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一个城市,走马观花是不行的,需要慢慢走细细看。去年听高校一个老师讲扬州这个城市真的很美,特别宜居,晚上水包皮,早上皮包水。其实我也去过扬州不下四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真的是对她没有什么深刻认识。又到端午节,女儿去了男朋友家,与先生老王俩人在家,大眼瞪小眼,正愁不知怎么过节呢。老王说我们已有不少年没去扬州了,干脆我们去扬州吧。我觉得主意不错,正好去体验“皮包水”和“水包皮”,到了这般年龄我们也要享受享受生活。说走就走,吃过早饭,我们就开车上路,一个小时就到了,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俩带女儿去扬州,换了好几次公交车,辗转几个小时才到扬州,而且只能玩瘦西湖一个景点匆匆往回赶。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过了二十多年了,女儿不仅长大了,而且渐渐从我们身边逃离,我们得慢慢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
来扬州当然要去瘦西湖,车子导航直接到了停车场,然后去售票处,以前来过四次从没有自己买票,没想到票价不菲,150元。老王长期做经济工作的,算算账,干脆买了套票,298元可以玩两个景点和一场实景演出,演出是晚上八点开始的。我说晚上是要体验“水包皮”的啊,老王习惯性地翻翻眼睛,以示不屑,说怎么可能,难道有汤山温泉舒适?我说那个“水包皮”,享受的是搓背或者是足疗的工艺,扬州的“三把刀”和“陆琴脚艺”是很有名的。因老王执意要看演出,我便顺从了,内心也为他看重文化而欣喜。
瘦西湖说是湖不如说是河,甚至连河都称不上,实在是太小太窄了,她长四公里,最宽处也只有百米左右,最窄处只有十来米,比我们的秦淮河都差远了,哪堪与西湖比肩。但是她名气太大,她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也是扬州城西部的护城河。相传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都是通过大运河进行物流运输的。当时瘦西湖由于年久失修,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两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以后历朝历代持续修建,瘦西湖便从一条河道渐渐演变为贯穿各园林景观的名湖。听说乾隆七下江南有四次来了此地,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御字御碑,增加分量和名望。所以瘦西湖虽小,体形属小家碧玉,却出自大家闺秀。记得有次是坐船游的,不仅领略了水之秀美,还感叹瘦西湖的曲折窈窕。这次是从岸上走,一路上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只可惜琼花已谢,琼花是扬州的市花,这次听导游介绍才真正认识了琼花。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烟花是不是指琼花?老王说不是,他讲烟花是春花的统称,指江南烟雨时节繁花盛开,花多了烟雨之娇美。有水有花,有绿荫缠绕已美不胜收,还有水榭楼台亭阁,有怪石垒壁,并且溪流潺潺而过,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叹。这瘦西湖与其说是湖,不如说她是水上园林,光是各类桥就有无数。当数二十四桥最有故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二十四桥”宛如一条玉带飘逸在水波滟滟的湖面,此桥24米长,2.4米宽,24根台柱,24级台阶等,二十四桥便由此得名。跟随导游边游边听,才知道这一亭一阁、一桥一水都有文人墨客留下诸多故事。这瘦西湖不仅有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更兼悠久丰厚的人文景观。瘦在外表,秀在内涵,这可能就是吸引众多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缘故吧。
除了瘦西湖,这次还游览了大明寺、个园、何园,真正是称奇。前几次来扬州都只看了一个瘦西湖,让我一度以为扬州只有这一个景点,直到看完了个园、何园,才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两个私家园林,规模不大,却非常精致,各具特色。特别是何园,那个复道回廊错落有致,看似现在的立交桥,可见设计者匠心独运,早几百年就有超前的理念。何家教子有方,后代有举人和许多文化人和做官的,很好地诠释了“学而优则仕”。个园是因为竹子而得名,此时此地我才知道竹子还有那么多品种,什么罗汉竹、斑竹、龟背竹等,让我见识不少,这家主人虽说是经商的,但是既能酷爱竹子,说明也是不俗的,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则不俗”。
