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乌龙过江腾细浪 白河两岸好风光

乌龙峡谷地质景观

乌龙峡谷

乌龙峡谷位于千家店四潭沟村的黑河下游,原名黑龙潭,产生于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火山熔岩区,全长两公里,是典型的山间河流深切河谷地貌景观,属河流侵蚀谷。乌龙指黑河水系,黑河是白河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小河子一带,从花盆进入北京市,在千家店菜木沟地区与白河相汇。峡谷两侧,怪石嶙峋,有独立的孤峰,群山连绵;有壁立的山崖,寸草不长;有繁茂的植被,郁郁葱葱。黑河水沿着岩石的裂缝和构造破碎带侵蚀,形成乌龙峡谷的雏形,河水长年累月冲刷着峡谷,让峡谷的中心区逐渐变深。后来峡谷又受到河流的侧蚀,河谷的崖壁两侧形成多处侧蚀凹槽。在乌龙峡谷可见多处河流侵蚀岩石形成的地貌景观。

乌龙峡谷粗安岩气孔构造

乌龙峡谷的岩石叫粗安岩,是燕山运动早期(距今 1.5 亿—1.6 亿年)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岩。岩石表面有很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孔洞。长条形孔洞是岩浆流动时,气体向外释放形成的。另外,岩石内裂缝逐渐变大,这是燕山运动后期形成的裂隙。峡谷地貌的形成与这些岩石裂缝密切相关。

在距今 1.5 亿—1.6亿年的晚侏罗世时期,千家店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喷出后沿地面流动,冷凝形成岩石。在燕山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约 8 千万年前),岩石断裂,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明显的错动,所以在乌龙峡谷就形成了有巨大裂缝的岩石。

乌龙峡谷裂隙

我们可以在峡谷的两侧看见多个凹槽。根据河床演变特点,流动的河水会侵蚀凹岸,所以形成凹槽,这就是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由于河水的侧向侵蚀,在乌龙峡谷两侧的崖壁上形成了九至十个凹槽。

人们可以在乌龙峡谷看到过去的瀑布冲击而成的凹坑,这是由于水流长年累月冲击而形成的,类似“滴水穿石”。

乌龙峡谷侧蚀凹槽

乌龙峡谷瀑布冲蚀的凹坑

在新生代,千家店地区地质活动以地壳垂直抬升为主,所以乌龙峡谷两侧的山体逐渐升高,因为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峡谷深处因为河水的冲刷逐渐变深,日复一日,就形成了乌龙峡谷现在的面貌了。后来在峡谷的峭壁上形成了一些瀑布,因为水流长期冲击,滴水穿石,瀑布底部就形成了一些圆形石坑。

乌龙峡谷上游地貌景观

乌龙峡谷的岩石裂缝大部分是“X”形的,是受燕山中期(距今 1.1 亿—1.2 亿年)强烈的地质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裂隙两侧的岩石没有明显的移动,因此这些裂隙不是断层。岩石的裂隙处比较容易被风化侵蚀,这些为乌龙峡谷地貌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乌龙峡谷以“Z”字形延伸,这是因为峡谷在具有两组“X”形裂隙的岩石中产生,两个“X”形岩石裂缝连接在一起,随着河流对裂缝中间区域的反复冲刷,裂缝逐渐变大、变深,就形成了今天的“Z”字形峡谷地貌。

乌龙峡谷岩石中的“X”形裂隙

“Z”字形峡谷

滴水壶位于千家店下湾村,这里最引人入胜的是岩溶地貌景观。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溶解和沉淀。自然界大规模的岩溶现象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滴水壶岩溶地貌是白云岩。清代乾隆年间的《口北三厅志》记载:“滴水壶,独石口东南三百里,千家店东三十三里,白河之北一山中。峙状若悬空,独秀崖端,有瀑布水飞流直下,自洞口喷薄而出,如珠帘倒卷,广可百丈,激声若雷,散沫成雨,其下承以清潭,汇流东注,游者怡目悦心。”滴水壶之名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源于道家“方壶洞天,神仙之境”之说,另一种说法是滴水壶上面的山叫“虎头山”,形似一只水壶,有三条泉水汇集在虎头山,然后合为一条泉水,从虎头山落入山下,逐渐在山下形成了湖泊。远望虎头山流水,就像壶在滴水,所以称为滴水壶。

