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深秋,我第一次踏上陕西那一方土地,作为随团人员慰问我们的对口帮扶县——洛南县,也一路延伸瞻仰革命圣地延安、祭拜了祖先黄帝陵。那一路的见闻让我增长了见识,那一次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吃的羊肉泡馍、满眼黄土高坡,当时就觉得陕西遥不可及,洛南离我们很远,今生难有机会再来故地。二十三年后,也是前年,却又来了,也是同样的任务,在分管领导的组织下一脚踏进洛南,但短暂的停留就辗转去了青海与新疆,慰问我区对口援助的其他几个县。接二连三,没想到今年领导再次给我们创造陕西之行的机会,这次考察学习的路线与第一次有些相似,坐高铁到了西安,然后赶赴洛南县。接待我们一行还是我区在此挂职的副县长,上次来时,他刚来挂职不久,今年再见到他,他的三年挂职即将期满。他带着我们一行就直奔洛南的扶贫基地,中国红仁核桃基地,说是从美国引进来的品种,国内尚属首家,核桃外面一层皮是红色的,就是这层红色外衣包含花青素等物质,具有抗癌作用,也是其价值所在,目前刚在试验阶段,大约只有一百多亩,刘县长说:“这个红仁核桃很有前景,将来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晚上刘县长安排我们一行在音乐小镇吃和住。记得前年我们来时小镇还处于建设阶段,作为对口援助的项目,刘县长饶有兴趣带着我们参观介绍,为我们描绘小镇未来的宏伟蓝图。当时的感受是:此乃荒山野岭中的乌托邦,虽然满满的音乐元素,但是曲高和寡,在这刚刚解决温饱的地方做艺术,似乎有对牛弹琴的味道。可两年后的今天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音乐小镇的变化太让人刮目相看,音乐小镇成了比较成熟的度假山庄,显然是我当初理解上的失误。他们规划的宏伟蓝图成为现实,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模样,心中还是充满佩服,洛南人及我区援助工作组的执行力之强,效率之快值得点赞。晚餐吃在音乐小镇自己的酒店,酒店前有个巨大的五线谱造型的金属雕塑。吃的是地方美食,吃的还是特色文化,比如硕大的蓝白花碗里盛着一根粗面条,仅够盖了碗底,不吃不知道,吃了才知道分量,不是人人都能吃完。这让我想到二十五年前第一次来洛南时,看见五六岁的孩子手上都托着一个比脸还大的碗,里面就盛满了这样的粗面条,那时听说他们一天只吃两顿,如今时代不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大花碗和粗面条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饭后我们就在小镇内走走,天上是漆黑的幕布,偶有一两颗亮晶晶的星星特别显目。洛南的秋天来得更早些,在微风吹拂下,凉气直往身上钻。洛南对口部门的同仁红军特地来陪同,他告诉我:这里的气候宜人,即使在酷暑也只有摄氏二十度的气温,且没有蚊子,特别适合避暑。小镇灯火通明,行人来来往往,酒吧、茶馆和咖啡店都在营业,还有各种演出和活动。我问红军都是哪里来的人,他说,有本地人,每天晚上附近的村民都到小镇上来散步纳凉,他们原本是小镇上的原住户,为了小镇的建设都搬迁到山下居住,因此是做出奉献的,现在他们在享受小镇发展带来的成果;还有外地人,每到周末小镇的客栈都住满了,大多是西安或者周边城市来度假的,价格不贵,每间房两百元左右,一桌农家菜也只有六百元左右。红军同志还说,他家就住在山下,晚饭后也和家人一起来小镇走走。他说住在此地,成本低,压力不大,房价又不高,特别是空气好,生活很惬意。
果然如红军所说,晚上一只蚊子没有,我是最容易受蚊子侵袭的,人群中只要有被蚊子叮咬的,第一个必定是我,所以外出时我备足了风油精。但到了洛南,风油精成了多余的物品。就为此,我也爱上洛南这个地方。晚上,一觉到天亮。体验了高品位的酒店管理,倒不是设施的高档,非常干净不用说了,更是细节处理上的无微不至,你想到的它有,你没想到它还是有,面面俱到,比如虽然没有蚊子,客房里准备了灭蚊器,还有诸如一次性擦澡布等小东西随手可及,方便适用。本以为经济落后的地区经营酒店,大都是设施高档,在管理理念上是欠缺的,而洛南音乐小镇的酒店管理让我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可惜只住一晚,第二天清晨七点就出发,想拍点照片也没有时间。
第二站去梁家河村学习考察,这是领导特地安排的点,旨在强化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总书记在此经历了七年的知青岁月,读过那本书后就特别向往那片神圣的土地。领导也是善解人意,在我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圆了我的红色梦。梁家河已成了著名的景点,昔日的窑洞成为历史的见证,供游人参观展览,如今的村民都集中住上了高楼大厦。刚卸任没两年的老书记石春阳接待我们一行,这是一个话不多、七十多岁的老汉,黝黑敦实,他带着我们参观总书记曾经住过的窑洞,共有两处,先是住在村民家里,后来村民要结婚了,就转移到村里专门为知青集中居住打造的窑洞。一间窑洞不足二十平方米,有五六张坑铺,就是在这艰苦的七年岁月中坚定了一个青年理想和信念,激发出悠悠报国志向,从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书记还带着我们参观村第一口沼气池和村史馆,并亲自担任讲解,一一回顾他曾见证和经历的过去,脸上不时地放出光芒。中午我们就在春阳农家院就餐,这个餐馆是石书记家开的,虽然简单但却很有地方味道,令人回味,让人永远忘不掉这个朴实中蕴含辉煌的地方。
