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小长假,不甘心在家宅着,家是为女儿守候的,在女儿报告端午节不回来后,家里那人就策划二日旅游。在周边搜来搜去,有的我去过,有的他去过,有的我俩都去过,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后来我建议去个地方,他果断同意。这个地方是“两个胖子睡一头”的谜底,听着这名字就很温暖,就有抱一抱的冲动,猜着吗?“合肥”!
合肥是离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可我就从来没去过,不是对这个城市有偏见,确实是没有机会去。和我同感的还有家里的那位,他也说国内的城市基本跑遍了,尤其是省会城市,独独家门口的这个城市连门槛至今未踏进。所以一拍即合,说走就走,来个自驾游。本以为合肥很近,也跑了近三个小时,倒不是路远,而是速度上不去,自从出了南京,上沪陕高速,一路都在维修,黄色塑料道路标志排起长队将双道一分为二成单道。而且尘土飞扬,家里人说难道安徽的环保不被督查吗,如果在南京早就被举报了。是啊,安徽与南京毗邻,就好像是两个世界,早年抓计划生育,那边可生好几个,如葫芦娃,这边连生第一个孩子都要规范持证,不少超生户到安徽去躲生。
来之前家里人临时做了攻略,第一站到刘园古徽州文化园,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工业园内,可谓是闹中取静,占地规划是500亩,要分几期建设,目前已建成的估计50亩左右。这是民营企业家刘克权投资建设的私人博物馆,但与南京溧水的周园完全不一样,实际上是以古徽派打造的一个旅游休闲驿站和文化交流平台,有的是新建的仿古建筑,有的是旧民居异地整体搬迁来的。内设中医秘籍博物馆、徽厨博物馆和孔子礼仪学校等。还有主人收藏的明清朝代的物品,有一巨型纯红木书案约有十多米长,占据三间房屋,好奇的是这庞然大物怎么搬进屋内的,导游说是在此地还是一片荒郊野岭时就搬运来的,然后再给它盖上房屋。园内还有花轿,可举办中式古典婚礼和几百多人的婚宴。漫步刘园,粉墙黛瓦,飞檐石雕,亭台水榭,微型拱桥,假山奇石,有水车,有秋千,有潺潺流水,有鲜花开遍,移步换景,古韵悠悠。园内可留宿可就餐,本想尝尝地道的徽菜,一问每客298元,令人咋舌,算啦,来一碗牛肉面充饥,价格也不菲,48元。看来这专为有钱的文化人打造的消费场所,或者是为有钱的土豪提升品位的地方,老百姓只能买张门票看看风景罢了。满怀期待而来,令人失望,与让人震撼的南京周园不可同日而语。如作为逃离喧嚣、放松休闲或者重温时光记忆,传承文化历史倒不失一个好的去处。
填饱了肚子,继续赶往下一个景点,位于合肥市区的李鸿章故居和包公园,这两个响当当重量级的人物为合肥增添深厚的人文底蕴。
李鸿章故居位于市中心,典型的江淮民居,占地面积很大,约有3000多亩,由南到北共有五进,分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楼。里面陈列了皇帝赐给的匾额,有李鸿章的一生故事介绍以及他的部分书法作品。现场观看反映李鸿章处理国事家事的模拟演出,特别是他如何说服妻子将爱女嫁给大20多岁又被流放的才子张佩纶,惟妙惟肖,再现他的家国情怀。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之一,是洋务运动的领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领,创建中国第一支北洋水师。他的一生功过参半,有褒有贬,既为大清王朝鞠躬尽瘁,又签订许多卖国条约,所以虽早已盖棺,却尚无定论。李鸿章后人中有两个名人值得一提,一个是他重外孙女张爱玲,另一个是他小妾的重侄孙赵朴初。
顶着烈日,我们又赶往下一站,包公园,这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清官包拯而建立的,始建于北宋年间,李鸿章年代曾经投入银两加固维修,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扩大重建修固,现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和浮庄组成。整个公园以历史包公、文物包公和文化包公为主线用翔实的史料展示包公清正廉洁、公正执法、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人格魅力。他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千秋万代,历朝历代创作许多作品就是为了歌颂他、传承他,因此有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包公故事。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介官员只要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好事,会永远被人民拥戴和热爱。
女儿推荐我们去壘街去看看,说那是文化创意一条街,正好去逛逛,好好美餐一顿。打的到了那里已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入口处有块宣传牌,原来“壘”字是春秋时期用来盛酒的青铜器,合肥一带喝酒时有“炸壘子”习俗,就是喝酒要一干二净而且要有响声,比谁豪放侠义。所以取名为量街,以文化美食为主题。夜晚的壘街,五光十色,霓虹闪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特别是大排档尤为壮观,有室内大排档,也有室外的大排档,男女老少T恤拖鞋大裤衩,就着烧烤喝啤酒,没有身份品位之分,无所谓体面和风度,个性、自由、随性释放得淋漓尽致。还有一旁的壘街大观的舞台上,借端午节为主题搞促销,吸引不少观众的参与。旺盛的人气表明这里属于百姓的天下,群众的舞台。中午只吃一碗面条,本指望到美食街好好吃一顿晚餐,可惜到处人挤人,没有空位子,只得选择人相对较少的豆腐店坐下歇歇,一小杯豆花加上几块炸豆腐草草解决了晚餐。一天下来身体略感疲惫,掩盖美食的诱惑,只期盼尽快躺下休息,恢复体力。
