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回
立楚后范增献策 识机先宋义论兵

江东义军的首领不是别人,原来就是陈胜曾经提到的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项家世代都做楚国的将军,因封在项地(现在河南省项城市东北),所以姓项。到了项燕,尤其精通兵法,和秦将王翦打了不知多少次的仗。最后众寡不敌,项燕终于光荣地殉职。楚国也就被秦灭亡了。项梁抱了这样国亡家破的深仇,只恨没有机会起兵雪恨。他有个侄儿名唤项籍,字羽,年纪虽小,却是英气勃勃,勇力过人。项梁便加意教育他,教他读书写字。项籍拿起笔来简直比枪还重,写不了几个字,便跑去玩耍。项梁教了多时,一看项籍没有什么进步,暗想我家本来习武,和文墨无缘,这也难怪,不如教他学剑,也可以继承家学,便又教他学习剑法。项籍虽然欢喜抡刀舞棒,可是真的教他按照解数,一步一步苦练,却又不耐烦起来。学了几路,便随意乱挥乱劈,全不细心。结果是,学了下段,忘了上段,不是步法错乱,就是解数短缺。项梁教了几时,着实生气,便责骂他一顿。项籍说:“读书写字,不过能识得名姓罢了。学了剑,也只能抵敌一个人。这学了有什么用?我要学的是一个人能够抵敌一万人的本领,这才值得学。“项梁听他口气不小,不由回嗔作喜,说:“你既然有这样志气,我就教你布阵行兵的方法,好不好?“项籍连声答应:“好!好!“从此果然学习兵法,倒也很有兴趣。项梁尽心指教,把家传各种兵法,详细开导。项籍学了几时,略略懂得大要。他生性浮躁,缺乏耐性,学得差不多,便又抛在一边,再也不肯钻研了。

项梁原是下相(现在江苏省宿迁市西)人,因为杀了人,便带了项籍搬到吴(现在江苏省吴县)地方来住,好躲避仇人。吴地所有的人才,比起项粱,都差得多。地方上有了重大事情,像大工程大丧事,总要请项粱去主持。项梁暗暗用兵法来分配管理,做得井井有条,人人都很佩服。那时项籍渐渐长成,生得身长八尺有余,眼睛的黑珠子里有两个瞳人(重瞳),相貌英武,才气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吴地少年,没有一个不怕他的。

秦始皇出游会稽的时候,会稽人民有许多站在驰道外面观看,真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项梁和项籍也夹在人丛里。看到秦始皇的车驾,奢华煊赫,大家都啧啧称羡。只有项籍指着始皇车驾对项梁说:“让我来替他做做吧!“项梁吃了一惊,连忙把项籍的嘴紧紧掩住,说:“别胡说,小心,要全家抄斩的。“项梁从此更加看重这个不平凡的侄儿。

陈胜举起义旗,各地方纷纷响应,会稽郡的郡守殷通知道守不住城池,也想乘机起兵,便唤项梁来商议说:“现在各地方都反了,看来是天意亡秦。我们也应该趁早起兵,免得受人支配。我想请你和桓楚一同领兵,即日起事,好吗?“项梁略略眨一眨眼睛,立刻回答说:“当然好的。只是桓楚现在已经逃往大泽中去,谁也不知道他躲在那里,只有我侄儿项籍知道,得去把他找来才好。“殷通欣然说:“那么就请令侄去一趟。“项梁答应了,便出外去唤项籍,先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叫他带了利剑一同来到殷通府外。项梁先进去对殷通报告,已经叫来项籍。殷通十分欢喜,连忙请来相见。不多时,项籍进来。殷通看见项籍生得豹头环眼,威风凛凛,站在面前,只觉得英气逼人,不由含笑对项梁夸赞道:“令侄真不愧是将门之子,英雄得很。“项梁也含笑说:“不敢当,不敢当。现在可以叫他寻找桓楚去吧!“说罢回过头来,向项籍递了个眼色说:“快点吧!“项籍应声迈上一步,倏地抽出利剑,一剑挥去,把殷通砍翻,割下头来。

殷通左右因为事出意外,都失声惊叫起来,立刻乱哄哄地狂奔乱窜,胆大的便抡起刀枪来围捕凶手。项梁早已把殷通腰间的郡守印绶解了下来,挂在自己身上,右手拿着宝剑,左手挽着殷通首级,和项籍杀了出去。项梁家傅剑法,使起来就像一团白光,谁也近他不得。项籍更是天生神力,连人带剑,纺车儿一般东冲西撞,只见剑光到处,血雨纷飞,一霎时砍倒了无数卫兵,尸骸狼藉满地,杀得许多卫兵纷纷逃走。

项籍杀得性起,还在搜寻。项梁唤住了他,便召集郡里相熟的官吏士绅们,说明现在要起事的意思。大家一向佩服项梁,又看了殷通的榜样,自然没有不依的。项梁查点兵额,挑选各县精壮男丁,共计有八千名,编练起来,把吴地豪杰都按照才能,分别任事。有一个人没有工作,自己向项梁请求位置。项梁说:“你记得吗?从前某家丧事,我曾派你做某件事。你并没有做好。这可见得你的才干还不够。现在军事重要,我怎么可以随便用人?“这人无话可答。大家无不佩服项梁的精细公正。