滴水壶

滴水壶莲花洞所在的地方叫岩溶台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处。它是在长期岩溶作用下由碳酸盐钙化堆积而成。崖壁处有一个溶洞,名叫莲花洞,有清泉从中流淌而下,依山顺势,犹如水壶倾泻。洞内有大量钟乳石、石笋等,形态千奇百怪,仿佛是大自然制作的工艺品,均为人间所没有,让人看了后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

滴水壶岩溶地貌

滴水壶岩溶台地

滴水壶莲花洞钟乳石

在莲花洞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孔隙的岩石,这种物质叫作钙华。这是由于富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流经地表,因为二氧化碳流失过多导致碳酸钙饱和,在地表上沉积而形成的多孔状碳酸钙。若干年后,经过风吹雨打,还会形成一些微型的溶洞。

滴水壶钙华现象

滴水壶景区还有壮观的单斜地貌。单斜构造是指原本水平的岩石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岩石向同一个方向倾斜。滴水壶单斜是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约 8 千万年前),使原来水平的岩石翘起近似直立,其后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一排排锯齿状的直立山峰。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就是它近乎直立的岩石层,仿佛天崩地裂后从地底下隆起的一块巨石,让人看过后,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滴水壶单斜远看就像书页一样整齐排列,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滴水壶单斜地貌

白河两岸地质景观

燕山运动(造山运动)塑造了千家店的地貌格局,在之后的千万年时间里,风起云涌,风霜雨雪,地表的古老岩石经历大自然的侵蚀雕刻,塑造了万千沟壑,溪流汇聚,形成了奔流不息的白河。

白河古称沽水、白屿河。因水质晶亮明澈,河多沙,沙洁白,所以称为白河。白河横亘于千家店腹地,跨河北省境,属潮白河水系,为三级河流。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县下堡村入延庆区,自西北流向东南,较大的支流有黑河、菜食河、红旗甸河。流经干沟村、六道河村、下德龙湾村等地,于千家店下湾村南摩天岭出延庆,进入怀柔区,最后注入密云水库。延庆区境内河长 57.6 千米,流域面积 823 平方千米。白河干流上主要水利设施有白河堡水库,位于香营乡白河堡老村东。

白河犹如一条玉带在千家店蜿蜒穿过,不仅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也塑造了周边的地貌,峡谷两侧,群峰屏列,汇集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在白河 6 号桥北侧,可见一处近乎直立的岩石层,岩石主体是前寒武纪白云岩,风化面呈灰白色,形成于距今 14 亿年前。由于燕山运动(约 1 亿年前)的构造挤压作用,使岩石层变得近似直立状。露出的岩石层高约 100 米,近乎直立的山体蔚为壮观。

天生桥距地面 80 余米,这里山峰陡峻,岩石几近直立,桥下有一天然生成的梭形溶洞,长 25 米,宽约 10 米。在蜿蜒的白河峡谷中,天生桥若隐若现,风景独特。形成天生桥的岩石层由距今 10 亿—14 亿年前的中元古界白云岩组成,它原是碳酸盐岩溶蚀、淋滤作用形成的溶洞,后经崩塌而形成的地貌景观。

香营乡八道河村滦赤路白河6 号桥附近的近直立地层

香营乡八道河村滦赤路白河5 号桥附近的天生桥

燕山运动使得这里的碳酸盐岩(约 14 亿年前)裂隙和断层非常多。近百万年的地表溶蚀、淋滤,在地貌上呈现一簇簇山峰,似剑锋直指云霄。山峰中常有溶洞产生,构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山石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我国云贵高原、湖南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香营乡八道河村滦赤路喀斯特峰丛地貌

在白河干沟段可以见到距今约十六亿年的白云岩,岩石表面呈灰色,分为多层,每层厚1 厘米—10 厘米。能看到滑塌构造的痕迹,还有大型波痕和风暴岩,属于典型的海相沉积。

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百里画廊这段距今约十六亿年的白云质灰岩中可见不对称波痕和大型对称波痕等。岩石层中夹有深色硅质条带,还有风暴扰动和藻类一起形成的沉积层,说明这里曾是一片浅海。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波痕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水成、风成三种类型。其中,前两种为浅水波痕,后一种风成波痕多出现于沙漠、湖泊和海边的沙丘沉积中,千家店的波痕沉积构造属于浅水波痕。

