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听见关龙逄这般说话,心里十分厌恶。再看他把以前帝王画像拿来将他们的事迹一一评说,好像句句都是在骂自己,不由勃然大怒,说:“从前是从前的事,现在是现在的事。我自有我的道理,为什么要学从前的榜样?这些古老的东西,留着没有用处。“便喝令左右把黄图拿去,一把火烧了,一面挥关龙逄退出。左右奉命,便由龙逄手中抢过黄图。那黄图本是黄色丝帛,一经抛进火里,登时化为灰烬。
关龙逄看见桀这般拒谏,更加执意不肯退出。他本是戆直的人,不懂得看风转舵,仍然立定廷中,涕泣苦谏,说:“从前做帝王的人,都是勤劳节约,不妄取人民寸丝粒米,早起晚睡,才能尽心国事,得到人民爱戴。现在我王不学以前贤明榜样,不爱百姓,一定要弄到国家灭亡,连人民也受灾难。那时悔之无及!“桀更加动怒说:“你造作妖言,诅咒国家。我已经说过,我应该享有国家,就好比天上应该有个太阳一般。天上的太阳万古千秋永远不会消灭,我享有国家也永远无穷无尽。直等到太阳不见,那时我才灭亡哩。你这般妖言,诅我亡国,若不儆戒一二,将来个个臣下都像你这般常常聒噪,我的耳根何时能够清净?“便喝左右把关龙逄押出斩首。左右不由分说,将关龙逄拥出,一刀砍了。
桀这般不听忠言,当然没有人再来劝谏,只有谄媚的臣下一味阿谀,帮他搜刮人民。人民受到严奄的压迫,敢怒不敢言,只借着太阳来骂说:“你这个太阳为什么不快点灭亡?我们情愿同你一道灭亡!”
这时候,东边的商国国君名履,后人称为成汤,是一个十分英明的人,和桀成了一个反比。商国自从上甲微伸张势力,占有黄河下游地方以后,国势日强,成了东方最大国家,所占地方,北到现在的辽宁,东达规在的朝鲜,南及现在的河南。传到汤已经七代了。这几代中间,因为兵威远振,屡次打败各国,捕获无数俘虏。商既然是游牧和商业的国家,生产力比较发达,觉得让俘虏去做生产劳动的工作,是比杀了他来得上算。由是便利用这些俘虏来牧畜割草,打铸铜器,建筑屋宇,渐渐也派他们去开垦土地,种植黍稷稻麦,成了农业奴隶。商人倚靠了他们的血汗,把国家一天一天建设起来,越来越强。到了汤的时候,商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偏生夏桀又是一味无餍地搜括人民,暴虐残忍,商国的发展更顺利了。
那时西边的夏,北边的昆吾,东边的顾(山东省范县),南边的豕韦,都是强国。除了这几个地方之外,当然还有许多小国。汤的邻国葛(河南省睢县)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葛伯不勤政事,也不祭祀天地祖先。那时候人民迷信极深,认为天地山川都是有神的,都应该祭。祖先死后,也是有知识的,成了鬼神,也应该祭。所以祭天地祖先是极要紧的事。祭的时候,常常用各种食物,如稻稷牛羊之类,并且非常的多。有的煮熟了来祭,有的放在火上面烧,烧得半生半熟来祭。但是用什么来代表祖先呢?说起来,倒也非常有趣,就是用受祭的人的孙子,穿着受祭的人的衣服,代表他。大家把他当作祖先,毕恭毕敬地迎接进来,受大家的磕头礼拜,甚至他的父亲也对他礼拜。因他的父亲就是受祭祖先的儿子,自然也要磕头的。然后这位代表,就受了许多祭品,大吃大喝,既醉且饱,吃得够了,礼节完毕,又由大家把他送走。这种代表,就叫作“尸“。“尸“出去了,主祭的人也便大家享用起来;剩下的祭肉,还分给有关系的人,叫作“胙“肉。在祭的时候,当然还有音乐和许多礼节。这算是一种极大的典礼,比什么事情都要紧。葛伯既然不祭,在那个环境里,算是犯了弥天大罪。汤便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祭祖先?葛伯说:“我的国很小很穷,没有力量举行祭祀典礼,光是牛羊,我就拿不出。“汤便把牛羊送给他,葛伯收下,宰了来吃,又不拿来祭祀。汤又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还不祭祖先?葛伯说:“我连稻黍麦稷都没有,怎么能祭?“汤又派人到葛国替他开垦耕种。当然开垦的人也要吃饭的,便由商的边境派了童子每日提篮送饭给耕农吃。不想葛伯大约穷得慌,竟然动起脑筋,带了一队随从的人,去把这童子送的饭抢来吃。童子自然不肯给,便连童子也杀了。汤由是起兵去伐葛,扬言替送饭的童子报仇。葛国这般贫穷,自然不能抵抗,便灭亡了。
汤是很聪明的人,在打进葛国的时候,对人民秋毫无犯,使人民相信他是一个比较好的君王;然后命他们依照常例,纳了十分之一的谷子。这种聪明政策,使商国仓库充实,并且在他以后攻伐各国的时候,容易获得胜利。
