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刺客见被卫兵拦住,知道事体不妙,便很敏捷的从袋中掬出一个黑漆漆圆溜溜的炸弹来,向车厢掷去。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响亮,车内的五大臣,车门口的一班卫兵和那刺客,一齐应声而倒。只见烟尘满目,窗板飞扬。那班送行的官员,站在月台上,发一声喊,抢上车子去一看,见五大臣并不曾受伤,只是受惊倒地。大家七手八脚把五大臣扶下车来,送回各人家中去。可怜那三五个卫兵,都被炸药打得脑破肠流;便是那刺客,也是直挺挺的倒在车门口早已气绝过去了。前门车站出了这样一桩大暗杀案件,顿时京城内外闹起大恐慌来,大家都说革命党要在京城里起事了。忙得那步军统领衙门和五城巡警,在各处学校团体客店寓所里,很严密的查抄,闹得天翻地覆,也查不出一点证据来。后来还是仵作检验刺客的尸身,见死人袍子里面,衬着一件操衣,那肩章上面有“北洋高等学堂”一行字,那衣领上还编着号码。照着这号码到高等学堂中去一问,才知那刺客姓吴名樾,字孟侠,原是安徽省人。那北洋高等学堂堂长,见出了这乱子,慌得连连向学部去辞职,西太后也并不追究同党,只查吴樾的生平历史。那吴樾到天津不久,他的历史也无从探听;只有那江苏已卸任的标统名赵声的,却与吴樾交情最厚。当时吴樾在未死以前,有诗两首寄与赵声。那诗道:
淮南自古多英俊,山水而今尚有灵;相见塵杰一漾洒,晚风吹雨太行青。双撑白眼看天下,偶遇知音一放歌;杯酒发挥豪气露,笑声如带哭声多!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大好头颅拚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临时握手莫咨嗟,小别千年一刹那;再见却知在何处,茫茫血海怒翻花!
那赵声原也是一个铁血男儿,有心人物;他在中华民国的革命史上,确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如今我把柳亚子先生的一篇《赵声传》节录在下面,是我们读民国史的所急欲知道的一人。
君讳声,字伯先,姓赵氏,丹徒之大港人也。父为乡老,有闻于里闾。君生而有大志,龙行虎步,瞻视非常;既负奇慧,复擅神力。慕义若渴,疾恶如仇。大港固有虏吏,一日捕市人置狱,其因泣请于君父,父逡巡未应;而君已入狱破械,挟囚出矣。时年甫十四。一市皆惊,吏亦无如何也。少负神童之月,九龄应试,邑令欲畀以冠军,君顾弗肯循绳墨,作字大小错出,纵横溢尺幅乃已。稍长,成诸生,复举援拔科,才名藉甚。会科举废,入江南陆师学堂,既卒业,任新军标统焉。
自满人盗中国二百数十年,胤禛弘历,屡以文字兴大狱,士无敢言种族者。民益懵然,忘仇事虏;太平天国坐是败,谈者犹寇洪王帝,爱亲勿悟也。孙逸仙建议惠州,响应未众。逾岁而《苏报》倡道于沪渎,昌言夷夏之防。邹容诸子,相继起,著书立说;民族风潮,始一日遍东南数省。君自肄业陆师时,已隐然自任匡复之重矣。既掌兵柄,意气益舒发,尝率部下,渴明孝陵,猝询其众曰:“若曹识此为大明太祖高皇帝陵寝乎?”众有知有不知,则杂然应。君慷慨大言:“高皇逐胡元尊汉族,功业隆重无与比伦;至圣安而复亡于虏,闽、浙、滇、黔亦继陷,地下有灵,勿来享矣!吾曹亡国民,其何以报前皇?”众皆失声痛哭。