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攀升将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不断上升以及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而这些现象都将对自然环境的平衡与人类社会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危害,已经成为设计并实施科学应对策略的前提。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提升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致使地表温度不断上升,这一连锁反应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气候减缓与气候适应已经成为解决气候风险的主要方案。气候减缓策略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来控制全球温度上升,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森林管理、碳定价和技术创新等措施。气候适应策略则注重如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农业适应、公共卫生系统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等手段来提升系统韧性,以应对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影响。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历史进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诞生到《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再到《巴黎协定》的全球共识,展现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雄心。这些国际协定共同构成了现阶段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全球适应能力,并确保气候行动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实践,包括设立“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构建碳交易市场等。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也为全球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所制定的政策法规,也彰显了不同政治环境下,气候变化政策对社会和企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企业在应对气候风险这一全球性挑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提升运营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运营的可持续性,企业不仅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章将通过对科学背景、应对策略、国际协定、各国政策和企业应对措施的综合性探讨,全面介绍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策略的多方面内容,为后续章节的深入分析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