汤又听说有一个贤人名叫伊尹,在有莘地方(山东省曹县)耕田,便派人去聘请他。使者到了有莘,访知伊尹,送上聘礼,说明汤的意思,要请他出来帮助治理政事。伊尹正因夏桀无道,人民痛苦,觉得政治这般污浊,不如自耕自食,不闻不见,还省点烦恼。看见汤的使者,便辞谢不去。使者回去,汤又叫他再来,伊尹依然坚辞不去。但是汤还不肯停止,第三次又来聘请,礼貌言辞更加殷勤。伊尹恍然明白,这位商侯,却不像夏桀一般。暗想我在田亩里,自耕自食,倒也逍遥自在,独乐其乐;但是现在有许多人民还在水火之中,受尽痛苦。为什么我不把这个商侯造成一个爱人民的国君呢?为什么我不能使许多人民都十分快乐呢?为什么我不以亲手把天下弄得太平,亲眼看到人民快乐呢?天的生人,是要先有知识的人去唤醒后有知识的人,先觉悟的人去唤醒后觉悟的人。我是先觉悟的,我不去唤醒他们,还有谁去唤醒他们?我应该负担起这个责任。天下有一个人不得到快乐,就是我的罪过。他想定了,决心接受了汤的聘礼,来到商都,劝汤起兵除灭夏桀,拯救人民。
那时虽然夏桀无道,但是夏朝已经有了四百多年天下,大家都认为他是天子,一向朝贡称臣;现在要起兵去打桀,简直是一件很违背习惯和传统观念的事。可是伊尹认定为了拯救人民,应该起兵伐桀。汤觉得像伊尹这样贤人,要是桀能够用他,不是就会把暴虐无道的作风改变过来吗?这样,去劝桀改过将比去攻伐桀更加妥善,人民也更快地可以得到安乐。于是汤便把伊尹荐给桀。伊尹本来认为桀是必须除去的,但是想到要是能够改造,倒也不妨试试。就真的到桀那里,打算规谏。桀早已沉迷酒色,又自负武勇,骄傲无比,哪里肯听伊尹的话?伊尹看桀陷溺己深,无可挽救,便仍辞回到汤那里去了。据古时传说,汤后来又把伊尹荐给桀,一直去了五次,都没有得到桀的信用,伊尹也就回到汤那里,决心把桀除去,知道桀是没有改过的可能了。
商国一天比一天强,桀心中也有一点害怕。便有一个佞臣赵梁献计,去召汤来朝,把汤幽囚在夏台地方,那夏台便是钧台,当年夏后启曾在此地大享诸侯。汤既然被囚,商国无君,自然着急。伊尹便搜索国内珍宝,文绣百件,美女百人,青铜精镂的器皿,白玉雕刻的玩好,派了能言会语的人,送到桀那里。预先又把金玉货贝贿赂赵梁,请赵梁替汤说点好话。那赵梁劝桀囚了汤,也不过献媚讨好,并不是真的替桀打算;现在一见金玉,自然眉开眼笑,满口应允,替他引见了桀。桀看见许多美女货物,心也软了,把汤放回国去。
各国看见桀无故把汤幽囚起来,又收了人家许多东西,才肯放回,都替汤不平,反更归服了汤。汤的势力更加大了。他便把不服的小国,渐渐吞并,然后起兵去打南边的豕韦。豕韦本是强大的伯国,一向也欺压人民,只知自己享受,恃着兵强国大,无恶不作。商兵一到,豕韦国君便打点起人马迎敌,谁知人民受他虐待,早已怨恨不堪,哪肯替他打仗?反而都把汤认作来解除苦难的救星,都说:“我们只等我们的贤君到来。贤君一来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豕韦国君空点了许多人马,一个也没有肯出力的。商兵一到,如入无人之境,登时便平定了全国,把虐待人民的豕韦国君杀了。汤的计划原是一贯的,只抽取农民的收成十分之一,却并不要掳掠屠杀,得了豕韦地方,便把各种暴虐刑法除去。人民都安宁得和没有打仗一般,照样种田的种田,买卖的买卖。大家欢欢喜喜拿了竹箪盛的饭、陶壶盛的浆,来迎接汤的军队。都说:“这好比把我们从水火里救了出来。”
第二年,汤又整顿军队去打东边的顾国。顾国人民已经知道汤对待豕韦的宽大,也照样地接了汤兵进来。这时商兵已经天下无敌,只剩了北方的昆吾,还在和桀一鼻孔出气。按理说,桀到了这个时候,应该知道好歹了。准知桀不但不知道悔过迁善,反要兴起浩大的工程,把山凿穿一个洞,来引通河水。人民在这般虐政底下,如何还能容忍?大家便相率怠工,不肯出力工作,来反抗他。
汤看见时机已熟,便和伊尹计议起兵伐桀。伊尹说:“我们先不去朝贡,看他如何?“原来那时桀奢华糜费,都是向人民和各国搜括来的。如有一国不贡,桀的收入便少了许多。商本是个大国,贡物十分丰富,一旦不到,桀自然动怒,便召集九夷的军队,来讨伐商汤。那九夷是许多夷族的国,一向服属夏朝,接到桀的命令,便即起兵。伊尹说:“桀还能号召九夷的兵,可见还有势力,不能攻他。这是我们的错,应该向他谢罪。“便赶快备好贡品,进献谢罪。桀见汤贡物已到,自然罢兵。
到了次年,汤又不进贡。桀又动怒,再召九夷起兵。九夷觉得桀忽然起兵忽然罢兵,喜怒无常,便不听他命令,不再发兵。伊尹见九夷的兵召唤不来,说:“现在行了,桀已经没有号召的能力了。“便辅佐商汤起兵伐桀。
这时商国的军队据说已经是用车战,当中一个御者,专管书控制马的进退奔驰;车上左边站着一个将军,右边立着一个勇士,叫作车右。车右要勇力出众的,平时帮助将军交战,要是车遇着泥淖险阻地方,不能前进,车右便须跳下车来,推动车轮。车前的马开始是用两匹,后来加到四匹。车后跟随许多步兵。这次汤出兵攻桀,据说是用了七十辆战车,和五千名步兵。所用的兵器,都是青铜精铸,长戈、短剑、利箭、锐刀,无一不备。为了节省马力,战车都用牛革来做,又轻便又坚固,钉上铜钉,灿烂夺目。马身上的皮带,也都钉上铜泡,挂上铜铃。车上的人,也穿着铜的甲胄,左手拿着牛皮做的盾,遮蔽身体,右手拿着矛,进攻敌人。这样的装备,在当时的确威武无比。
商汤点齐兵马,便打算去打夏桀。伊尹献计说:“我们要是去打桀,那北方的昆吾一定要来救援,岂不是腹背受敌么?不如先去打昆吾,等得把昆吾灭了,剩了一个光杆的夏,就容易收拾了。“汤说:“依你去打昆吾,夏要是来救,岂不也是腹背受敌?“伊尹说:“这不用怕。夏桀自己以为是个天子,轻易不肯动兵,哪里肯为了昆吾跋涉千里来救他?昆吾自己以为是个霸国,向来瞧不起我们,决不会向夏请救。所以昆吾会救夏,夏不会救昆吾的。“汤听了伊尹的话,果然移兵先去打昆吾。
