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培育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场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总的来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首先是要明晰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次要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最后还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第一,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价值观念是各不相同的。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主流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主要就是指网络空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和现实空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一致的。

一般而言,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作为支撑:第一个条件是互联网的发展,这是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的前提;第二个条件是网民的积极参与,这是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的重要支撑。同时,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应对一些新挑战,把握一些新机遇。一是由于网络平台中身份参与往往是虚拟的,网络信息也往往是虚拟的,这就导致了网民身份信息和一些网络信息的虚拟化,因此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的虚拟隐匿性。二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它能够在互联网的边界内把各种信息汇聚起来,往往能够打破国家和地域的限制,进行各种信息传递,因此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中信息和文化多元复杂的特征。三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空间,每一个网民个体在互联网中的思想和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影响力,都能够影响到他人的思想和观点,因此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需要积极应对这一舆论引导性。四是由于互联网的快捷信息传播,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因此,网络空间主流核心价值观需要积极应对与运用这一信息传播的快捷性。

第二,网络空间的发展为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契机。在我们国家,主流核心价值观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空间的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契机。这一契机集中表现为网络空间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如,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信息量丰富、易于发挥舆论引导性。其一,网络空间的发展加快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速度和广度,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有利于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网络空间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互联网的表现形式和话语形式表达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得网民更易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传播的全天候、广覆盖,使得网民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其三,随着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话语权愈加重要。应该要积极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二、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事关网络治理体系和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民群体中入耳、入脑、人心,事关清朗的网络空间的营造,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二是有助于提升网络参与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是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第一,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网络空间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理论诠释,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当前,在网络空间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和信息传播途径使得网络空间中的观念和思想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网民往往能够依据自己的观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网络评论,这些评论中往往会掺杂个人的独特见解和言论,其中,可能有个别的见解和言论受到了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社会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为网络空间中的网络安全治理提供根本的价值指引和价值遵循,在网络空间碎片化和多元化的信息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影响力,为网民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方向,从而维护网络安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第二,有助于提升网络参与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整个网络环境而言,网民的素质是各不相同的。总体上,网络环境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有个别网民的观点和言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还有个别网民的观点和言论受到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有着别有用心的企图和目的。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网络参与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人脑、入心,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力、感悟力,推动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也有助于大学生严格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辨别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推动大学生从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自身网络空间言行活动的准则,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

第三,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和硬实力相对应的。一般而言,硬实力指向的是一种支配性的实力,往往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或者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往往就是硬实力的象征。因此,硬实力往往是一种有形的,有着物质载体的实力。而软实力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延伸,表现为文化、意识形态等力量。如果单从表面上看,文化实力好像比较“软”,但是却有着磅礴伟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前提。

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大学生、凝聚亿万网民精神的价值观,成为凝心聚力的核心所在,进而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资源和价值元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网民在网络空间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和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的培育路径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培育的路径。一般而言,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治理网络空间;二是以社会主义法治为依据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三是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四是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治理网络空间。如前所述,网络空间中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在交流交融交锋,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西方错误思潮。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给一些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危害,甚至威胁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治理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治理网络空间。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的宣传,引导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增强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二是加强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的宣传,引导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三是加强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的宣传,引导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认识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从而增强道路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

第二,以社会主义法治为依据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民要坚守法律底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网络空间中的一些错误思潮、低俗文化的滋生和传播,反映出我们要不断完善网络监管立法,明确网络空间中的法律底线,从源头上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

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空间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推进网络空间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首先是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在网络空间安全、网络文化等方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让网民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是要严格执法。加强立法,让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有了必须遵守的法律之后,还要严格执法,让网民的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规制。最后还要公正司法。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让网络违法人员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空间的法治宣传,在大学生中树立网络空间法律意识,推动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使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人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总之,只有不断加强互联网空间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明确网络空间中的法律底线,从源头上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才能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第三,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其包括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对网络规范的理解和认同以及网络道德修养等,是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主动进行信息的辨别、避选、判定的能力。高校应该要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高校通识课程,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向大学生宣传网络空间的伦理道德,推动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正确地认识和分辨善恶美丑。同时,增强对网络纷繁复杂信息的识别力和遴选力,提高对西方错误思潮和低俗文化的抵制力,让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推动大学生成为具备高度网络素养的网民。而通过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精神提供良好的网络素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第四,以校园网络媒体平台为依托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学校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新兴媒介和媒体的产生。校园网络媒体平台是一个统称,通常是对各种校园网络媒体的组合。例如,学校官方网站、学校专题网站、校园网、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官方微信、校报电子版等。近年来,高校弘扬正能量的网站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在网络空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事实上,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兴的校园网络媒体平台有诸多优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舆论引领力,能够立足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找寻最适合大学生接受的宣传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例如,一些新兴的校园网络媒体平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剖析时政热点,同时以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图文并茂、穿插微视频等方式及时推送给全校大学生进行传阅,从而生动形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成立新媒体联盟,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营造校园新媒体宣传氛围。主动学习研究新媒体特点及传播规律,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新媒体宣传氛围。三是联动做好信息共享及发布。积极参与、转发和评论学校官方新媒体推出的重要宣传活动。四是协同做好舆情应对及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授权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五是积极参与学校官方新媒体建设。广泛参与推送和配合学校新媒体联盟统一组织策划的专题报道、主题互动和各类校园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能够广覆盖,持续在网络空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NEITa18MzriyFJfsDlJTPZRDTLotE127/nSgwYIkOkhWYKarm+NjQbUZKUU3F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