复杂然和曰:“唯主将令是从!”君喜,抚循之益力,语骎闻于虏。江督将中君以危法,顾事无左证,第罢其职。所部兵士,夙归向君,临别赠言,泪盈盈承睫也。君既不得志于江南,则北走津、沽,从皖人吴樾游。吴之将刺虏酋端方,君实与其谋,多所擘划。谋定,吴促君南行,君贻诗告别。及车副误中,吴以身殉;君益指天画地,誓有所为。遂入粤复任新军标统。会廉州以抗税帜,土人刘思裕为之魁,四方志士,多羼入其军,势稍稍张。虏粤督命军率师御之,君既抵境,密遣部下通声气;顾刘起草泽,无足共事。虏将郭人漳与君同行,又时掣其肘;君怒谋诛之弗克,知事未可为,遂驰告诸志士,使他去。而刘党亦分道离散,廉事遂定。君设宴廉之南门外海角亭,招诸将校痛饮,酒酣即席斌诗,有“八百健儿多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句。
君既班师旋广州,虏粤督张人骏,亦器其能将畀以重任;而端方自江南密电戒张,谓:君才堪大用,顾志弗可测;毋养虎肘腋,致自贻患。张获电,遽削君兵权,使为陆军小学监督。未一月,复降督练公所提调。君知无望于内,遂请假归吴,一省其家。复走香港,谋大举焉。香港密迩两粤,又为虏政令所弗及;亡命之士,多麇聚于是。既获君来,咸大欢忭。君以粤新军多己旧部,且与满吏不相中,谋藉其力以覆广州,因属其事于皖人倪映典,而己为之谋主。顾事终弗集,映典殉焉。虏吏知谋出于君,悬五万金购其元;侦骑四出,卒无所获,威名愈振。
初,扬州熊成基者,江南时,曾隶君麾下,受其陶铸,及虏酋载湉那拉母子相继暴毙,熊遂起兵于安庆,事败,走海外谋刺载涛于哈尔滨,机泄死之。君闻耗叹息曰:“孺子今日乃能先我成名耶!”会汪精卫、王理君北入虏窟,刺摄政载沣,复不得当,且被囚,君益发愤,随奔走南洋群岛,遍访其豪杰,备军实,购器械,期年而后有成。将以纪元一千九百十一年辛亥夏四月,潜师袭广州,推黄克强为总司令,率同志先期入粤,而君与胡汉民驻港备后劲。于是吴、楚、闽、粤、滇、桂、洛、蜀、皖、赣、越十一国之士相继来会,论者咸谓中兴有日矣。会粤人温生才,新自南洋归,狙击虏将军孚琦殪之。广州大震,戒严而虏之词人,有厕身吾党者,复漏师焉。虏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益拥兵自卫,且下令大索。党人知谋泄,有议解散为后图者,克强持不可,谓:“网罗已布,散无所之;战亦亡,不战亦亡,不如先发,事纵不成,犹足以谢天下而激起后者也。”众曰:“诺。”
三月二十九日,遂攻虏督署,入之。张鸣岐仓皇洞垣,如狗窦遁。义师既失张,而李准兵复大至,乃巷战,人自为斗,无不以一当百,杀伤相当。顾众寡弗敌,卒致北。石经武、宋玉琳、石庆宽、喻倍伦、姚国梁、秦炳、王明、韦云卿、罗节军、周华、劳肇明、李芬、林常被、杜钰兴、黄养皋、李晚、王鹤明等百余人,先后死之;独克强等数人得脱,间道走香港。初,君与克强约师,期既定,即亲入粤;会二十六日,某女士自粤度港,谓机旗已漏,事且弗谐。君因留港俟之,而不虞众之骤发也。既得密电,知有二十九日之举,即仓卒就道;舟行,晦日晨始抵广州,则事已大去,党人尽死,遂复回港,感愤成疾,废寝忘馈。医者谓痈生于肠,请割治;君急于离港,弗允,顾病益甚,党人送之入病院,施刀割。翌晨,咯黑血,遂昏愦。时狂呼:“黄帝来诏!”或曰:“岳武穆来晤!”四月二十日竟卒,年三十有五。克强诸人殡之于港,颜其碑曰:“天香阁主人之墓。”