部署已定,召平恰好到来,口称奉陈王命令,拜项粱做楚国上柱国之职。并且说:“江东既然平定了,赶快出兵向西,一同并力攻打秦国。“项梁受了命令,点齐八千兵马,带了项籍,一同过江。

走到东阳(现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探子报说:“前面已经有起义的军队,首领名唤陈婴,占住东阳城池。“项梁忙派人和陈婴联络,请他一同攻秦。

陈婴本来是东阳令史(秦官名),一向老实谨慎。东阳人民起义,杀了秦的县令,想要立陈婴为王。陈婴不敢答应,就回去问他的母亲。他母亲说:“我来到你家几十年,从来没听说过你家上代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你现在忽然做起王来,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不如做别人的属下,听别人的指挥。将来事情成功,也不失封侯地位。万一失败,也容易逃走,不会被敌人注意。这才是妥当的办法。“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更加执意不做。恰好项梁使者来到,陈婴大喜,便向大家说:“项家是世代名将,在楚国有极大的名望。我们要起义,一定得有像项家这样的领袖,才可以成功。我情愿和大家一同归附他,听他指挥。“大家也都知道项门威名,人人愿意。

项梁收了陈婴二万兵马,渡过淮水,又有许多义军纷纷前来投效。其中有一名勇将,姓英,名布。曾经犯法,脸上被刺了两行黥字,送去骊山做苦工,所以又叫黥布。英布到了骊山,和工役数十万人一同工作,结交了许多勇敢的劳苦人民,寻个机会,一同逃到江上,做着没本钱的勾当。陈胜起事,英布也想响应,听说鄱阳(现在江西省鄱阳县)县令吴芮,很得民心,人民称他为鄱君,英布便去见他,劝他一同起兵。鄱君看见英布相貌轩昂,虽然面有黥文,不失英雄本色,知道将来是个人才,便把爱女许配给他,招为女婿,助他军装粮食。英布便招得壮士几千人,向西出发。到得陈县,陈胜已经战败。英布便帮助吕臣,和秦兵打了几阵仗,闻得项梁名望,特来相投。还有一个姓蒲的勇将,人称他为蒲将军,也带兵来投。项梁一路陆续聚集了六七万兵马,声势越发强大。

项梁到了下邳,探知秦嘉已经立了景驹做楚王,勃然大怒,说:“陈王是首先起义的人,现在虽然战败,还没有真实消息。秦嘉胆敢背叛,另外立王,必须讨伐。“便派黥布当先出马,项籍随后接应。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出发。

秦嘉兵力本来有限,怎禁得黥布、项籍两员虎将,杀得大败逃走。项梁追上。秦嘉、景驹都战死了。

项梁消灭了秦嘉,军威大振。吕臣也带兵来会。这时候方才知道陈胜的确已经死了,章邯已经移兵去打魏国,项梁便召集各地义军首领都来薛(现在山东省滕县东南)地会齐,大家共同讨论。各地首领都陆续前来赴会。沛县(现在江苏省沛县东)刘邦也带了亲信人员前来参加。

刘邦是沛县的丰邑人,从小好吃懒做,父母因为他不像两个哥哥勤敏,常常责骂他。秦的制度,儿子长大必须与父母分居,别立门户。刘邦怕父亲责骂,只好常常到两个哥哥家里去打扰。大哥早死,大嫂带了侄儿辛苦度日,看见小叔常来吃饭,还呼朋唤友一起同来,自然十分讨厌。一天,刘邦又带了几个朋友来到大嫂家中。大嫂料知一定又来吃饭,便故意用铁勺在锅边刮得刺耳地响,好像锅里已经空了一般。客人听见,以为饭已经吃过了,便各自散去。刘邦心里怀疑,走到厨下一看,锅里还有很多的羹汤,才明白嫂嫂的用意,便不再到大嫂家来。

刘邦既然不愿种田,便去做吏,不久,便做了泗水亭长。原来秦的制度,十里设一个亭,供来往旅客休息住宿,如同驿站旅馆一般。管理的人称为亭长。刘邦做了亭长,越发交朋结友,认识了不少往来的县吏。

有一次,刘邦奉派到咸阳办公,看见街道繁华,楼台高敞,心里十分羡慕。忽然传说皇帝出行,百姓们都让开道路,远远站着观看。他看见皇帝这般煊赫奢华,感到自己实在太渺小了,不禁叹了一口气说:“大丈夫应该这样才是。”

不久,秦始皇死了,各县都挑选工役送去骊山作工,由刘邦押送。走了不到几里,工役们陆续逃走。刘邦无法弹压,心中暗想,现在已经逃去许多,走到骊山,一定逃得精光,也是无法交代,倒不如干脆把他们都放去,省得白白操心。想定了,走到丰邑西边一个大泽地方,泽中有个亭子,刘邦便叫大家都在亭内休息,自己买酒吃得烂醉,等到天黑,便除下了工役们身上的绳索刑具,说:“你们都去吧!我也从此不回去了。“工役里有几个勇敢的人,情愿跟着刘邦一同逃难。

