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消除学生间的陌生感,通过初次交往的经历积累,使学生感受人际互动的乐趣,营造积极正向的团队氛围。此环节还致力于初步构建学生间的信任基础,并共同确立团体的行为规范与公约。
目的:正式开启话题,阐明团队建立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预计时间:约5分钟。
准备材料:大学生活适应的PPT或讲稿。
操作流程:向全体学生清晰介绍团体辅导的核心主题、目标设定及参与规则,特别强调遵循校园规章制度与注意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目的:促进学生间初步的相互认知,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增强团队内的联结。
预计时间:约10分钟。
操作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围成一圈并按照奇偶数报数。
2.偶数者向前迈一步,形成内外两个圆圈,确保外圈学生与内圈学生相对站立。
3.由外圈学生首先开始,向对面的内圈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在教师的指示下围绕指定话题进行限时1分钟的交流。
4.交流结束后,外圈学生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下一个内圈学生面前,重复上述交流过程。每次变换位置前,由教师提供新的讨论主题。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初识的尴尬与沉默,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为后续深入的团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团体辅导材料】
(1)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2)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是什么?
(3)你最近遇到的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4)你最想去旅游的城市是哪里?
(5)如果你有一百万元,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目的:深化学生间的相互熟识度,促进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预计时间:约5分钟。
操作流程:引导全体学生先蹲下,此时全体都是“蛋”的状态(以蹲姿为标识);“蛋”可自由行动,与其他“蛋”进行剪刀石头布,获胜者晋升为“雏鸟”(以半蹲姿态展示);随后,“雏鸟”仅能与同类进行对决,胜者进化为“成鸟”,败者则退化为“蛋”;“成鸟”间继续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对决,胜者得以返回座位,视为成功退出游戏,败者则回退至“雏鸟”状态。如此循环,直至每位学生成功归座方能结束游戏。
目的:确保团体运作顺畅,强化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与协作,确立一套全员遵循的公约与规范体系。
预计时间:约5分钟。
准备材料:团体公约文本,公约模板,签字笔。
操作流程:
1.教师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8人。
2.教师向各组学生分发团体公约文本,鼓励其共同商讨,以确定团体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需积极参与引导,提供实例示范,并明确强调保密性、准时出席及禁止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等基本准则。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公约建议,一旦达成一致意见,即用提供的签字笔记录于公约文本上。
4.在全面修订和完善公约内容后,要求每一位成员签署以示认同。
目的:通过识别个人生活中的舒适区与危机区,深化自我适应性认知,识别并弥补自我适应缺陷,推动个人成长与发展。
预计时间:约20分钟。
准备材料:A4规格的纯白纸张、多种颜色的水彩笔。
操作流程:
1.教师为每位学生分配一张空白的A4纸,要求其记录下自己日常做的事情,例如英语学习、朋友交往、公开演讲等。
2.按不同领域划分,列举出让自己感到不适的事,例如集体居住、金钱管理等。
3.教师发放第二张白纸,引导学生基于前面所写的事项,运用彩笔与图形在纸上直观画出其舒适区与危机区。舒适区选用柔和色调,如浅黄、嫩粉、草绿、淡蓝,及圆形、椭圆等图形展示;危机区则采用黑色、红色、深紫等醒目的色彩与不规则图形展示。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每位学生展示个人的生活地图,探究转化危机区、拓宽舒适区的策略。
小组分享:在小组内部分享个人的生活地图后,每组提名一位代表在全体学生面前分享本组成员的生活地图,及其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目的: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发问题解决的创意,增强团队间的互助与情感联结。
预计时间:约20分钟。
操作流程:
1.教师向每位学生分发白纸,鼓励学生运用画笔勾勒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适应难题场景,并在小组内部进行展示。
2.组内成员交换画作,在听取原图作者解说的基础上,为对方提出应对适应问题的策略性建议,并直接在画作上以视觉形式体现解决方案。
目的:培养学生接受自我现状的能力,增强其对现有资源的满足感,提升其幸福感,明确个体在改变个人命运中的主导作用。
预计时间:约20分钟。
准备材料:装着写有多种情境的小卡片的盒子。
操作流程:教师朗读引导语后,让每位学生从盒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牌,不可更换。随后,小组内部交流各自抽到的“新身份”,探讨对于卡牌所赋予角色的满意度,以及在不满意的情况下如何积极面对并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认识到自我改变的主动性。
【团体辅导材料】
由于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独特的。一些同学可能对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到不满,还有一些同学可能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有所不满。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命运,那将会如何呢?我手中持有的每张卡片都象征着一种新的命运,卡片上的信息代表了你新生活的条件。从此刻起,你将成为卡片上描述的那个人。思考一下,你目前的生活状况和位置与你第二次的人生选择相比有哪些差异?
1.遭遇了癌症的挑战,家庭财务状况无法承担治疗费用。
2.家中不幸遭遇火灾,面部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3.父母离异,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学习环境不佳。
4.出生于西部贫困地区,家庭无力支持教育。
5.父母身患重病,医疗费用高昂,家庭经济压力巨大。
6.父母失业,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教育开支。
7.人际关系紧张,不被同学欢迎和接纳。
8.患有小儿麻痹症,日常生活存在不便。
9.儿时患有中耳炎未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听力丧失。
10.家庭居住空间狭小,居住条件较为艰苦。
11.因意外事故导致单眼失明。
12.就读于条件较差的普通中学。
13.外貌平平,缺乏引人注目的特点,各方面表现一般。
14.学业成绩优异,但社交能力较差、不受欢迎。
15.母亲过于关心,管教严格,感到被束缚。
16.家庭曾富裕,但因意外事故陷入经济困境。
17.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
18.学业成绩不佳,常受到同学的轻视。
19.患有口吃,常被同学模仿,引发嘲笑。
20.因体重问题被同学取笑,有不雅绰号。
21.身高远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22.学业成绩差,尽管努力学习,但效果有限。
23.除了学业,缺乏其他兴趣爱好。
24.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容易感到疲劳。
25.在高中一年级结束时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26.被评为校园十佳明星。
27.父母管教严格,缺乏自由。
28.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缺乏父母关爱,不受欢迎。
29.经常遭受欺凌,心情抑郁。
30.父母离异后各自重组家庭,均不愿意与自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