家里人学会在网上订房间,并付了房款,出示身份证可以直接入驻。以前这些都依靠女儿,现在学会网上操作,可以不麻烦她了,我们要逐步学会独立,适应信息化的时代,为将来说走就走的旅行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计划去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A级旅游景区,央视《记住乡愁》播放过。古镇位于肥西、庐江和舒城三县的交界处,三条河在此汇合,经另一条河流入15公里外的巢湖,三河古镇由此得名。古镇只有2.9平方公里,弹丸之地却汇聚多处历史古迹,如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万年寺、一人巷,还有杨振宁、董寅初和孙立人故居等,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站在望月阁最高层向下俯瞰,整个古镇尽收眼底,由若干条古街巷纵横交织,构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古建筑群。这么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也是不多见的,当然也有不少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一些原址也得到维修保护,可见当地的决策者是独特而有远见的。走在古街古巷里,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被打磨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路最有时光的味道,见证岁月的变迁,细数流年种种。去过许多古镇,这里与众不同的是规模大而且管理有序;其次是三河历史古迹无数,给古镇增加一份沧桑和厚重。古镇之大无法一一走遍,花了50元坐了人力车兼导游,带着我们走马观花看了几个景点,按照口头协议是负责解说,但是方言实在难懂,草草地完成他的任务,我们也匆匆赶往下一站:芜湖天门山。
为了一睹巢湖风采,特地搜索到环湖大道,但一驶上大道,导航就提醒限速,有时50码,有时40码,只能慢悠悠地逛,欣赏巢湖的广阔无际、水天一色。好不容易驶出环湖大道,过了大桥,导航又提醒要上芜合高速,我家的司机望着前面的连绵群山果断地说:瞧,前面就是天门山了,我们不上高速,就从小路走。一会儿进入山区,标志牌却提示是“太湖山”,以为天门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峰吧。于是继续在山中穿越,直至翻过山,也未见天门山字样,继续按导航走,又提示上芜合高速,不听导航言,吃苦在眼前,还是乖乖地跟着导航走。上了高速十分钟又下高速,距天门山只有二十分钟路程,四周一片平原,看不到山的影子,也没有任何风景区的标志。怀疑是否跑错了地方?好歹也是著名景点,李白曾经来过,留下名垂青史的诗篇《望天门山》。
再次百度搜索,李白写的天门山确定是在芜湖,执着地按导航走,终于在路边看到“天门山景点”的标志,接着眼前出现浩荡的长江,江边上耸立一片巨石般的小山丘,直上直下,如刀削般陡峭。难道这就是“天门山”?导航提醒到达,不是也是,不仅有点失望。此时已到下午一点半,肚子饿得咕咕叫,看到有个“江边渔村”就停车进去,昨天没好好吃饭,今天要好好吃一顿,尝尝江鲜,于是在水池捞出一条鱼称了下2斤多,需要300多元。家里人拉起我就走,说到前面看看,可前面就到了景区,又过了午餐时间,只得在小店里买些面包和水充饥,家里人说把矿泉水换成营养快线,这样有营养些。那些食品包装纸上已有浮尘且离生产期已有三个多月,平时看了生厌,现在却三口两口吃完,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饥不择食。
吃完了就准备上山,实在不像什么景区,找不到景区入口,问路人,答案不一样,有人指左边,有人指右边,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从右边上山,从右边索道下,我觉得有点道理。于是从右边找到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山不高,估计不到百米,却异常陡峭,不说九十度直角,也有七八十度几何角度。太险,不敢回头看,终于到顶了,上面有个年久失修类似烟囱建筑物高高耸立,一圈有了围栏,并有安全提醒:请勿靠近,防止高空掉物。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即使身处围栏外,遇到高空掉物也无法躲避。看看山边无任何护栏遮拦,下面就是滚滚长江,有些心惊肉跳,无心欣赏风景,于是匆匆下山。难道这就是著名的天门山吗?当年李白置身于此,诗兴大发,豪迈地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哪有什么“天门”,莫非弄错了,此天门山非彼天门山。
返回路上,仍然不甘心,又百度搜索,此芜湖的天门山确是李白吟诗的天门山,百度展示的许多风景照片令我意外,都未看见。唯一的原因,路线错了,我们走的是野道,没有走到最佳景点处。家里人听说,建议回头。但此时已疲惫之极,还是留一点遗憾吧,此时更需要躺在家里大床上享受舒适。心理学家马斯洛分析对头,生理需要在先,然后才有安全需要,之后有美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饥渴困顿缠身,眼里哪有美景,快马加鞭往家赶。
端午小长假二日游,走马观花看合肥。同是省会城市,感觉与南京差距还是大的,没有什么特色,没有什么著名景点,在徽文化传承方面不一定有其他地方做得好。特别是城市管理方面比较混乱无序,城市中心随处设有停车场,超车的屡见不鲜。但我见到城市中一些细节很人性化,在大街上看到为卖瓜的农民专门搭起的大棚,名曰“瓜农大篷”,免去烈晒,为农民搭起一片荫凉。还有随处可见的无障碍标志,公园、道路、酒店等,残疾人出行很方便,这方面比南京做得好。总体觉得合肥是个没有什么约束,让人随性自由的城市。这是我对合肥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