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

要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必然要先揭示主体的内涵。从人的对象活动中去考察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与客体这两个哲学范畴。何谓主体,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家对其做出了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现实的人。概括地说,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体是人,但主体和人不是等同的。不是任何人都是主体,只有具备了一定实践技能、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实际地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体。主体作为一种存在物,他与客体的不同是在于其具有自主性、主观性、自为性、社会性等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规定了主体之所以为主体的本质。主体是一个实体范畴,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物,是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受动与能动的统一体。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

第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形式。提倡主体性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由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成为主动接受、积极吸收和认真实践的主体,把学校的要求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他们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第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把实施主体性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适应时代发展,切实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①主体性教育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②主体性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迫切需要。③主体性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第三,实施主体性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调整教育目标进行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zxJ96CL5RgyEheLrzMbHevIfe1aL15EAO/v6rcTrDzFDwCz6HWreiWogw4p8qR7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