县令查知刘邦逃走,便派人缉拿,一面把刘邦妻子吕氏捉来,关在狱中。幸亏刘邦和县吏萧何、曹参们都有交情,吕氏才得放回。

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开了,各地纷纷杀死官吏,起兵响应。沛县县令也想起兵,萧何、曹参说:“你本是秦的官吏,现在要和秦对抗,恐怕人民不服。不如招集逃亡的人,借了他们的力量来挟制人民,人民不敢不听。“县令细想,倒也有理。萧,曹两人便举荐刘邦。县令因为刘邦是个亭长出身,总可以服从自己指挥,便允许了。唤来吕氏的妹夫樊哙,命他去找刘邦。

刘邦这时候已经啸聚有好几十人了,便跟了樊哙一起回来。县令听见刘邦带了许多人来,心里懊悔,恐怕刘邦势力太大,连忙把城门关了,不让刘邦进城。又想起萧何、曹参既然保荐刘邦,也是靠不住的,打算先把他们捉下。萧、曹两人本是县吏,看出风头不妙,趁着黑夜,悄悄爬城逃走,跑到刘邦那里报告。刘邦写了一张帛书缚在箭上,射进城去。城里人拾着,展开一看,内中是劝城内人民赶快除去县令,起义响应各方。要是替秦守城,只有自取灭亡的意思。人民看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不愿替秦守城。登时聚集了许多勇敢少年,围住县衙,杀了县令。城门大开,迎接刘邦入城,立为沛公。原来楚国的县令称为县公,现在既然响应陈胜,自然用楚的官名。

刘邦闻知景驹做了楚王,想去拜见。走到半路,忽然碰见前面一彪人马约有一百多人。为首一人生得姿容俊美,眉目清秀,好像书生模样。刘邦暗暗称奇,这般文弱,还带什么兵,造什么反?到了跟前,问起姓名,原来是韩人张良,也是要去见景驹的,便合兵一同前行。一路上两人谈论起来,非常投机。张良自从学得太公兵法,胸中学问,更非寻常可比。有时和人谈说,都没有人能够领悟的。不想这次碰见刘邦,随便一句话,刘邦都懂得其中道理,并且即刻依从他的意思去做。张良本心只想替韩报仇,并没有做领袖的野心,自己身体又瘦弱多病,很希望和人合作。刘邦既然这样听他的话,他就决意跟随刘邦到底。

当时刘邦得知景驹已经败死,项梁在薛召集会议,便也赶来参加。会中一切当然都是由项梁主持。大家都有推尊项梁做首领的意思。忽然有个须发斑白的老头子前来求见项梁,自称姓范名增,有奇计来献。项梁请他进来,见礼已毕,范增说:“现在诸位讨论大事,必须看清陈王失败的原因,才能成功。陈王这次失败,完全由于自取。当初秦灭六国,唯有楚国最为冤枉。自从楚怀王被秦骗去开会,扣留到死,不能回国,楚国人民没有一个不可怜他的,到现在说起来,还都像死了亲人一般的难受。人民是这样思念楚国,陈胜却自己做了楚王,不立楚国的子孙,所以人民的心都不归附他,现在将军起兵,楚国义军争先来投,为了什么呢?他们都是相信将军是楚国世代名将,一定会拥立楚国子孙为王,替楚国出一口冤气。将军如果能顺从民意,立楚王的后代子孙做王,一定可以团结人民,得到最后胜利。这就是我的意见。”

项梁听了范增言语,觉得很有道理。他本是楚国旧贵族,对于楚的王朝也多少有些感情,便向大家征求意见,各人都没有话说。项粱就派人分头查访楚国从前的王子王孙,但大半都给秦始皇迁到咸阳去居住了。访寻多日,才找得一个牧羊的人,名心,的确是楚怀王的孙儿。项梁把他接来,立为楚王,也称作楚怀王,来迎合楚国人民思念楚怀王的心理。楚王拜陈婴做上柱国,封项梁做武信君,仍然掌握兵权。

张良看见五国都有了王,只有韩国还没有恢复,便趁项梁高兴的时候,劝他立韩公子成做了韩王。张良辞了刘邦,跟了韩王成领兵去收复韩地。

项梁把国内事情安排清楚,正要出师,忽然魏王咎的弟弟魏豹逃来,哭诉魏国被章邯围攻甚急,魏相周市冒险出城向齐求救。齐王田儋亲自带兵前来救援,被章邯截杀,全军覆没。田儋、周市都已战死。哥哥魏王咎举火自焚身死,魏国全被章邯占去。项梁听了大惊。忽又报章邯灭了魏国,又移兵攻打齐国,把田儋的弟弟田荣围在东阿。田荣派人前来求救。项梁大怒,说:“我正要大举出兵,剪灭秦国。叵耐章邯这般猖獗,必须把他消灭,才好向西。“立刻和楚怀王商议,分给魏豹五千兵马,叫他去收复魏地。项梁自己带了项籍、英布、刘邦等星夜去救田荣。