原来昆吾是夏时北方强国,称为霸主,许多小国都听他命令,军队也很强盛,一听得商兵来犯,急忙点起兵马迎敌。昆吾军队的数量很多,附近小国也都被召前来参加战斗。汤一见昆吾兵到,忙扎下兵营,和伊尹商议迎敌方法。伊尹说:“昆吾做了多年霸主,欺压小国惯了。他的兵马服装器械虽然精美,却久不临阵,没有见过大敌,只消一个小挫,马上就会奔散。兵马虽然很多,丝毫不足惧怕。“这时候,汤的另外一个臣下,名叫仲虺,也是足智多谋的,便献计说:“昆吾的兵,在中军迎敌,却把小国的兵,分派在左右两军,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些小国都是受他压迫的国家,哪里肯替他们出死力。勉强来到这里,不过因为惧怕昆吾,不敢不尔。我们可先把左右两军打败,昆吾的中军自然就不能不走了。这些小国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的,要打败他们,太容易了。“汤听了大喜,便依他们俩的计策,汤自己率领中军,让伊尹率了右军,仲虺率了左军,先行攻打昆吾的左右两翼。
本来服牛乘马都是商祖先发明的。商人在车战中驾起马来十分精娴。青铜又是商人专门手艺;并且一向经营商业,经济充裕,军装自然格外精良。那昆吾军队虽然很多,但军装却都老旧笨拙。那些跟从的小国,更因为受了多年欺压,贫弱得可怜,勉强凑集人民,前来应战,根本谈不到军装武器。伊尹、仲虺猛力进攻,他们便都一哄而散,不管怎样弹压,总不中用。昆吾国君一见小国逃走,忙命三军一齐奋勇向前迎敌,自己亲率中军与汤大战。不料左右两军受了小国们临阵脱逃的影响,兵心摇动,个个都不肯出力战斗,只想学小国一般,相机逃走。被仲虺、伊尹痛击一番,都溜之大吉,一霎时逃得精光。伊尹、仲虺且不追赶,却回军一齐包抄昆吾中军,三面夹攻,昆吾自然大败。汤得了全胜,方才回兵乘胜来攻夏桀。夏桀正在花天酒地尽量享乐的时候,忽然听说商汤已经打败了昆吾,就要进兵来犯,不由又惊又怒,连忙吩咐点齐全部精锐兵马,带了勇猛将士,迎上去堵截商兵。
桀现在享福多年,和从前年轻时候大不相同。本来也不想亲自出马,却因商兵声势浩大,恐怕手下将士抵抗不过,又因在宫里玩得腻了,也想出外游览一番。有了这两种原因,便亲自率领精兵,尅日出发。一路上旗帜迎风,刀枪耀目,军容十分壮盛。桀在中军,前后左右有无数的勇将护卫,还有宫女侍婢一大群,婉、琰两个爱姬,都随在左右,寸步不离。桀一路上有美人做伴,说说笑笑,如同旅行游历一般,赏玩着青山绿水,野草闲花,随意取乐,好不开怀,一点也不把商兵当作一回事。不觉走到鸣条地方(山西省运城县),恰好和商兵相遇。左右报知前面不远已是商汤兵马。桀方才下道令,暂时扎下队伍,预备明天大战。一面笑对婉、琰说:“我向来用兵,所向无敌。叵耐这商汤小于一定要米讨死,想是他活得不耐烦了。明天打起仗来,比打猎还要好看,我可以带上你们在高的地方观看一番。“便吩咐左右,在附近山上预先布置。桀自带了婉、琰和宫女侍婢山上观战,又选了一支精兵,保护左右,以免商兵冲杀上山。分拨已定,命令全军,明日和商军决战。
商汤得知桀亲自前来,自然格外小心,在距离五里的地方,将兵扎下,召集将士商议。伊尹说:“夏兵虽多,久已不经征战,没有什么可怕。只是我军士气还不旺盛,湏要加意鼓励一番,方才可以应战。“汤诧异地说:“我军自从出发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为何还说士气不旺?“伊尹说:“我军虽然百战百胜,但是和我们交战的国家,都是和我们平等的国。他们的国君暴虐人民,所以我兵一到,犹如摧枯拉朽一般,不禁一击。现在桀虽然十分暴虐,却是各国共同拥戴的天子。自从大禹以来,已经统治了四百多年,一姓相传,并无改变。我们和他交战,要扭转军民的观念,不是一回很简单的事。“汤听了,觉得这话也很有道理,便和伊尹商议了一番,召集了全军将士,由汤亲自把伐桀的道理,向全军宣布。说明桀的暴虐人民的罪状,人民受他残杀,都恨不得他快快灭亡,汤不得不起兵替人民除去这般害民的贼。如果汤不出兵顺从天的意思把桀除去,那么连汤也是有罪的。如果将士兵卒不努力去打桀,汤也要重重地刑罚他。要是奋勇向前,便可以获得重赏。这样的半劝半吓,说了一大篇,方才把全军将士说服。这篇言论,便是有名的“汤誓“。誓师完毕,分派了一番,等到天亮,伊尹催动三军,直望夏桀军队扑来。
夏桀早已带了婉、琰和美女歌姬上山观战,由夏军将士率领全军,和商军迎头大战。双方实力相当,战斗起来都不示弱,汤和伊尹久经大敌,军装新颖,将士猛锐,自然不比寻常。夏军也是精锐部队,又有桀亲自在山上督战,哪敢退后?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把一个坐在山上的夏桀,看得眼花缭乱,只顾和婉、琰指指点点,犹如看戏一般,十分有趣。
