工作体系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普法教育的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将普法教育工作灵活地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把普法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推进普法教育工作,实现普法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详细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专业人员对普法工作进行总结和探讨。高校要建立责任负责制,将普法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实行普法工作的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普法工作完成情况和部门、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从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责任负责体系,确保普法工作不流于形式。要确保将人财物落实到位,把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利用课堂教学开展普法。

高校要把法律课堂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撰写科学合理的学习教材、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增加法律学习的趣味性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普法学习中。要将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多采取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普法的重要意义。另外,要加强对法律教学课程的要求,将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加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纪律的检查,充分做好教学督导。适当提高法律课程学习的学分比例,采取多形式的科学考核方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而重视学生法律知识运用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拓展链接:

这些常见的法律法规你都知道吗?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制安全意识

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然而,当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着课堂设置不合理、内容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等不足之处,一些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应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制安全意识,就是要加强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教育。权利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对于“权利”一词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要有比较透彻的分析;二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与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指引大学生善于运用法律这一工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制安全意识,就是要加强大学生义务意识的教育。“你挥舞拳头的自由止于我的鼻尖。”这说明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虽说我国的法律是权利本位,但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加大学生义务意识的教育,防止大学生在充分享受权利后而忽视了义务的履行。只有通过权利与义务双方面共同的教育,才能充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进而保护大学生的安全。

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制安全意识,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不仅要保护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不断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要适当关注新闻,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颠覆活动尽到自己应尽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提高法律素质。大学生还要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加快推进高校安全立法建设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强化社会控制手段。法律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法律制度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同样重要。一切管理措施都要有法律保障,才能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如美国就制定了《校园安全法》,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出台专门的校园安全法规。校园安全法的缺乏使得学校保卫部门的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大大降低了保卫组织参与社会控制的能力,也降低了大学生犯罪预防效果。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立法,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思考与练习

1.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大学生常见的犯罪类型有哪些?

3.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 bmgYoowPlafUEJiVp5oqeZzaxopFrMjTNYf2RL1SANRzIf3JJIymj9v+TxeFuW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