赵声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学生,读书十分勤苦,他虽选习法律,但于科学各书无所不读,学成后回国,翻译实业科等书甚多。他又长于文字,凡是赵声的著作,社会上十分欢迎,一时书店中销数甚广。但在赵声还以为不满意,当时袁世凯开办天津北洋陆军学堂,聘请日本教师竹松井三郎,赵声与三郎原也相识,便又从三郎为师,再入北洋陆军学堂,学习武事。他在同学中,常常谈论国事,义愤动人;不多几天,全学堂中的人,个个都信服赵声的人格。赵声看待他的同学,亲爱如弟兄。那时有一个范毅生,是河间人,资质十分聪明,年纪也是最轻,和赵声交情甚厚,两人起居食饮,常在一处。范的家境贫寒,赵声时时拿金钱接济他;后来范毅生竟一病死去,家中只留下老母寡妻,赵声痛哭流涕,向同学捐得数百元,自己又典去衣物,得数十金助他。日本教师竹松井三郎,见他如此义勇,便大感动,又捐助一百元共得八百元。赵声亲自扶柩到范毅生家中,安慰范生的妻母,出八百金;范生的母亲感激拜谢。赵声掉头不顾而去。从此竹松井三郎更看重赵声,赵声在陆军学堂中毕业,竹松井三郎便竭力向袁世凯保举赵声,袁世凯便聘赵声为陆军小学堂长。这时抵制美货的风潮弥漫全国,袁世凯独违反民意,和美国人买卖军火。天津《大公报》痛骂袁世凯,袁世凯大怒,便用官家势力,勒令停版。这一天晚上,袁世凯的总衙门忽然捉到一个刺客;袁世凯正欲杀刺客,赵声急上前力劝说:“不可压迫民意。”袁世凯听了赵声的话,便将刺客责打一百板,放去。后来周馥做了两江总督,袁世凯便推荐赵声充新军标统,周馥十分优待赵声,每月给俸九百元。赵声尽把一人的俸金,给予将士;自奉十分俭朴,到冷天便穿一件粗棉袄,出门便穿一件蓝布长衣。有时兵士向赵标统借钱,赵声无钱的时候,便令兵士抱一旧棉胎,夹一赵声的名片在内,拿去东门外某当铺中,可借得银五两。因为当铺中人,深信赵声为人义侠,不失信于人。三日后,赵声便自去将棉胎赎出。因此新军中各兵士上自员弁,下至伙夫,人人称颂赵标统侠义照人。后来因赵声带领部下兵士皇陵前演说革命,被周馥知道,降赵声的官阶,赵声便辞去。当赵声奔去革命的时候,得交一生死至友,名林时爽的,单名文,原是福建人,前云南巡抚状元林鸿年的孙子。文学极高,才气也极旺,生平酷爱革命,在日本成城学校大学法科毕业,和赵声相识,屡次担任革命党中危险事务。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大队进攻广东总督衙门,林时爽口吹军号,大步当先,身中七弹,倒地而死。林文生平长于吟咏,和赵声时有唱和的诗篇,登在当时的报纸上。林文的诗道:
落叶闻归雁,江声起暮鸦;秋风千万户,不见汉人家!仆本伤心者,登临夕照斜;何堪更回首,坠作自由花,故国河山远,秋风鼓角残;登临悲岁促,涕泪向人难!路尽天应近,江空月自寒;不辞随落叶,分散去漫漫。
赵声的诗道:
决战由来堪习胆,杀人未必便开怀;宝刀持向灯前看,无限凄凉感慨来!临风吹角九天闻,万里旌旗拂海云;八百健儿多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
赵声在香港设立秘密革命机关,煞费苦心;这时广东地方,采买头发,运输出口的很多。赵声私买军火,装作头发,货箱运入,或在城中,或在河南一带起岸。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