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关键考试或重要事件中产生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个体在面对重大任务和挑战时的自然心理反应。在考试前夕或考试过程中,学生若感到成绩不佳或对考试缺乏信心,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紧张和不安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考试焦虑。而在关键活动场合,若出现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则被称作怯场。考试焦虑和怯场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反应,例如生理上的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胸闷和出汗等现象;心理上极度紧张不安、反复担忧考试失败、思维空白及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现象。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反应是大学生考试焦虑和怯场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考试焦虑和怯场的成因复杂,既包括学业、考试压力及教师、家庭、社会期望等外部因素,也包括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对自己设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一些学生因以往考试失败的经历,在面临类似考试的情境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灾难性思维,从而无形中加剧了个体对失败的恐惧,形成了情绪的负面循环;一些学生可能会过度放大考试失败的影响,认为一次失败将导致连续的失败,忽视了自己为考试所做的准备和努力,从而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在考试前未能进行充分的准备,也会导致考试焦虑。总体而言,大学生考试焦虑和怯场的主要成因包括:外部压力源、过高的他人或自我期望、基于失败经历的消极心理暗示、对现实压力和后果的过度放大、自信心缺失,以及考试前的准备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