章邯自从打败周文以来,所向无敌,消灭了许多义军,打倒陈县政府,移兵向北,灭魏围齐,一连串胜利,眼看东阿不久就要攻下。正在得意的时候,忽然报说楚国起兵来救。章邯约退围城军队,摆开阵势,预备厮杀。只见迎面卷来一大队兵马,旗帜分明,行列齐整,和一向看见的义军大不相同,心里暗暗诧异。正待上前迎敌,只听得敌人阵里,鼓声大振。一员猛将,面带黥文,横枪跃马,带着左右健儿,像海潮一般冲进阵来,见人就杀,遇马便刺,好像煞神下降,凶猛无比。章邯抵敌不住,正在着忙,忽然后军又发起喊来。左有项籍,右有刘邦,两支人马,生龙活虎般分头包抄前来。只杀得秦军人仰马翻,全队大乱。章邯忙命司马欣、董翳分兵抵御。一面约退兵马,且战且走。项梁挥动全军,紧紧追上。秦兵都弃甲抛戈,四散逃生。章邯领了一些败残兵马,向西败走。东阿的围已解。田荣出城,谢了项梁相救的恩德,自回齐国去了。项梁依然领了全军,追赶章邯。一面派刘邦、项籍沿路攻打秦的郡县。项籍生长将门,喜欢屠杀,对秦又抱着仇视心理。凡是秦坚守的城池,被他打下,总杀得鸡犬不留。

章邯逃到濮阳(现在河南省濮阳县)东边,收集了败残兵卒,查点人马,伤亡一半,对司马欣、董翳说:“不料楚兵这般凶猛。现在我们锐气已折,必须请求添兵,方能取胜。“司马欣说:“这项梁是项燕儿子,兵法精通,不可小觑。“原来司马欣从前和项梁有过交情,还帮助过项梁,所以知道项梁的细底。

当下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求救。自己整顿军队和项梁对敌。这番不比前番,章邯也小心布置,步步提防。布阵已定,项梁追兵已经跟着到了。项梁看见章邯已有准备,便摆开阵势。鼓声才起,黥布便抡起长枪,雄赳赳地抢出阵来,放开马直冲了过去。楚军便排山倒海般跟着黥布一齐涌上。章邯上次吃过苦头,忙指挥前面军队拼死抵敌。黥布马快,早已抢到旗门,手起一枪,挑倒一个裨将,趁势杀进阵去,左冲右突,勇猛无比。秦军站脚不住,纷纷倒退。楚军重重叠叠围了上去。章邯被围在核心,苦战不能得脱。幸亏董翳带了预先埋伏的两支救兵杀了进来,方才把章邯救出,狼狈地逃到濮阳城里去了。

项梁大获全胜,得了无数旌旗马匹和辎重粮食,十分欢喜,便在濮阳城外堵截救兵,一面进兵攻打定陶(现在山东省定陶区)。忽然又接到刘邦、项籍报捷喜讯,献上三川郡郡守李由首级。原来李由接得章邯兵败消息,赶来救援,却碰着项籍军队。李由虽然弓马娴熟,如何是项籍敌手?不消几个回合,便被项籍一枪刺死。全军覆没。

章邯守住濮阳,又连连派人到咸阳求救。二世虽然不大知道外边情形,却也懂得义军还在进攻。他觉得皇帝是应该享受的,管理国事自有丞相负责,现在人民这般反抗,都是丞相们不够精明的缘故。在他听歌赏舞的余暇,偶然想到国家,便派宦者去责备李斯,为何让人民的势力这般强大起来?李斯被二世屡次责问,心里着实恐慌,想要辞职,又舍不得富贵。想来想去,只有奉承。便依照二世的意思,回奏说:“人民胆敢这般反抗,都是刑法还不够严谨的缘故。圣明的君主必须懂得督察责罚的方法,用最严最重的刑法来管束人民。臣下个个只怕犯罪,唯求保全性命都来不及,哪敢造反?自然就太平了。“二世听他这样说,很合心意,便命令官吏一切都要严厉,每日杀人无数。

赵高在二世宫里,替二世批旨。凡是自己不欢喜的人,都假了二世的旨,屠杀了。他怕李斯会告诉二世,便想法来对付李斯。他装作很忧愁的模样,对李斯说:“现在关东乱得很。这都是人民工役太多太苦的缘故。皇帝还要抽壮丁去建兴阿房宫,养了许多猎狗骏马。这些东西实在没有用处。我想劝谏皇帝,但是地位太低,说的话未必会听。君侯是丞相,这正是该当管的事,为什么不说?“李斯看见赵高神气很忧愁,说的话又这样诚恳,信以为真,便也叹息道:“我何尝不想说,只是没有机会。皇帝现在不坐朝,不见臣下。这种话又不能叫人传达,必须当面细讲。有什么法子呢?“赵高说:“君侯这般爱国,还怕没有机会?只要你真的肯劝谏皇帝,我一定在旁边留意,等到皇帝有空的时候,就来通知。“李斯答应。赵高欣然去了。