下午我们又赶往延安,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此时我突然发现曾经的黄土高坡不见了,展现眼前是一副江南春色图,公路两侧满目青翠,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树林和灌木丛,覆盖了原先裸露的黄土和飞沙。我问同行的司机,他说十几年前这里就开始造绿行动,甚至动用直升机播撒树种和草籽,让原来的荒山野岭都穿上了绿装。这真是了不起的工程,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遗憾的是再也见不到具有陕北特点的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下刮过”“风沙茫茫满山坡”成了绝唱。不知何故这个突然发现却让我油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好比期待已久的愿望成为渺茫。同时也发现曾经的梯田式的盘山公路也突然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像一条灰色的长龙穿山越岭。记得二十五年前开车到西安要几天时间,如今乘高铁五个小时就到了,这真正是一个高速的时代。
晚上我们在宝塔山脚下的一家酒店就餐,临窗就能看见英雄的宝塔山,华灯初放,英雄塔高高耸立在宝塔山上,灿烂辉煌,这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酒店的闫总是个红三代,他的大爷爷是开国中将,他是个儒商,不仅产业做得大,还是作家诗人,是延安作协的理事,大量的诗歌散文发表在各地的报刊。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我们参观著名的枣园和杨家岭,时隔二十五年再次来这里接受革命教育,不禁感慨万千!历史曾在这里记载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划时代的篇章。闫总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他亲自担任讲解,他对那一段历史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可能是父辈的影响,红色基因沿着血脉得以传承。分手时因共同的爱好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也通过微信发了他的作品,从中读出陕北汉子的粗犷和激情。
下午又驱车赶往西安,考察学习的行程基本结束,晚餐后兵分两路,一路回宾馆休息,一路去看大唐不夜城,经最后报名确定,大多数回宾馆,少数人去观不夜城,我是少数人的一员。这也是第一次来陕西洛南当时的挂职的副县长给我的启示,他说去一个新地方,一定要尝尝当地的风味美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不经意的一句话牢固镌刻在我的头脑里,永生难忘记。近年来大唐不夜城声名鹊起,因此到了西安,必须要去的。几乎是穿过整个西安城,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了大雁塔下。真是名不虚传,置身现场唯一的感受:太震撼了,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震撼。一是规模之大,纵横交错,长约2千米,宽约500米,一条街逛个来回花了一个多小时;二是亮化好,火树银花,亮如白昼;三是有文化,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为文化元素,打造玄奘、贞观、开元三大主题广场,其中有音乐厅、美术馆、电影院、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不时有穿唐装的少女娉婷而过,仿佛在古代和现实中穿越。没想到西安的夜经济做得如此好,真正是大手笔,乃步行街或夜市中的翘楚。同行的几位都说,值得本地好好学习借鉴。我们需要摒弃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少喊一些口号,弯下身子实实在在做点事,不求高大上的外表,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内涵。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干部,干部选对了,就能做成事。伟大领袖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用人不当是最大的失误。返回时司机吸取教训,上高速从外围绕一圈,因为通畅,路程长了,时间反而短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所以选择路线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