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每天根据我们的健康状况、疲劳程度、睡眠质量、环境和社交互动的质量进行分配。
一种生命的能量
心理能量是让孩子有意愿、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或者进行任何其他活动的能量来源,它不仅会影响思维能力,还会影响身体活动。
假设孩子每天有10点心理能量,当他的心理能量水平开始直线下降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他开始变得易怒、无法忍受挫折、发脾气……如果心理能量消耗殆尽,他可能会彻底崩溃。
可以说,心理能量就是我们与生活共舞的能量。
负面强化与正面强化
但是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每天都有新的冒险,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就会消极一些。这中间就会有一些事件让人产生最初的焦虑感。有时这种感受并不会被周围的人识别出来,甚至孩子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大脑将这件事标记为消极事件,然后继续处理其他事情。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大脑会重复之前的处理方式。如果再次得到不好的结果,就会形成对这一情境的负面强化。这意味着每次遇到类似情况,大脑都会因为预期会得到消极的结果而产生焦虑(至少大脑就是这么认为的)。
负面强化来自于孩子的信念:如果过去这件事每次发生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下次同样的事再发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孩子在紧张中推演即将发生的事,几乎消耗掉了所有可用的心理能量,以至于在面对让他害怕的情况时感到无能为力。然后,情况变得更糟了,这又进一步证实(如果有必要证实的话)他确实应该尽量躲开这种事。最后,负面强化导致了逃避行为。
逃避,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习惯于躲开他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有问题的情况的一种行为模式。然后,逃避行为又助长了负面强化。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尽管如此,强化的机制还是很有趣的,因为它可以向正反两个方向发展,既有负面强化,也有正面强化。我们将在第3章中努力改变强化作用的方向,使其变成正面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