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二学生张某,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生长于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及一个弟弟,小时候因成绩好,备受父母的宠爱和弟弟的敬佩。其父虽然性格暴躁,但很爱她;其母性格温和,从来没有责骂过她。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张某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优越感较强。但进入高中后,她感觉学习较吃力,一度成绩下降,心情十分烦闷,情绪变化太大,以至于无法自控,不想继续上学,在家里反对的情况下,自作主张休学一年,后考入大学。自进入大学以来,她与宿舍其他同学难以共处,到就诊时已换了七八间宿舍,每一次住宿时间不超过两周,就开始与他人对立,矛盾重重,最终爆发冲突。起因都是一些小事,如东西存放的位置、开关门的声音、作息时间的不一致等。每次冲突的方式都是她与全宿舍的同学对立,以致后来同学们都不愿与其共居一室,认为与她在一起特别难受、紧张、压抑。最后学校只好安排她同新生住在一起。张某辩解说:“我觉得其他舍友总是联合起来欺负我,我一个人孤军作战,但我一定不能示弱,不能服输,她们凭什么欺负我?我要与她们斗到底!我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对付舍友。为此,我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有精力听课,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下降,且体重减轻不少。我很烦恼,是她们搞得我心力交瘁,我觉得自己好无能,怎么办?”
这名学生具有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总是感觉别人侮辱、伤害、轻视自己,持久地对他人心怀怨恨,容易感到人格被别人攻击,并马上发怒或回击,具有狭隘、多疑、嫉妒、报复心理的人格特征。她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受其家庭影响,在她的家庭中家人都以她为中心,而她对别人却不够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