想不到战到半酣时候,忽然狂风大起,飞沙走石,接着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商军究竟久经战阵、不管军装怎么淋漓,仍然苦战不休。夏军却有点张皇,勉强招架,很是吃力。不料那山上的夏桀向来养尊处优,不曾吃苦,碰着这般狂风暴雨,山越高,风越大,眼见左右美人给风雨打得花憔柳悴,遍体淋漓,虽然左右纷纷张起伞盖来,无奈风势猛烈,伞盖都被打歪吹裂,左右护卫双手拿着,还被风吹掣得呼呼乱响,再也无法挡雨。桀只得连忙吩咐退下山去,觅地暂避一会。这边桀一由山上退下,山下夏军发觉后,也就无心恋战,登时混乱起来。汤乘势麾军大进,夏军站脚不住,纷纷败退,商军赶到山边,夏军连忙保了夏桀,退走到国都去了。
汤大获全胜,得了许多军装武器,便一直进兵追赶。桀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同了妹喜和婉、琰,把一向搜括得来的宝玉美人统统带了逃走,抛弃国都不要。汤进入夏的都城,看见城里已经搬空,便派兵跟踪追赶,赶到半路,桀只得把美女宝玉沿途抛弃,最后逃到南巢地方(安徽省巢县),被汤追上。这时候,桀已经兵马散尽,只剩得赤手空拳,无法抵抗。汤便把他安置在南巢,看管起来。这种办法,古时候叫作“放“。汤顺势把昆吾也灭了。桀到了这般地位,还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反叹气说:“我真懊悔,回想当初为何不把汤杀死,以致今天反被他囚了起来。“可见一个暴君,是至死不会觉悟的。
桀被放三年,就病死了。夏代共计传了十七个国王,经过四百七十一年,除去中间寒浞篡位三十九年,实得四百三十二年。
这次革命虽然是因为桀暴虐的缘故,但是商汤自己也属贵族统治阶级,这种革命,不过把夏的统治权移到商的手里,只能算作贵族革命,却不是人民革命。所以汤自己也觉得很有一点惭愧,恐怕人家想他是为了争权夺利的缘故。仲虺再三劝他不要这样想,许多诸侯也都请汤代替桀做天子。汤再三谦逊辞让,说:“天下不是一家的东西,有道德的人,才可以治理天下。现在夏桀既然不能再做天子,还是请大家公举一位有才有德的人,来做天子。“这样让了又让,诸侯都不敢当,汤才即了天子的位。那时候据说各国诸侯共有三千左右,是由夏初万国的诸侯,经过了四百多年的吞并剩下来的。
汤既然做了天子,国都建在亳(商邱)的地方。把年改做祀,一年就叫作一祀。每祀的岁首,是用建丑的月,就是现在农历的十二月。许多旧的习惯风俗都改了。夏朝“尚黑“,衣服器具都用黑的颜色,现在商汤觉得黑色未免太暗,便改为“尚白“,一切东西都用白的颜色,祭祀祖先用的牛羊,也要白毛的,天子车上驾的马,也要用白马,衣服旗帜当然更是全白的。
夏朝本来有祭土地的地方,叫作社,社里种着松树,社上面是露天的,没有屋顶。汤觉得既然换了朝代,社也该换过,便把夏的社盖了屋顶,不再祭祀,另外自己再立了一个商朝的社,又毁去夏朝祭田神的地方叫作稷的,另外立了一所商朝的稷,来祭农神。所以后来把国家灭亡,叫作失去社稷,因为这两个祭神的地方,在古代时候,每一个国家建立,一定要先建造起来,一到国家灭亡,也一定要被毁灭的。这可以看出古人是怎样看重土地和农业。这时候,大约离现在三千七百年。
汤既然以武功建国,诸侯对他自然十分敬畏,汤便以仁厚来收揽人心。一天,汤出外游玩,看见一个农人在树上挂了一个鸟网,挂好了,在网的下面祝告说:“不论东西南北哪一方面来的鸟,都飞入我的网里。“汤说:“你不太过分了吧!哪里可以这样网尽杀绝?“便叫他把网放开三面,只留下一面,替他祝告说:“要飞去左边的鸟儿,便往左去。要飞去右边的鸟儿,也便往右去。只有不听我的话的鸟儿,才进入我的网。“各国听见汤这样说,都说汤实在太仁爱了,对于飞鸟都这样的仁爱,还能虐待人民吗?大家就都愿意听他的命令。后来把宽大的政策叫作“网开三面“。汤用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治理国政。不久天旱,汤用了许多方法,来帮助人民。又把庄山(四川省雅安县铜山)的铜发掘出来,铸成铜的币,以赈济人民,据古书相传,禹的时候,已经有了用铜铸币的方法。那时禹采了历山(山西省雷首山)的铜,铸成铜币。也有用玉做的玉币,都是仿着贝壳模样。那时中国地方是这般广大,国家这样多,交通又很不便,即使有铜币,也不过流通在少数地方,大多数依然是用贝的,所以那时有铜、玉、贝三种币。
汤建国不久,就遇到一场大旱,这次天旱一直旱了七年,真晒得河干井涸,草木枯焦。人民叫苦连天。汤用尽方法,总不能得到霖雨。伊尹又教人民在田头地方开了井,来灌溉农田,补救亢旱。那时本来是很迷信的时代,因为人类智识还不能明了自然的现象,便以为都是有神的,特别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和地上的天子一般,既然没有雨,便只有祈求上帝的一个法子。但是上帝是不能说话的,要请问上帝的意思,只有请教一种专门会传达鬼神意思的人。这种人就是巫。在母系时代,女子最有势力,女巫往往是最尊的妇女。到了母系崩溃,男子得势,便把巫的职务也转移过来。商代的巫大多数都是男性,只有一些部分还用女巫。