过了几天,恰好巧匠造好十二个黄金美人,进入宫中。这美人身上都穿着五彩宫衣,手里拿着筝、笛、箫、笙、琴、瑟各种乐器。腹内安着巧妙机关。第一个美人背后有个指头粗细的管子,露出衣裳外面,最末个美人背后有一条绳子。只消一个人拉着绳子,一个人吹着管子,这十二个美人就会吹弹起来,如同活人一般。二世宫中宝贝虽然很多,这种玩意儿却还没有。自然十分高兴,吩咐摆起酒席来赏玩。赵高看出二世一心寻乐,连忙叫人通知李斯赶快前来。

李斯到了宫前,便有内侍通报丞相来朝。二世正和宠爱的妃嫔们说笑赏玩,刚刚在有趣的时候,哪肯撇下,便命宦者回绝不见。李斯只得回去。

再过几天,二世又和宠姬们在园里看花,唤宫里舞女把新作的舞曲演奏一番。赵高料知许多舞曲一定需要演奏一天,连忙又叫人通知李斯赶快前来。

李斯急急赶来请见,自然又碰了钉子。

又过了两天,二世正和美人喝酒。许多爱姬美妾花团锦簇般围在二世左右,争着向二世劝酒。赵高料知这一席酒,需要很长时间,便又派人去催李斯前来。

李斯一连两次没有见到二世,心里也有一些怀疑。但是赵高派的人再三说:“这次决不会错。“李斯只好再试这一趟,又到宫门请求朝见二世。

二世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哪肯放下酒杯,便厌烦地说:“丞相真是讨厌。我有空的时候,他又不来。总偏偏等到我有事情的时候,他就来打扰了。这简直是跟我开玩笑。他自己上了年纪,大约看不起我年轻的皇帝。这样不识趣!“赵高看出二世已经讨厌李斯,便趁机说:“这很难说。丞相要是存了这样的心,那就糟糕了。自然,丞相是做过许多年丞相的,始皇帝时,就已经做了丞相了。沙丘的事情,丞相是参加的。当然他也想有点好处,或许可以分几郡土地,做个国王。可是陛下做了皇帝,丞相却不过还是丞相,并不曾添上什么。他心里难保没有怨恨之心。从来陛下没有提到,臣也不敢多话。今天说到了,臣才敢说。陛下想:丞相是那样有才能的人,岂有捉不到几个毛贼的道理?这当然有点缘故。丞相的儿子李由在三川郡做郡守,陈胜们都是邻近三川地方的人。他们来来去去,李由从来也没有出兵堵截过。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吗?臣还听人说:李由和陈胜们私通书信,不知讲些什么话。臣因为没有得到他的真实凭据,不敢说出。承相在外边管理国事多年,权力比陛下还重。要是丞相有了什么外心,那就糟了。“二世听说,不由暗暗惊慌。他本来只图快乐,把国事都推给李斯管,要是李斯和义军联合起来,他不是就完了吗?可是李斯已经做了多年丞相,不便无缘无故就说他通敌,便吩咐御史派人去查究三川郡郡守李由,有没有通敌的事。

却说李斯第三次请见,又没有见到二世,心里十分生气,这才相信一定是上了赵高的当。忽然听说二世查究李由通敌,更明白赵高已经向自己进攻。连忙去见二世,想要分辩。二世却在甘泉宫观看角抵的戏。这角抵是古时一种杂技,两个人相扑摔跤,要出各种奇妙的解数。李斯仍旧无法进见,气愤不过,便上书奏说赵高弄权。

二世见李斯反说赵高不好,奇怪得很,便唤来李斯,对他说道:“丞相太多疑了。赵高做人公正诚实,清廉勤谨,一意尽忠为国。这样的人,天下哪里找去?你怎么说他坏话?你想:朕年纪太轻,不谙政事,你又老了,正要倚靠赵高这样精明强干的人来帮助我。朕不用赵高,还用什么人?“李斯听见二世偏向赵高,更加有气,便极力诉说赵高种种不法。二世只是不听。李斯没奈何,只得退出。

二世一心偏爱赵高,只怕李斯杀害他,便偷偷把李斯的话告诉赵高。叫他小心。赵高装做十分感激的样子,说:“从他的谈话里,就可以知道他的用心了。他只怕臣帮着陛下,揭发他的反谋,故意造谣害臣。臣死了,丞相就放胆篡位,再不怕什么了。幸亏陛下圣明,不听他的胡说。“二世反安慰赵高,不必害怕李斯。

李斯出宫,越想越气。他年纪已经老了,一向作威作福,又借着功劳,还不知进退,依然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商议,共同上奏,说:“现在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朝廷,都是因为工役太重,负担不起的缘故。请暂时停止建筑阿房宫,减少抽取壮丁。“这种建议,在平日二世也是不会采纳的,何况现在和李斯心里有隙的时候,自然就借了这题目大发脾气,说:“当初先帝造阿房宫,何等光荣!朕刚刚继位两年,你们便弄得遍地刀兵,反要把先帝听做的事情也取消了。这不但对不住先帝,也不替我尽力。那配做什么大臣?“便把三人都捉下牢狱去问罪。

