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德育教育作为一种以“育人”为目标之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样离不开其所处的整体文化环境。正因如此,文化性不言而喻,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本质上说,德育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构筑一个思想的支点和灵魂的休养生息之所。

一、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也的确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向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国德育教育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然而,作为一种产生于中国本土之外的理论学说,虽然正确的指导方向已经超越了民族与地域的限制而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文化创造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并且形成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影响力体现在广大中国民众日常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道德规范以及价值取向等。因此,我国德育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尊重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延传下来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及价值取向等,批判地继承、吸收并融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正确的指导方向才能真正中国化,我国的德育教育事业也才能在正确的指导方向及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在我国,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以及自主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然而然地包含了文化素质的要求,德育教育离不开对文化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崇德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汇总形成了“文化化人”和“文化育德”的优良传统,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德育教育重要资源的来源之一。因此,我国的德育教育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就必须重视其文化性,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选择地汲取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换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创新的内在要求。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他化。”换言之,即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其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方面。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实现自觉和自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传统文化扬弃的客观与科学态度。可以说,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合理继承、勇于创新,正是“文化自觉”的本质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民族能否对其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自觉”的实现与否。中国传统文化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来且从未间断过的,这在世界文化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鲜明文化身份和基本族群特征。只有认识、理解、接受并内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理解自己民族身后的历史底蕴,也才能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并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图景进行规划。

我国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应该是在正确的指导方向指导下,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充分肯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包容借鉴其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精华,并将其吸收内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德育教育优化整合,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进而真正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形成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保证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或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其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承载着整个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价值取向。就一个民族或国家自身的发展来说,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整合力,它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养成,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政权巩固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应加强对五千年来绵延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是“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从总体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往往凝聚为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作为一种注重道德教化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就具有显而易见的能动的德育教育功能,而我国德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民族属性,也使其无法离开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优秀精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要最终实现其对外的亲和力、渗透力,以及对内的凝聚力和塑造力,则必须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和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得以形成和充分发挥的基本保证。

四、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德育教育具有文化属性,需要以文化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是探索德育教育的新路径,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当前,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态势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要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作用,摆脱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探索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最佳机制。 seDfouhMvsfedQM+otFd8Yoqn19pk00K8651gsADrt81QMYafL1oZNNPUwtaR/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