这时候,汤发动许多男女巫到处祈求祷告,都没有功效。又举行许多次祭祀,费了许多牺牲,也没有灵验。那时祭起天地和鬼神,所用的牺牲,都是牛羊,有时也有用猪或马的。少的两头三头,多的二三百头,大半是杀了来祭,也有烧了来祭,埋在地下,或沉在水里来祭的。除了祭天祭地外,还祭风、雷、云、雨、山、川和许多神。因为风雷云雨都是下雨必备的条件。水给旱得干了,就得祭川。山是伟大的镇国大神,要是触犯了也可以发怒,罚人民受到旱灾的痛苦。此外祖先是保佑子孙的,也得求告。因此这七年大旱中间,不知耗费了多多少少的祭品。
祭的时候,先由巫举行卜的方法,来求问神的意界。用的是一片骨,大半是牛的胛骨。后来不用牛骨,只用龟的腹甲。把甲用牛血涂过,用刀刮光,外面的胶质鳞片都磨刮干净,又把龟坼的裂纹都刮平,太高太厚的地方也都用
去,磨得光滑如玉。卜的时候,在龟甲里面用钻钻了一个凹穴,再用凿凿了一道形如“卜“字,然后用火在凹的地方烧灼,因为受热,龟甲的正面便裂成纹,爆裂声卜卜作响,所以称这种占术为卜,巫详细看裂纹的样子,来断定所卜之事是吉是凶。如果神允许祭祀,就依照所卜的日期,由许多巫穿起五彩花绣的衣服,手执牛尾,歌舞盘旋,来娱乐鬼神;一面杀了许多牺牲,滴血在器皿里面,把牲体摆列在俎上面来祭。这样还不下雨,就由王亲自歌舞娱神。这些事都举行过了,还是不下雨。就由巫提议说:“这次早得这般厉害,一定是一种旱的鬼叫作旱魃的作祟。我们可以打扮成旱魃的样子,晒在太阳底下,或是用火来烧他。这样,旱魃就害怕了,就会下雨。“汤依从他的话,巫便装扮得像鬼一般,举行曝巫的仪式。结果,还是没有下雨。
待到什么法子都用完了,汤只得亲自到桑林(商邱)的野外来祈求下雨,沐浴清洁,剪去指甲,把自己当作牺牲,祈祷说:“上天降灾,一定是我不好的缘故,我愿意自己领罪。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不好,害了人民的性命。是不是因为我的政事没有节制法度呢?是不是因为人民没有饭吃呢?是不是因为宫室造得太高太美呢?是不是因为女人扰乱政事呢?是不是因为官吏贪污呢?是不是因为小人谗言盛行呢?“汤把这六件事情自己责备自己,当然得到人民的同情。据说后来不久就下了雨。在那时因为像汤这样自己当作牺牲的事情还没有过,就认为必定是汤感动了天了。人民既然这样信天,对于大旱的痛苦,都归于天命,看见汤这般尽心祈祷祭告,只有感激,并不怨恨。后来汤作了乐,就名叫《桑林》,也叫《大濩》,来纪念这次桑林得雨的事情。
过了几年,汤把夏禹所铸的九鼎搬到商来,作为商的国宝。同时商自己铸造青铜的工业也日益发达,铸了无数美丽的铜器。其他手工业也都非常精巧。四方朝贡的东西,源源不绝。汤便叫伊尹规定各国所献东西,依照各地所出的土产,按年进贡:如东方的各国,因为近海,多出鱼产,贡的是鱼皮做的器具,乌鲗鱼的酱,锐利的剑之类。南方各国多海产和犀象大兽,贡的是象牙、犀角、珠玑、玳瑁之类。西方各国近山,贡的是赤色和青色的颜料、龙角、神龟、牛旄之类。北方各国多马,贡的是良马、槖驼、白玉、良弓。这样,商可以得到各方特殊土产,进贡国也容易办到。
汤在位二十九年,病崩。长子太丁,早已病死,便由伊尹、仲虺扶立汤次子外丙为王。刚刚二年,外丙又死了,又立外丙的弟弟仲壬。只过了四年,仲壬也死了。这时候,太丁的儿子太甲已经长大,伊尹便扶立太甲为王。
那时伊尹已经历佐商朝三代,官拜阿衡之职。他的地位非常高,权柄也非常大。他便把一个帝王应该怎样爱护人民,怎样刻苦耐劳,来教训太甲,叫他要学祖父成汤的模样,不要学夏桀的模样;并且把夏桀亡国的事情说了又说,好教太甲知道警惕。但是太甲是一个年轻的君主,享受着舒服的生活,吃喝歌舞,好不快乐;听得伊尹劝诫唠叨,十分厌烦。因为他是开国功臣,不好发作,只把他的规谏当作东风过耳。伊尹看见太甲越来越不成话,一味嬉游,觉得光是劝诫,并不中用。现在年轻时候,已经如此放纵,将来岂不是夏桀第二。便决定把太甲送到汤墓附近的桐宫地方(河南偃师县西南)去住,让他回心细想自己的行为,一切国政仍由伊尹办理。这种办法,好像汤放桀一般,所以后人说:“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宫,享用游乐当然都没有了。不再是威福自恣的商朝帝王,而是一个行动不自由的人。他回想做王时候,何等快乐,何等荣华,现在弄到这般境况,不觉悲从中来,又愧又悔。暗想当初若能听从伊尹的话,好好地勤劳节俭,守法爱民,多少是好。如今懊悔无及,只有自怨自艾。扪心自问,实在也太过胡闹,罪有应得。这样悔悟以后,行动自然规矩得多。光阴迅速,不觉三年。这三年里面,伊尹虽然一面治理国政,一面却在默察太甲行动,觉得太甲实在改变了一个人,和三年前大不相同,便亲自携带了商王的冠冕衣服,到了桐宫,迎接太甲复返商都,再登王位。太甲见了伊尹,又感激、又惭愧,说了许多自愧自责的话,跟了伊尹回都,重新做起商王。果然从此成了一个贤明的君主,早朝晏罢,勤政爱民,一改以前的行为。伊尹细察太甲果然能悔前非,便把国政交还太甲自理。据古时相传,伊尹后来寿登百岁,病终。那时太甲已经病段,传到儿子沃丁为王,沃丁用了天子的礼,把伊尹葬在亳地。后人因伊尹能以人民为重,除去暴君夏桀,又教导太甲,自己也不乘机图篡王位。这样不盲从传统的观念,不愚忠无道的君主,完全以爱护人民为自己的责任,可以算是一个圣人,所以一直被后世称道不衰。
