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人员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其职责和作用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作用,并起到塑造人格和培养受教育者科学思维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必须根据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受教育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这个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又取决于主体——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和努力激发以及科学地调动。所以,主体积极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努力激发、科学调动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由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就必须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科学理论水平;转换脑筋、更新观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开拓创新观念。同时,主体还应该掌握和确定客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即教师应该把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帮助大学生逐渐掌握自我评价的标准,形成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其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将正确的信念和正确的行为动机付诸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就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或人,指的是高等院校全体受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能动受教育的过程,是在一定的引导下的自我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的过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既具有教育者所施加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又会受到社会上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充满积极与消极、干扰与抗干扰的复杂的、矛盾的过程,这就制约着大学生在选择上的取舍。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
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定信念。理想教育应当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和科学信仰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社会、人生、事业等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道德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
纪律与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要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教育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国防教育包括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军民团结教育和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初步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自觉地捍卫祖国的尊严、独立和统一。
民族团结教育包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同时,要努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凡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等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吸收和学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唱响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科学理论武装工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坚强精神支柱,是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意志的坚实思想基础。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从而坚定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要对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崇高的理想信念,归根结底来自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科学世界观,这一科学世界观给我们指出了观察世界、认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法,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奉行的正确人生观,这一人生观指明了师生员工应如何正确对待生死、荣辱、顺逆、得失、苦乐和贫富的关系,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前进;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使我们懂得了集体利益之所以高于个人利益的客观必要性,有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集体、国家的关系。
要在师生员工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是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根本对立的。要教育师生不断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增强识别各种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能力,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私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然而它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就其本质而言,道德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维护自身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完善人的本质,协调或消解人性内在及外在矛盾所形成的,通过内心信念、评价态度、行为规范、公众原则等方式起作用的观念——行为系统。道德活动,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人类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同时,道德的性质及其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文化在历史中所呈现的整体性质,取决于构成文化整体的其他部分发展的历史水平。
道德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在全社会、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的,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高职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和道德规范。要认真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同时,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要主动同社会和学生家长密切合作,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社群组织团结和引导大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使大学生增长了爱心,懂得了关心他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