冯去疾、冯劫两人懂得风头不妙,不愿受人侮辱,便干脆自杀了。只有李斯自以为功劳盖世,不肯寻死,被捉入狱。二世将这桩案子交给赵高去审。赵高便把李斯全家和亲戚宾客一齐捉来,严刑拷打,逼李斯承认和儿子李由共同谋反。李斯被鞭子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实在受不起痛楚,只得承认谋反。可是他心中还指望二世能够明白他的冤枉,便写了一封奏书,详述自己一生功劳,请狱吏代奏。狱吏呈给赵高。赵高说:“犯了死罪的囚犯哪能上奏?“立刻把他的奏章毁去。

赵高又怕二世派人复审,李斯一定会翻供,便派了自己的心腹,假装二世使者,前来复讯。李斯不知是假,果然哭诉冤枉。结果是反被毒打一顿。这样复审了十几次,李斯一翻供,就被打得死去活来。一直打到李斯再不敢说了,方才奏上二世。二世果然派人复审,李斯已经被打怕了。一一照旧承认,不敢呼冤。使者回奏,二世高兴起来,说:“这次完全亏了赵高,才揭发了李斯奸谋。差一点我上了他的当。这样奸臣,应当重重办罪。“过了几天,查办李由的使者回来,报说李由已经被楚兵杀死。赵高连忙改了报告,只说:“李由一向和楚兵通谋,知道父亲李斯下狱,已经投降楚国去了。“一面定了李斯谋反罪名,应受五刑。全家连三族都要抄斩。

李斯出了牢狱,解上市曹,看见全家都绑在市上等死,不由两泪交流,对着他的第二个儿子说:“我真想不到有今天的日子。现在要想再像从前做平民的时候,和你一同牵了黄犬,出上蔡东城门去追逐兔子,哪里能够啊!“说罢大哭起来。儿子们也都哭作一团。不多时,刽子手开刀,全家都被屠杀。

李斯死后,赵高做了丞相。秦的内政,自然只有更糟。但是关外的守将章邯却意外地打了个胜仗。

原来项梁自从出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连最强的章邯也接连两次被项梁打得大败,逃入濮阳城里。从前吴广不能取胜的三川郡守李由,也被项籍轻巧地杀得片甲不留,项梁从此,便很轻敌。对于军事看得轻淡,不像从前认真。更加这个月接连大雨,满地泥泞。军事一停顿,大家就都松弛下来。楚军里有个宋义,曾经做过楚国令尹,年纪相当老,阅历很多,看见军纪渐渐松弛,便劝谏项梁说:“兵法说:打了胜仗以后,要是骄傲懒惰,就要被打败的。这是至理名言。现在我军渐渐懒惰,白天里旌旗不整,黑夜里刁斗无声。可是秦兵方面前几日新到了王离的几万人,昨天又听说秦将涉间也带了几万人马来。他们天天添兵,不可小看。我实在替你担心。“项梁笑道:“你未免太胆小了。谅章邯小子有多大本领。上回他带领五六十万大兵,被我连胜两次,杀得他狼狈逃走。现在困守濮阳,就像瓮里的鳖,早晚被我手到擒来。怕他怎的?就让他再来几万救兵,也济得甚事。我已经派人去催齐、赵两国,快点派兵前来。那时扫清秦兵,直捣咸阳,才出我胸中恶气。“宋义看见项梁满脸得意,知道说也无用,便转口说:“这齐相田荣也太不讲交情了。我们救他东阿的围,他却不派兵来帮我们。真是岂有此理!我请走一趟,催他一催,看他有何话说。“项梁允诺。宋义出了营门,急急往东而去。

走到半路,遇见齐国使者高陵君,一行车马正向西来。宋义停在路旁和高陵君相见。动问高陵君是不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高陵君回答说:“正是。武信君屡次催兵,可是齐相却另有苦衷,派我来和武信君接洽。“宋义点头叹气说:“武信君不行了。据我观测,不到十天,他的兵一定要大败。你去见他,最好慢慢走,躲开这一场大祸。要是走得快,正赶上这个关头,就难保性命了。“高陵君听了,半信半疑,只得拱手称谢,分头自去。他想这次使命反正是不要紧的,迟到几天,也没有关系,便乐得拖延着,把一天的路程匀做两天行走。走了半个月,快到定陶,忽然听说昨天夜里,秦将章邯冒雨偷营,把楚军杀得大败,项梁已战死了。

高陵君听了,吓得目瞪口呆,暗想这次要是没有遇见宋义,岂不稳稳送死?现在武信君既然死了,只好去见楚王。一打听,楚怀王因为恐怕章邯乘胜进攻,已经搬到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居住,便急急赶到彭城。