沃丁崩后,传位给弟弟太庚,这和外丙传给仲壬一样,都是兄终弟及。这是商代传位的特殊现象,和夏代父子相传不同。商人的习惯,往往兄弟相传,传到最后一个弟弟,没有弟弟了,才传给儿子。
又传了三代,到了帝太戊,拜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那时诸侯多不来朝贡商,伊陟满想替太戊整顿一番。正好商王宫廷有一棵桑树和一棵谷生在庭中,到了太戊看见的时候,已经生得很大。太戊觉得十分奇怪,因为他并没有在庭中种上这两棵桑谷,为何忽然生出来,认为一定是什么妖异,会发生什么大祸。原来那时迷信程度极深,做一个梦,也要卜一卜是凶是吉。头痛、受凉,也要卜一卜是什么鬼来作祟。现在有两棵植物出现,自然也要疑心是什么妖怪了。
当时太戊把心中恐惧的思想告诉伊陟,问伊陟是什么缘故。伊陟趁这机会告诉太戊说:“臣闻邪不敌正,妖不胜德。我王的政事恐怕有什么阙失吧?要是修德勤政,自然可以反锅为福。“太戊听了他的话,果然小心翼翼的,尽力国政,国家渐渐复兴。那桑谷因为无人培养灌溉,自然也就枯死了。太戊既然勤政,诸侯渐渐又来朝贡。原来那时商朝政权已经树立了许多年,把各地诸侯纳贡的事情,认为当然,便常常向诸侯需索货物,或是奴隶、牲畜、食物,随时随地,都可派人去要,奢侈无度的帝王,更加需索得厉害。诸侯受不了这般骚扰,只好不朝不贡。商王便得出兵去攻讨他们,压迫他们纳贡。这种暴虐行为,不能使诸侯心服。这边刚刚打得胜仗,那边的诸侯又不朝不贡起来。只有勤政爱民,不多需索的商王,才能使诸侯愿意来往。所以太戊一修政事,国势便兴盛起来了。
那时商王拥有中央的地位,役使着大量的奴隶,来替他建设一切,宫室器具都十分讲究。王权已经达到很强的程度,宫中虽然只有一个王后,却有无数妃妾,衣饰饮食,繁富充裕。文化已经非常完美。国都所在的地方,又是黄河下游平原,富饶肥沃,物产丰富。只是地势平衍,不免常常受河水的冲激,崩圮下去。因此不得不抛弃美丽雄壮的宫殿,搬到别的地方,重新建设国都。自从商始祖契到汤已经搬了八次国都,汤以后又搬了许多次。第三次河亶甲搬到相(河南省安阳市),做了国都。后来安阳有个河亶甲城,据说就是河亶甲住的地方,常常有铜制彝器出土。距今几十年前,曾有人掘得巨大的古墓,工程壮丽,殉葬宝器甚多,一时众口宣传是商王河亶甲的陵。究竟是不是,因为没有确据,不敢断定。
河亶甲崩,子祖乙立,又搬到邢(河北省邢台县)做国都。用巫贤为相,商又中兴。但是因为商代传位方法,是传弟不传子,没有弟,才传子,所以往往造成争夺帝位的事情。一家兄弟叔侄,彼此敌视起来,互相钩心斗角,运用手腕,弄到九世大乱。这时候各代商王,抢到了帝位,便大造宫室,尽量享用,并且常常出兵去征伐弱小的国家,以便俘虏奴隶美女,掠夺珍宝财物。这样掳来的奴隶,数目非常的多,随意杀戮,或当作牺牲来用,或强迫他们做各种劳动,所给他们的衣食,又是十分低劣。这样待遇,奴隶当然大量死亡。又怕他们逃走,都绑了绳索,上了侄梏,脸上刺了字。平时对奴隶都鞭挞着强迫工作,稍为一点反抗,便随意地割鼻、刖足、杀戮,和对待牲口一样。那时的政权可以说完全是建立在奴隶血汗上面,一到统治阶级自己抢夺帝位的时候,没有工夫向外发展,国势便又开始衰弱。商代一直就由一兴一衰的局面延长下去。
后来传到商王盘庚,看见以前宫室奢侈无度,社会腐败不堪,想要从头改革一下,便借日河水为灾,把国都搬到殷(河南省安阳市)去,这是第五次迁都。所迁的地方,就是河亶甲所迁的相,现在又迁了回来。可是那些贵族都贪图舒服,不肯迁徙。盘庚便召集了许多主张反对的人民,来到王庭之内,亲自给他们尽心地讲出一番话。这一篇话名为《盘庚》,是上古最有名的古奥文字,史学家顾颉刚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他说道:
“你们留心听我的话,不要轻忽了!我们的先王没有一个不是顾全人民的;人民对于君上也都能体贴他的心;因为君臣这等和好,所以很能顺着天时生活,不犯什么凶灾。
“现在上天降下大灾来了,我们的先王碰到这种事情,为了人民利益,也不肯恋了他们手造的宗庙宫室而不迁徙的。你们为什么不去想想先王的故事呢?我现在效法先王,要使你们的生活安固;并不是因为你们有罪,要罚你们这般。你们要知道,我所以唤你们到这个新邑中去,正为了你们自己的利益,这利益原是你们大家一样地要求的。
“现在我要把你们迁徙过去,希望安定我们的国家,但是你们不仅不能体会我心的苦处,反而大大地糊涂起来,发生无谓的惊慌,想来变动我的主意;这真是你们自取困穷,自寻苦恼!譬如乘船,你们上去,只是不解缆,岂不是坐待其朽败呢。若是这般,不但你们自己要沉溺,连我们也都要随着沉溺了。你们没有审察情形,一味愤怒,试问这能有什么益处!
