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应对与调适

(一)认识学习规律,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努力并不是学习成功的唯一要素,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个体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个体以外的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学习规律、找到各种学习要素的最佳组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需要背诵知识点时,要掌握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前文提到过,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为了避免增加重复的无效学习,最高效的方法是在学习后立刻进行复习,这样才能避免快速遗忘新知识。如果刚学的新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那么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新进行学习。因此,合理安排学习、复习时间,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劳逸结合,注意用脑卫生

要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就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要先制定一个相对较远的长期计划,然后再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短期计划,具体到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在具体的学习计划安排上,要注重劳逸结合和用脑卫生,尽可能避免超负荷用脑。要科学利用好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活动规律,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穿插充足的休闲时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在学习时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并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果长期保持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大脑很快就会疲惫,对一切需要动脑思考的活动表现出厌烦和回避情绪;如果大脑一直处在非常松弛的状态,也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养成“磨洋工”和拖延的习惯,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很难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最好的学习计划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专心地学、快乐地玩,给自己专属的学习或娱乐时间。

(三)自我激励,调整动机水平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中学生,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当你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后,适当地奖励自己有助于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比如,当取得理想的成绩后,和好朋友出去享受一餐美食;当完成一个项目后,奖励自己一次短途旅游;考完一次证书考试后,奖励自己好好地睡个懒觉,或是过一个完全放松的周末。要注意,奖励要及时,而且不管是何种奖励,都要能够满足你近期最迫切的需要,这样才能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不断激励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又不会感觉身心疲惫。调整动机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厉害的人不是只能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保持最好的状态,跑赢人生这场马拉松。

(四)利用睡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1.尽量完成整周期的睡眠

研究显示,正常人类的睡眠周期分两个时期: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分为四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这四个阶段虽然脑电波变化大,但都不会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的现象,故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

快速眼动睡眠期是睡眠的第五个阶段,该阶段脑电波迅速改变,出现与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波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脑电波,但其中会有特点鲜明的锯齿状波。在该阶段,睡眠者眼球会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故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如果这时候醒来,大部分人会说自己正在做梦。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交替出现,交替一次是一个睡眠周期,两种睡眠循环往复,每个周期90分钟左右,每夜通常有4—6个睡眠周期。

海马体的工作模式也是按照人的睡眠周期交替进行的,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是海马体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为了不打扰海马体的工作,科学家提倡整周期睡眠,即从入睡开始算,睡足5—6个周期,大约7.5—9小时,这样有利于大脑整理记忆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2.睡眠时停止信息输入

为什么海马体在人们熟睡时才开始工作呢?最关键的原因是,睡眠时大脑会停止信息输入。只有在信息停止输入后,海马体才能好好地整理信息。

有的人喜欢戴着耳机,一边听英语或音乐一边睡觉,认为这样可以培养语感或者放松情绪。但是根据脑科学的原理,这样做其实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因为如果戴着耳机睡觉,大脑将一直接收新的信息,这样必然会干扰海马体处理已有的信息。

3.善用睡前1—2小时学习

既然睡眠时间是大脑整理信息的关键时间,那就要善用睡前的时间学习、记忆,特别是睡前的1—2小时。

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人在学习新知识的1—2小时后会忘记一半多的内容,但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后的2小时内进入睡眠,让这些未遗忘的知识直接通过海马体进入整理环节,从而变成大脑的长期记忆,将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午睡也是睡眠,海马体同样会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夜晚睡前或者午睡前这段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如果用来玩手机或者打游戏就太可惜了。如果你计划在晚上8—10点学习重要的内容,那么建议你10—12点上床睡觉,这样有利于对睡前学习内容的记忆。如果你学完之后一直刷手机,拖到凌晨1点再睡觉,那么8—10点学习的内容就会忘记一半多,记忆效率会大打折扣。

【心链接】

睡眠与学习

多项研究揭示了睡眠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学习与记忆巩固方面的作用。尽管过去有些学者对于睡眠促进学习的观点存在争议,但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指出,睡眠不仅对某些类型的学习有益,而且对程序性记忆的巩固也尤为关键。例如,可以提升体操、钢琴演奏等技能学习的效果。

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按特定顺序敲击键盘上的字母。一组参与者在早晨练习,并在12小时后测试,结果未见明显进步;而另一组在晚上练习,之后享受了12小时的睡眠,次日测试时的成绩提升了20%。这一发现强调了睡眠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

除了夜间睡眠,午睡也被证实对学习有益。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需在一天内完成四组程序性记忆任务。结果显示,如果参与者在第二组练习后进行半小时的午睡,那么他们在之后练习中的表现就不会下降;若午睡时间为一小时,则表现会有显著提升。这表明,大脑在接收一定量的信息后需要时间来巩固,然后才能有效吸收和处理新的信息。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适度休息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传统智慧,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安排适当休息时间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发现,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睡眠对提升学习效率和记忆成果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学习计划中安排休息时间的价值。 FTBBJi9cMM+FEfc7XZRRhNbV06V8hxUkWa9y0ZWkqWEaskKwNcMeN1B7v8H2+h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