楚怀王这时候十分困难。项梁已战死了。项籍和刘邦失去接应,也只得撤兵回来。除了还有吕臣一些军队外,实力有限得很。最吃亏的是缺乏一个足智多谋的大将来统辖全军。大家地位都差不多,谁肯听别人管束?楚怀王没奈何只得把项籍、吕臣的军队合并起来,都归自己指挥。让吕臣改任司徒,又拜吕臣的父亲吕青做令尹,封项籍做长安侯,号为鲁公,来安慰他们。

高陵君到了彭城,交代使命完毕。楚怀王问他一路情形,高陵君备细说知。也说到路上碰着宋义的事,说:“宋义认为武信君军队一定要败。果然,不出所料,几日内便大败。军队还不曾交战,他就预先知道败象,这真是了不得的人。“高陵君原是无心谈到,楚怀王却字字留意。等到高陵君去了,便唤人去叫宋义来见,和他谈论军事。宋义说到项梁当日军队怎样疏忽,怎样应该改良,说得头头是道。楚怀王不觉满心欢喜,说:“我正愁没有大将,想不到你有这样才干。“便常常叫宋义来商量军事。

不多几日,探子报说:章邯并不望东进攻,却向北去打赵国,把赵军打得落花流水。现在赵王已经逃去,赵的国都已经踏成平地。怀王大惊,正想派人打听消息,赵国已经派了使者星夜赶来求救,诉说国都邯郸(现在河北省邯郸市西南)被章邯打破,把城全拆了。人民都被俘虏去。赵王歇和张耳逃走到钜鹿(现在河北省平乡县)城内,被秦军围住,日夜攻打。请求楚国赶快出兵来救。

怀王召集诸将,商议救赵。大家都说:章邯势力太强,又有关内的粮草源源接济。我们还是得抄从前陈王的老文章,一面出兵救赵,一面派兵去打秦都咸阳。要是能够打进秦的国都,章邯就成了孤军。怀王说:“这方法自然很好。双管齐下,使秦首尾不能相顾。但是秦兵大部分都在章邯手里,我们必须全力去对付。攻打咸阳的军队只能派一支奇兵。从前我曾说过:谁先打进关中,谁就做秦王。现在诸位谁愿意去打咸阳,夺个首功?“大众听了,面面相觑,都不作声。原来自从周文上次败阵以后,秦兵一向占着优势,中间虽然被项梁打败两次,但是不久章邯又获大胜。项梁也牺牲了。现在楚国不但兵力不够,连一个智勇出色的人才都难找到。谁敢向老虎头上拍苍蝇,冒这般大险。

大家正在迟疑的时候,项羽慷慨地站了起来,大声说:“秦杀了我的叔叔项粱,我和秦有血海般的深仇,情愿和刘邦一同去打咸阳,便是刀山剑树,我也不怕。不踏平秦国,誓不回来。“怀王一看是项羽,犹豫了一会,微微含笑说:“难得将军有这般勇敢。但是军情重大,还得从长计议。河北章邯一军也不可轻视。“项羽见怀王不肯爽快答应,心里很不高兴。

怀王进入宫中,又召来吕青、吕臣、陈婴、宋义一干老将,商量军事。大家都说:“项羽(籍)虽然十分武勇,可是手段太辣。从前他打下的城池,都杀得鸡犬不留,连军队经过的地方,也弄得残破不堪。这样不爱惜人民,一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派他去打秦,不会成功的。我们已经出兵了许多次,像吴广、周文、项梁,都没有好结果。可见专用武力还是不行。不如派个稳健宽大的人,一路招抚劝告人民。人民受秦这般压迫,只要好好联络,准可以和我们合作。像项羽这样的人,万万要不得。“怀王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所以刚才没有允许他去。我想,西路派刘邦一个人去,似乎还稳当一点。留下项羽到北路去救赵国。章邯是他真正的仇人,他也一定愿意去报仇的。“老将们都赞成说:“刘邦为人还宽宏大量,或许还行。“怀王说:“只是北路的章邯是个劲敌,武信君还败在他的手中。项羽勇敢有余,经验不足,未必是章邯的敌手。还得一位深通兵法、老成稳健的人来做元帅。我想只有宋将军可当此任。“宋义谦让说:“臣才疏位小,恐怕不能号令诸将。“怀王说:“这有何妨,寡人自有办法。“便下令拜宋义做上将军,赐号“卿子冠军“,统领全军,即日北上救赵。项羽做次将,范增做末将,还有其他各将,一概听宋义的节制。另外派刘邦一军向西直攻武关。

这时候,魏豹已经得了魏地二十多个城池。怀王便封豹做个魏王。

项羽看见怀王不许他和刘邦同去,却派他北上,心里虽然怏怏不快,但是想到章邯和自己有深仇,也就决心先打倒章邯,再由潼关打进咸阳,也是一样。他和刘邦同事过,晓得刘邦的力量,绝对赶不上自己,倒也不怕。怀王的意思:范增是主张拥立自己的,宋义又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自然都十分靠得住。他俩都是足智多谋的老将,加上一个勇猛无比的项羽,这胜利是有把握的。