“你们不做长久的计划,不想不迁的灾害,那是你们对于自己大大地过不去了。你们只想苟且地过得今天就算,不管后来怎样,可怜上天还哪里能够容许你们活着!
“现在我嘱咐你们:人家来蛊惑你们的时候,你们应当把他们的话看作秽恶的东西一样,不要去接触它。我所以这般劝告你们,正是要把你们的生命从上天迎接下来,使得你们可以继续地生存,我哪里是用威势来压迫你们呢!我原为地要养育你们许多人民。
“我想起我们先王的任用你们的先人,就记挂你们,要养育得你们好好的。现在此地已经不能住了,若是我还勉强住着,先王一定要重重地责罚我,说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地虐待我的人民呢!’若是你们无数人民不肯去求安乐的生活,和我同心迁去,先王便要重重地责罚你们,说道:‘你们为什么不与我的幼小孙儿和好呢!’所以你们做了不好的事情,上天决不饶恕你们;你们也绝没有法子可以避免这责罚。
“我们的先王既经任用了你们的先祖先父,你们当然都是我所蓄养的臣民。倘使你们心中存了毒害的念头,我们的先王一定会知道,他便要撤除你们的先祖先父在上天侍奉先王的职役。你们的先祖先父受了你们的牵累,就要弃绝你们,不救你们的死罪了!如果你们在位的官吏之中有了乱政的人,贪着财货,不顾大局,你们的先祖先父就要竭力去请求我们的先王,说道:‘快些定了严厉的刑罚给予我们的子孙罢!’于是先王便大大地降下不祥来了!
“唉!现在我的计划决定了!你们对于我所忧虑的事情应当体会,不可漠视了,你们应当个个把自己的心放得中正,跟了我一同打算!倘有不道德的人乱作胡为,不肯恭奉上命,以及作歹为非,劫夺行路的,我就要把他们杀戮了,绝灭了,不使得他们恶劣的种子遗留一个在这个新邑之内。
“去罢,去寻安乐的生活罢!现在我要把你们迁过去了;在那边,希望永久安定你们的家!”
由这篇《盘庚》里,可以看出那时的思想,是怎样地敬畏祖先,迷信鬼神,并且认为人死以后是和活的一般,有王有臣,也有职务,也能降福降祸。这种思想一直流传了几千年,成为牢不可破的迷信。
当时经了盘庚这般劝告,这些贵族和人民才没有办法,勉强跟了盘庚搬到新都。盘庚建了俭朴的宫室,一切用度,都极力节省。那些贵族觉得没有以前舒服,不免又口出怨言,盘庚又做了两篇《盘庚》来劝告他们,要刻苦勤俭,渡过困难。大家才渐渐安定下来,商又治理得很兴旺。
又传了三代,到了武丁。武丁做世子的时候,他父王小乙希望他多和人民接近,可以知道人民的疾苦,便叫他到河边去居住。武丁住在民间,到一个贤人甘盘那里学习。一面留心访求贤才,每日和农夫野老谈论往来。那时商已经享有四百多年天下,贵族享受十分奢华,奴隶农工却十分痛苦,自由农很少,农业奴隶很多,一切劳动操作,都是奴隶担任。凡是贫穷的人也可以把儿女卖给人做奴隶,犯了罪的人,也要和奴隶一般工作着。武丁访问了许多时间,倒了解很多民间实际生活,觉得商的政治,实在需要大大改革,才能振兴。现在的统治贵族,都是骄奢淫逸,不顾老百姓的疾苦,反是下层社会里面,倒有不少头脑清楚的人,比贵族好得多了。他抱了这个观念,更加虚心察访。一日,走到虞山地方,山景十分清幽,洞水淙淙,松风谡谡,一路野花吐艳,娇鸟啼春,武丁不觉心旷神怡,且行且赏。过了几折山径,忽听水声喧豗,抬头一看,上面一条瀑布飞舞而下,好像玉龙一般,跳珠溅玉,顺着洞泻了下去。武丁暗想这个景致太美了,便也沿崖走去。这条涧水,却把山路截断,无路可通,只得顺着涧边走。走了一会儿,忽见前面一簇工人正在崖边用木板修筑山边的道路,武丁仔细一看,这些人都穿着罪人衣服,用一条绳子联结捆着,成了一串,简直和一串螃蟹一般。武丁已在民间多日,知道这种人名叫胥靡,是罚做苦工的有罪犯刑的人,但不知为何在这里修筑,便走近前来,向其中的一人动问姓名,那人答说姓傅名说,因为这里山路经常给涧水冲坏,所以年年都要修筑。武丁便和他攀谈起来,由胥靡生活说起,渐渐谈到朝廷政治,应兴应革的计划。傅说一一剖陈原委,了如指掌,全国利弊,无不通晓。武丁听了,心中大惊,暗想此人有如此才能识见,却埋没在胥靡中间,多么可惜!有心请他帮助治国,又怕贵族大臣不服,只好将来慢慢设计,谈够多时,便分别回去。
