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中国温度:以人为本温暖民心

70 多年风雨历程。从“一穷二白”起步,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悔的征程见证着一个伟大政党的温度。

70 多年峥嵘岁月。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愿景不懈奋斗,记录着一个新生政权的温度。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社会进步一日千里,中国温度始终如一。

一个部落的千年跨越,彰显一颗初心的温度

一边是身披兽皮的苦聪人,在森林里钻木取火;另一边是衣着光鲜的苦聪人,开着小轿车行驶在马路上——云南省金平县地棚村的广场上,一幅墙画形象地描绘出“最后的原始部落”60 多年间完成的“千年跨越”。

巍巍哀牢山,曾“锁”住这个被世界遗忘的部落。千百年来,苦聪人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漂泊不定、啼饥号寒。

纵使山高路远,哪怕道阻且长。前进的征途中,一个也不能少。

一支支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历尽艰辛找到了苦聪人。苦聪人的命运,从那一刻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反贫困的伟大斗争,他们再也没有掉队。

从沿袭千年的游猎生活到学会耕田插秧,从以物易物到上网卖货,从结绳记事到培养出第一名北大博士生……老人们感叹:“苦聪人世世代代受苦,直到共产党来了,我们才算见到了太阳!”

一切为了人民。赤诚的初心,在 70 多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上,刻印下为了人民而迈出的坚实足迹——

百姓的“米袋子”充实起来:从 1949 年至 2022 年,中国粮食产量从2263.6 亿斤提高到 13731 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实现翻番,彻底粉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的断言。

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49 年的 49.7 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36883 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 1956 年的 88.2 元,跃升至2022 年的 24538 元。

亿万居民圆了“安居梦”:2018 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9 平方米,比 1949 年的 8.3 平方米增加了 3.7 倍;上亿居民“出棚进楼”;住房保障工作让约 2 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初心的温度恒久如初。

一份营养餐的温暖香气,见证一个国家发展的温度

“厨神汉堡”“川香茶叶蛋”“粉丝炖牛排”……丰富的营养餐,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黄泥村黄泥小学学生吴一蔓新学期走进学校的最大惊喜。

自2011 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以来,已有 3700 万名农村学生和吴一蔓一样,在学校吃上了营养餐。这一粥一饭的暖意,将陪伴孩子们走过漫漫求学路,走向更高更远的人生舞台。

时光回溯

那是 1979 年夏天,经过中考,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高中生活,那段背馍上学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上学,每星期天下午,辛劳的母亲都会把中午蒸好的馍装进专门缝制的土布包,够三天吃就好,也就是五顿饭的量,周三周六下午赶回家吃,母亲有时烙一两个锅盔,有时蒸点花卷轱辘馍……由于刚刚分田到户,属于责任田,除过交公粮剩余都是自家的,也没多少余粮,都是杂粮夹细粮,够吃就行……

到了宿舍,一般都把馍挂在靠自己铺位的墙上。挂在宿舍的馍,冬天冻成了瓷疙瘩,夏天捂出了毛,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只要有热水热饭,冻了的泡馍、有毛的一擦泡在碗里照样吃,解饿就行。

70 多年,更广阔的人群感受到国家飞速发展的温度——

那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带来家门口“15 分钟医疗圈”的便捷,那是670 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后的舒心,那是 16.38 万个养老机构和设施为“最美夕阳红”添上的绚丽色彩,那是 78 万多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有了受委托监护责任人的安全感,那是经常性生活救助每年为近 5000 万困难群众点亮的希望……

70 多年,更多暖人新政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进步的成果——

2018 年 10 月 1 日,我国个税起征点提升至 5000 元。免除个税,让广西安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职工杨晓露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当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 亿元,为 6000 多万名“杨晓露”增加了实打实的福利。

从温饱到小康,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更好到更公平,人民群众渴盼着美好而有尊严的生活。

双休工作制、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休假权利得到保障,我国公民全年休息日达到 120 天以上;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超过九成申请人在 30 分钟内完成现场申办证件手续;户籍改革从“破冰”到前行,1 亿多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行动不断深入……

70 余载芳华璀璨。一个国家发展的民生温度,绘就人民幸福的厚重底色。

一台网络听书机的无限精彩,感知一个民族未来的温度

一台网络听书机,给 63 岁的刘思纯带来了阅读的无尽快乐。湖南省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为刘思纯这样的视力障碍者打开了崭新的世界。

“我们要充分认识残疾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他们与健康人一样有权享有生活中的一切。”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这样讲述她眼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上图为设置盲文键盘的社区图书馆;下图为坡化处理的轮椅通道。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为更多残疾人带去温暖

当年,5 岁的张海迪想上学,母亲背着她一家一家找学校,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们不招收残疾的孩子。”

如今,我国残疾人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残疾人非义务教育稳步发展,融合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公共支出持续增长。

“现在每年有近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多年前的梦想在今天终于成为现实。”张海迪说。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笃信奋斗的个体都能通过努力拥有出彩的人生。一系列直抵人心的举措,为亿万中国人美好的未来保驾护航——

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蓝图中,“人人皆可成才”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到2030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3 平方米及以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巨大转变。

呼吸更清新的空气,饮用更洁净的水,共享同一片湛蓝的天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勾勒出人们在美丽中国的惬意生活。

柴米油盐、点点滴滴,从过去到未来,中国温度无处不在、伸手可及。

我们总是深情地将祖国比作“母亲”。中国的温度,便是母亲的温度。

青春导航

这是一个好时代,腾跃九天的航天飞机,凌空飞架的港珠澳大桥,潜入五洋的载人潜水器,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辉煌的中国工程。九天揽月,五洋擒蛟,百川参拜,关河俯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绘制出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的逐梦蓝图。对青年大学生而言,这份通向未来的国家行动指南中描绘的征途,恰好与自己的人生黄金期不期而遇。

大国蓝图下的青年,既面临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你打算如何找到自己的历史方位?怎样演绎出更精彩的人生? jB3TjYc76PvQTKhHZUkxey3ritHcza7FQjiLzWxkunujuHtCx0oZ/mZvheP3Ei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