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党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从提出到最终确定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此期间自我党获得过胜利,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败,最终实现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少数人的觉醒到多数人的觉醒,最后成为全党的共识。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想要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以此为基础,自我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该阶段的最显著成果就是提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了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自我党领导人民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内在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南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同时自我又把它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必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最好的东西,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自我党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它切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发展,并且这个发展过程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实践的科学理论也必须不断发展。因此,自我党永葆青春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就要求自我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要求自我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随着时代进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自我党的历史经验也在不断地丰富,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先进性,自我必须不断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自我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针对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以及领导能力和水平;才能在党的领导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认知是一个全面了解的过程,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都是如此,真正的认知要求自我对其过去和现在充分了解,还要以此为基础分析现在、预测未来。然而,当自我谈到中国过去的传统时,更多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东西,也就是前天的过去,对于刚刚过去的昨天却不够重视,这个昨天就是百年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去认真了解这段历史,怎么能说了解中国呢?因为今天的中国就是从这个昨天走过来的。
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新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以,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真正认识和理解整个中国,就不会真正理解中国的国家性质、大政方针和国情变化,就不会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依据,就不会真正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内在统一关系,就不会真正理解人民当家做主的真正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其国体,任何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此为前提,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政体,它具有制定法律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内在规定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基础,并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内在统一的,三者共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架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单纯在指导思想上发挥作用,其成果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性理论成果。除此以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给中国社会的还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重大变化,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中华大地无不打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烙印。因此,无论是从内部读懂中国,还是向外界解读中国,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离开它就不是已读懂中国,就不是在正确解读中国,甚至是在歪曲、曲解中国。
人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体价值立场会受到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地位,包括拥有或支配生产资料在内的权利因素。在人类处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私有财产权、多元价值观都是现实存在,人处在什么状况一般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倾向,这就是立场问题。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和多元价值体系并存,推行市场经济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社会中的立场各不相同,在立法、执法、行政和具体规范的设计、制定、操作中,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指向,政策、法规就会偏向于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比如,作为私有企业主或所有制企业的老板,他们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很难不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农民兄弟自然想的是他们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放弃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
如果人们都将个人私利放在第一位,那么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生产力得不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停滞不前。因此,私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不能只顾自己发财,党员干部不能为了一己私欲以权谋利,人们应该放下一己之利,去思考全体人民的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利益。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用先进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解放的未来前景,树立信仰,追求理想,为推进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奋斗。这就是为什么当年有许多出生资本家、地主、上层社会的有志之士,能够背叛其家庭,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天下劳苦大众打江山、谋利益的原因,比如,革命导师恩格斯和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革命领袖,都曾出身富贵,他们勇于抛弃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家庭财产,济贫济困,舍弃小我以实现大我。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似是低潮期,在资本扩张的全球化强势潮流和普遍私有化浪潮中,西方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四处传播,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成为许多人衡量价值的标准。在此不利环境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对于提升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确立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是让先进分子实现个人认识上的自我超越,让党和国家坚持走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前提。
中国梦是我国各民族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脉相承的必然产物,中国梦反映了当前我国的发展目标,具有独特内涵和时代意蕴。
首先,中国梦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宏伟构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毛泽东同志在宣布新中国成立之时,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勾画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力图早日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构想和提出了中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在这一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构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创立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更加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全面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角。
其次,中国梦的提出是顺应民意的表现。
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个愿望的实现需要一定现实基础做支撑。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带来了飞跃式发展,而在具有一定物质基础后,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的增大,过去任何时候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唤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致而且强烈的欲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领导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顺应民意,不失时机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响亮号召,就像画龙点睛,为中国这条百年沉睡的“中国龙”增添了腾飞的力量,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努力奋斗的目标,全世界华人在中国梦的号召下凝聚在一起,向美好未来奋进和发展。
再次,中国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灵魂,是全体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不可能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这种具有统合性、能够激发社会进步正能量的理想信念。可以看出,中国梦是顺应民意的,它切实反映了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理想,它适应了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现实的实际要求。
最后,中国梦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践行。
中国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它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现实依然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局面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由此可见,话语引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自我必须紧握话语权,用话语引导的方式引导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话语引导必须实现话语对接,因为采用朴实的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可以获得更好地引导效果,并且在自己的语言上率先垂范,朴实的语言风格一下子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树立了亲民、务实的优良作风。其中,中国梦的概念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大众化表述,它能将古老的民族传统与现实的理想信念联结起来,能将中国共产党人的梦与每个家庭的梦、单位的梦、个人的梦联系在一起,能使中国梦、世界梦、各国梦相互对话。中国梦实现了话语对接,它的语言表达是大众化、世界化的,因此中国梦在国内外都可以与人们产生共鸣。
中国梦的提出和构建需要一定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就是其理论支持,是其基本原理和行动指南,是其可以获得人们支持的理论支柱。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是可以实现之梦,是理性之梦,是理想信念,凝结人类智慧,包含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梦不仅仅内涵一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内涵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国人应该树立理想信念,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情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在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华民族的复兴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国梦赋予当代中国工人、农民、青少年、军队等各行各业劳动者以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发展动力,赋予世界大国以新型关系,赋予中国共产党以更加从严治党的执政要求。因此,中国梦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它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等特质,也切实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而中国梦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梦的基本原理。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华民族危亡之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成就已经表明,在和平发展年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从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正确解读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