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当前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目前,中国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简称为“双碳”)目标,即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标志着中国正式将气候变化行动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
。除双碳目标外,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中国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点。
1)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通过五年计划设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的减少目标。
2)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推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效,减少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碳排放。
4)国家碳交易市场:启动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系统,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5)国际合作与参与: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全球气候治理。中国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重要参与者,承诺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