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全球化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而且是在这一现实社会运动基础上产生的当今时代一种复杂的、世界性的思潮。有着不同利益的人、集团、政党、阶级和国家,往往会赋予它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内涵。不仅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人们在思考着全球化对自身的影响,对全球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也有一些善于思考的人希望在人类最高利益上解决全球化的问题。因此,“全球伦理”“全球文化”“人类之爱”等口号或者论点陆续被提出来。这些口号或者论点的提出必然产生诸如人类之爱与爱国主义的冲突、传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冲突等矛盾。大学生希望能够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采取“全球化思维方法”,他们必须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人,一个在全球化潮流中能够把握正确方向的人,同时又是一个热爱祖国、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这一切无疑对新时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
第二,我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中。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首先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多元文化并存,也可以说是多元文化的冲突,从根本上说,仍然隐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发达国家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推销西方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年们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整个世界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坚持走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西方国家在冷战后就一直把中国当作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的重点。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歪曲、攻击或颠覆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他们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更方便地兜售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凭借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图谋。西方的这种强势地位和干预策略,使得很多青年不加分析地、盲目地推崇西方所谓的自由与民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呈现出市场化趋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扩展,服务职能要强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使得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与国际接轨,从世贸组织法律体系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可以看到,教育不仅具有政治、文化和道德等功能,而且具有经济的功能。高职的市场化在于激活高职为社会服务的潜能,使产、学、研得到很好的统一。为此,应当站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运作规范化的角度,培养高职学生的全球意识,增强其法律意识,强化其竞争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困惑或动摇。各式各样的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青年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使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到冲击。
首先,社会主义信念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被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只顾眼前,急功近利。这种价值取向的蔓延对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有人说:“共产主义理想是远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空的,生产技术是硬的,黄金钞票是实的。”表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就是缺乏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其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容易使一些涉世较浅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个人本位偏移,进而导致完全个人主义。他们往往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贬低乃至无视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把社会、集体、他人仅仅当作追逐一己私利的手段和工具,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对集体活动不关心、不热心,对待同学冷漠,无视他人的存在。
最后,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容易诱发拜金主义。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金钱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全民动员捞金钱。这些人在社会生活中以“有钱能使鬼推磨”为生活信条。大学生择业中就有这样的口号:“到大城市去,到合资企业去,到外企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却很少听到大学毕业生提出口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将导致越落后的地方最需要人才,也就越得不到人才;相反,越发达的城市地区,人才趋之若鹜,出现人才大量浪费的现象。同时,这些不良思想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如何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地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随着信息流通手段和文化传播手段的日益先进,学校的围墙已堵不住社会浪潮的冲击。通俗文化、社会时尚、经商热潮无一例外地在校园文化的调色板上显示出来。这些情况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有很大好处,也容易使社会的消极因素和短期行为左右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总之,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双重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一面,限制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