当时宋义在很隆重的礼节下,受了上将军的印绶,即日向北动身。走了不多几日,赵国求救的使者已络绎而来,军事紧急的消息也像雪片般飞来。章邯派了王离、涉间围住钜鹿城,日夜轮流攻打。为了打算长期围城,特地筑了双重墙的“甬道“,像一条弄堂一般,在墙里运送粮草,以免被人劫夺。章邯自己带了五十万大军,驻扎钜鹿的南边,截住各国诸侯来救的军队。赵王歇和赵相张耳守在城里,日夜提心吊胆,危险万分。赵将陈余带领了几万兵马在钜鹿北边驻扎,因为秦兵势大,不敢向前。赵王派了不知多少的使者分头向各国请救。诸侯们一听章邯名字,谁也不敢前来。尤其齐国,从前齐王田儋因为救魏,被章邯打败,送了性命。齐图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出兵。燕王韩广派了将军臧荼带了三万人马,走到钜鹿,看见秦兵漫山遍野杀来,吓得急忙倒退,只好远远立下营盘,和陈余做个犄角。齐将田都心里不服,不向齐王请命,自带兵来救钜鹿,一看大家都不敢上前,也只好远远扎住。张耳等了多时,不见有人来救。城里粮食看看快完了,兵士又少,不够巡守城池。探知大家都远远围在钜鹿附近,只是不敢向前。张耳只得缒人出城,去催他们快快进兵。陈余算算自己兵力万万不是章邯对手,无论如何,不敢进攻。张耳气得要死,便派了张黡、陈泽两人出城去责备陈余说:“从前我们(张耳、陈余)如何要好,不是说过誓同生死吗?现在赵王和我早晚就要死在秦兵刀下了,你却拥着几万大兵,坐着看我们死,这是誓同生死的好朋友吗?假使你真的拿我当朋友,你为什么不和秦拼一拼,也许可以有万一的希望。“陈余分辩说:“我认为没有把握的进兵,只有白白送死,一点也没有用处。我不打算一同死,是为了要留着命替你们报仇,不是怕死。“张黡、陈泽说:“你既然不怕死,为什么不和朋友一起死呢?我不信就一点没有希望。“陈余也火了,说:“你不信,你试试看。你看秦兵多么浩大。我们上去,就像一块鲜肉抛给饥饿的老虎一般。济得什么事?“张黡、陈泽赌气,真的就带了五千兵去。当然不够秦兵一扫,五千人白白送了性命。陈余更加不敢动弹。

这些消息传到宋义耳朵里。他觉得实在没有多大把握能够打败章邯,不知不觉气就馁了下来。刚刚走到安阳(在山东省曹县东)地方,不敢过河,停了四十六天,把个项羽急得满心焦躁。他忍耐了许多天,实在无法忍耐了,便向宋义建议说:“现在钜鹿被围得十分紧急。俗语说:‘救兵如救火’。我们应该赶快过河,星夜兼程赶路。我们在外面痛击,赵兵在城内响应,双方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秦兵。这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宋义慢吞吞地摸着胡子,微笑着说:“这不是你懂得的。秦正和赵打仗,我们应该看看情形。如果是秦得胜,我们就可以趁他们疲劳的时候,和他们开战,自然容易得胜。如果秦打败了,我们更可以趁势向西,一定就可以灭了秦国。所以我等在这里,专等秦、赵两国的战事结果。这是兵法里面避实击虚的妙计,稳稳可以操得胜算。将军虽然勇敢,在战场上我比不上将军;可是行兵用计,恐怕将军也得让我见得多吧!“说完眯着眼睛哈哈大笑。

项羽一听宋义这般迂阔言谕,心里非常气愤,掉过头来,一言不发地走了。

宋义看见项羽的态度,知道他心里不服,暗想他不过二十五岁的青年,就这般不服教训,必须给他一个厉害看看,才好管束。便下了一个军令,说:“本上将军统领全军,各将士应该静听号令。如有凶猛像虎的,阴狠像羊的,贪残像狼的,和强硬不听调度的,不论将士兵卒,都应该斩首示众。“军令一出,人人皆知。项羽明知这是指桑骂槐,对付自己,只气得七窍生烟,想起当初叔父项梁起兵时候,那个人不听他的号令,连怀王都是叔父所拥立的,宋义也不过叔父麾下一个无名小卒。现在叔父一死,自己反受许多恶气,听人号令,这如何甘心?他心里动了杀机,打算相机行事。宋义还不知道,看见项羽并无动静,以为已经压倒,便得意扬扬地把儿子宋襄送去齐国做相,自己亲自到无盐(现在山东省东平县东)相送,摆设酒席,大飨将士。一连几天,又吃又喝。偏偏天不做美,下起雨来。正值十一月寒冬天气,兵士们衣服单薄,又冻又饿,人人心里怨恨。项羽心里有事,酒席未完,便托辞出来,看见兵士们愁眉苦脸,便发出一篇议论。这正是:

祸福常因无意得,盛衰难免不平鸣。 M3eHPT58EZ6vuIgLebOgR9QzOeDyzxkpcKhM3UtoKNf9NXaCk2y2GccP2E18R9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