去扬州当然不能错过美食,吃中餐时比较仓促,就在路边找了一家小店,天气炎热,看见门上有“内有空调”就闯了进去,有种饥不择食的感觉。坐下来也不看菜单就随口点了几个菜:大煮干丝、扬州炒饭、水煮鱼片、榨菜肉丝汤等。很快菜端上来了,一碗辣辣红红的水煮鱼片,吃了一口觉得有异味,我没敢说,老王也发现了,叫来了老板,她说刚从冰箱里拿出,然又觉得有点理亏,说给换一盆。于是就给我们换了鱼香肉丝,很快也上来了,但厨艺不敢恭维,发现菜里有许多黑屑,估计炒菜前锅没洗干净,心想将就吃吧。一会儿汤端上,是青菜肉丝汤,觉得不对,此时邻桌也喊上错了。于是也端回,重烧,再端来也几乎一样,只是多了几片榨菜。客人渐渐走光,老板也闲下来好像没事了,我提醒还有大煮干丝没上,老板才发现漏了赶忙要烧,可我们已吃完,就要求退了那菜,老板也许可了。这小饭店的俩女人真让我无语,用横溪的话讲“雷爹”,颠覆了我对扬州女人的印象。记得我小时候就听说扬州人叫“扬州吁子”,扬州人性子急,讲话也快,让我也觉得扬州人也是勤劳能干的。特别是2009年台湾行中遇到的扬州妇联主席,那个机灵智慧无人可敌,她在台湾101大楼最高处听说同行的一位找卫生间小解时,随口说句“那你是天女散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这次让我遇到的两个扬州女人虽然操着的还是那个方言,却让我大跌眼镜。
晚上吃饭时不想将就,就准备去久负盛名的“富春茶社”,体验“皮包水”。听说就在东关老街附近,于是花了60元坐一回黄包车,顺便在老街逛逛。穿黄衣服的车夫说,这黄包车是扬州的一张名片,全城也仅有一百辆,能干这行当的也要有资格,起码能担任解说的,需要持证营运。车夫带着我们在古巷里穿行,仿佛在穿越历史的隧道。地下还是青石板小路,被时光磨得光滑溜溜。古韵悠悠,此时如能穿上旗袍,打着雨伞,那真有一番美景诗意。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北京,看到黄包车就想过瘾,听说要花50元吓得差点掉了手中的行李,那时我的工资才七八十元。今天终于坐上了黄包车,众目睽睽下有点不自在,好似摇身一变成了旧社会的阔太太,在剥削工人的劳动,于是心中忐忑,恨不得快点到目的地。不一会儿就看到一栋老式二层楼,上书“富春茶社”。没有想到这著名的老字号店竟然藏在这深巷中,我有些怀疑,师傅说全城仅有这一家。独一无二,看来是不会错的。真乃“养在深宫人未识”。进去后,迎宾小姐问明是俩人时只说往后走,左手上二楼。穿过一栋楼,上了二楼,原来是大厅,全是大圆桌,人少的就拼桌,目睹此景就想起小时候家乡的饭店“六满意”,也像现在镇上的饭店。老王去吧台点菜,一会儿回来说点了两个套餐才52元,心想不愧为老字号,价格真便宜。等了好久菜也上不来,忍不住问了服务员,服务员爱理不理,再问就回答说一般要等半小时。老王说那先上点茶给我们喝,服务员说要6块钱一杯。果然等了约四十分钟,服务员送来了两笼屉,说上完了,我说就这么点,服务员点点头,我再跟老王核实,老王也点点头。顿时有点失望。本以为来这吃顿大餐,哪知如此简单?就是几样不同的点心和包子,哪有什么“皮包水”,失望之极。最后还没吃完,打包带走。这“富春茶社”十足的老字号,环境、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等等都像从前的国营饭店,仿佛时光还停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晚上八点,如期看到了瘦西湖的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果然不负期望,我说老王用“水包皮”换来的是很值得。此剧花了1.8个亿倾情打造,用六个篇章描绘了风花雪月的唯美扬州、人文扬州。初夏的夜晚,微风轻拂,弦月高悬,瘦西湖畔,五光十色,美轮美奂,充分展现了扬州的外在婉约韵味和内在历史底蕴。坐在景致深处,和着疏风月影,观一段芦花烂漫,听一曲月色未央,邂逅一场倾城之恋,在浓到极致、淡到归真的氛围中,把唯美的扬州风景收藏在记忆深处。天空大地,台上台下,百花齐放,千蕊吐艳,醉美扬州夜,不眠今宵。此次扬州之行,虽然没有体验到“水包皮”和“皮包水”,但感受到扬州浓浓的文化氛围,处处都有历史遗迹、人文底蕴深厚,有着古典之美,适合慢慢品味;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而且人不多、车不堵,属于三四线城市,生活节奏不快,确实是宜居城市。真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