干沟村白云岩

河口村岩石上的波痕

六道河村小昆仑

白河六道河段的石英砂岩形成于距今约十七亿年前的海洋环境中,主要由粒状石英组成,局部可见海绿石。海绿石的形成与海洋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有关。

小昆仑山夏日峰峦叠翠,冬日银装素裹,形成于距今十七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在这里可见燕山运动形成的阶梯状山前断裂,青峰拔地起,气魄雄浑,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壮美。在山体隆升和风化侵蚀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层峦叠嶂、宏伟壮美的小昆仑地貌。

六道河村山前断裂(航拍小昆仑地貌)

在六道河村有一座巨大的背斜山,该背斜宽度约三百米,核心部由十七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组成,两翼由页岩和白云岩组成。背斜的形成是由于岩石层在燕山运动中受到挤压而造成的山体升高、弯曲、变形。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石层会发生较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凸出的弧形山峰,岩石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六道河村背斜

河口村重荷模

在距今约十七亿年前的白云岩层表面上,可见大小不一、排列杂乱、类似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的瘤状突起,称为重荷模。当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还处于松软状态时,后期的沉积物在其层面上快速沉积。上面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陷于松软的前期沉积物中,底面上形成了不规则的向下突起形态,称为重荷模,也叫负载构造。

在百里山水画廊长寿岭村(原名排字岭村)有规模巨大的单斜地貌。这里的岩石层由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红色砂砾岩组成。由于燕山运动使水平岩石层发生倾斜,形成了一排排书剑似的山峰,所以又叫书剑峰。其后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垂直面上可见形态复杂的侵蚀现象,而被称为天书崖。书剑峰是一种由沉积、构造和侵蚀联合作用形成的典型单斜地貌。

长寿岭村(原名排字岭村)单斜地貌

在百里山水画廊红石湾村有一处穹隆地貌。红石湾穹窿由变质岩与海相沉积岩组成。平面上穹窿呈椭圆形。东西长约 8 千米,南北宽 3 千米。穹窿是由于地下岩浆向上喷涌,导致上面的岩石层平缓地向四周倾斜,形成了穹窿的形态,从而构成了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质构造景观。

红石湾村穹窿

白河两侧的白云岩中能看见大量泥裂,是潮湿的沉积物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形成的缝隙。从表面上看,缝隙有几毫米至几厘米宽,直或弯曲,呈不规则多边形,从断面上看呈“V”形,经常被后期砂质沉积物充填。裂纹基本是上宽下窄形态。泥裂的地方在远古时期基本是浅水地区。

干沟村泥裂

以上地质地貌现象分布在白河两侧,它们错落有致地构成了白河两岸的优美画卷。白河是百里山水画廊地区最大的河流,其支流众多,比较大的有黑河、红旗甸河。

白河峡谷

黑河因河底有青苔,水呈黑色,得名黑河,位于千家店东北部,跨河北省境,属潮白河水系、白河支流。其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老掌沟和赤城县东猴顶山南麓,经赤城县东卯镇四道甸村,于千家店耗眼梁村入境,由北向东南方向流经平台子村、沙梁子村,于菜木沟村汇入白河。延庆区境内河长 19.3 千米,流域面积 90.2 平方千米。红旗甸河因流经红旗甸村得名,位于千家店西部山区,属潮白河水系、白河支流。源于赤城上马鹿沟村,流经大石窑、红旗甸等村,于河口村汇入白河。河长 15.7 千米,流域面积70.8 平方千米,是一条雨季才会流淌的季节性河流。

正是这些涓涓流水汇聚成了奔流不息的白河,曾经的白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持续不断冲刷几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塑造了风景如画的白河喀斯特峡谷。两侧层峦叠嶂、群峰旖旎,令人流连忘返。风景如画的白河峡谷与永定河峡谷、拒马河峡谷并称“京都三大峡谷”。白河泛滥沉积,塑造了宽广肥沃的土地,远古时代的先民们便在河流两岸繁衍生息。 gd4jni/Fylyu+wSCCOLxgPsvpODuXLeDNy/MIpzK/rZsR6nA93jYgLTZiCh+aU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