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大学校园后,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衡量大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全方位地自我探索中,大学生开始更多地思索“我是谁?”“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开始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与同龄群体相比,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自我。比如,他们会经常思考、反省这样一些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的气质如何?”“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等在他们心目中,“我”的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中学生”,而是一个肩负着历史使命、具有一定知识才能和人格的大学生形象,成人感特别强烈。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很长时间都没能解决的难题——斯芬克斯之谜。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人面狮身的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们猜一个谜:“什么动物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行人吃掉,很多人都猜不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个地方了。终于有一天,年轻的俄狄浦斯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答案:“这个动物是人。”斯芬克斯又羞又恼,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世界上最难认知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诸如“斯芬克斯之谜”之类关于自我认知的故事与智慧结晶流传至今,凝结成人类自我意识发展长河中的串串珍珠。
中学时期,学生们“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差距很大。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与中学生相比明显提高,变得较全面、客观和主动,更多地从社会政治思想、动机、理想、品德方面,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观察、分析自己。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与外界一致,并且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形象的社会性增强。
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但是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他们敏感、闭锁,且有一定程度的情绪波动。凡是涉及“我”以及与“我”相联系的许多事物,常常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反应。他们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内心,且内心体验起伏较大。他们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存在明显的两极情绪。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意向,绝大部分同学都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的目标自觉调适行为,同时,强烈期望独立,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此表是心理学家弗尼斯坦等人编制的用于测量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测量量表。请拿出一张A4白纸,依次对每个题目认真作答。
“0”表示完全不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1、2、3”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符合和不符合。请你在表2-3中认为合适的数字上打分。
表2-3 意识量表
计分和结果分析:
第3、7题反向记分(记罚分,总罚分越多,名次越靠后),代表内在自我的题目包括1、3、4、6、7、9、11、13、15、17题,把它们的总分(得分相加)计算出来;代表外在自我的题目包括2、5、8、10、12、14、16题,把它们的总分计算出来。
每个人都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更注重内在自我还是外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