过了几时,小乙崩逝,武丁接了帝位。按照商代习惯,应该为小乙服丧三年,这三年期间的政事,都由最大的臣子叫作冢宰的管理,天子是不做事的,这种服丧期间叫作“谅阴“。武丁在谅阴三年内什么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是因为已经有冢宰管事,所以不必说话。不料三年已满,武丁还是不说话。群臣觉得奇异,就请求武丁说话。他们说:“天子是给万国做主的,要做百官的模范,说出话来就是命令。要是不说话,群臣没有办法可以接受命令。所以天子是必须说话的。“武丁说:“我感觉到自己太不配做四方的君主,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所以不敢说话,静默地考虑。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天帝。天帝叫我不必担心,赐我一个贤相,他可以替我说话,替我发号施令。“群臣连忙叩问贤相姓名状貌。武丁说:“姓名倒不知道,只记得梦中的模样。“便画了一张图,叫臣下拿去访问,有没有这样面貌的人。臣下果然拿出,挨门挨户查问,那些贵族、富家、大臣、小吏,哪一个不希望面貌和画里相合。无奈那张画的人像,状貌偏偏很特别,查遍了商都,竟没有一个人和他相似。只得在野外边邑各处查寻,查了许多时间,查到虞山脚下,傅说正和一班伙伴在岩上流着汗筑着山路。拿画的小臣看见岩上有人,便上来查对,想不到竟然和傅说容貌一般无二。一时又惊又喜,喜的是,果然找到这般模样的人,可见上天示梦,真有能人来辅佐商朝;惊的是,这个应梦贤相却是一个胥靡。便立刻回报武丁,武丁毫不犹豫地说:“既然是上帝赐的贤相,便应当备了厚礼,聘请前来,立刻任他为相。“群臣因为这是武丁第一个命令,又是天帝赐的贤相,怎敢不遵。登时车马喧腾,把傅说由虞山接来做了相。后来那个岩,就名为傅岩,岩畔有个窟室,据说傅说曾在里面住过,名为圣人窟。
武丁得了傅说,一切政事都和傅说商议办理。傅说出身胥靡,自然懂得被压迫人民的痛苦。在那时社会中还谈不到什么重大改革,不过总比从前贵族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好得多了。所以傅说为相时候,商国号称大治。武丁又请甘盘襄助治理,把从前腐败政治,一一刷新,然后预备向外发展。
商朝是信鬼的,祭起祖先来,典礼也十分隆重,祭的种类也极多。武丁既在王位,自然按照老例祭祀祖先,上世许多有功的帝王,如:发明牛车的王亥,曾经振兴商国;攻灭有易的上甲微,曾经大廓土宇,都特别加祭许多牛羊。其他各祖先,也都一概尊称为王。尤其成汤灭夏称尊,祭起来更加繁重。这日武丁依照古礼,卜日祭祀成汤,由武丁长子祖已先期斋戒沐浴,充作尸。那时认为凡尸和参加祭礼的人都应该单独住在安静房子里,不见杂宾,不食辛辣的蒜薤,或三日,或七日,保持清洁,才可以和神接触。这种礼节叫作斋戒。斋戒到期,方才举行祭礼。在成汤庙里,摆起精美的簠簋豆笾,尊彝鼎俎,陶制的鬲、甗、盂、罍,都涂上光滑细致的釉,画上美丽的彩纹。角制的觵、觚、觯、斝,也都刻上精巧玲珑的花纹,磨得莹亮可鉴。还有青铜铸的器具,那更是商代特具的专门技术。像长儿一般的蝉纹俎,刻上饕餮花样,龟甲鱼鳞花纹的盘,双风对舞的卣,蕉叶赞餐纹的觚,雷纹乳状的瓿,光泽神采,巧丽绝伦,这些礼器里都盛满了各种美酒佳肴,香气扑鼻。阶下歌舞音乐,整整齐齐地按班肃立,只等商王到庙,便开始奏乐行礼。这种祭祖的音乐,都有一定的。现在《诗经》里面,还保存着一篇《那》就是商祭成汤时候所唱的乐歌,由这首诗中,我们还可以看见商代祭祖的美富礼容,它说:
猗与那与!(好伟大呵,又钜丽呵!)
置我鞉鼓。(摆起我们的小鼓和大鼓。)
奏鼓简简,(鼓的声音和美又宏亮,)
衎我烈祖。(娱乐我们壮烈的先祖。)
汤孙奏假,(汤的子孙奏起升堂的音乐,)
绥我思成。(全心全意的思想我祖的笑语。)
鞉鼓渊渊,(渊渊和美的鼓声,)
嘒嘒管声。(嘒嘒清脆的管声。)
既和且平,(既和乐又安平,)
依我磬声。(配合着泠泠的磬声。)
于赫汤孙,(伟大煊赫的成汤子孙,)
穆穆厥声。(庄严美丽的音乐声音。)
庸鼓有
,(钟鼓铿锵地隆盛地奏着,)
万舞有奕。(执着干的万舞娴熟地舞着。)
我有嘉客,(许多助祭诸侯是我们的贵客,)
亦不夷怿。(也都十分的欢乐喜悦。)
自古在昔,(自古以来,)
先民有作。(就有了助祭。)
温恭朝夕,(早上晚上都温和恭敬的,)
执事有恪。(执行着祭祀的礼节。)
顾予烝尝,(记念着我们年年按时举行的祭典,)
汤孙之将。(都来帮助成汤的子孙。)
这里不但有铿锵的音乐,还有美妙的万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此外还有“嘉客“,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孙以及诸侯们,前来助祭的。可以想到这种典礼是怎样隆重了。并且祭的第二天,按例还有举行一次祭的,叫作“肜“祭。
在这样庄严的典礼里,武丁恭敬地穿戴冕服,端肃行礼。忽然有一只不知由哪里飞来的雉,竟然飞进庙来,扑扑翅膀,飞上鼎的上面,站在鼎的耳上,引颈长鸣。这一下把全庙执事人员,吓得面无人色。武丁也大惊起来,只得勉强镇定,行完祭礼。心中忐忑不宁,相信这一定是成汤在天之灵,有什么事情发怒,前来给予的警告。有个臣下,名唤祖己(这是另一个祖己,不是武丁的儿子),便劝告武丁要修德敬民,不可在祭祖时候,有厚有薄,以免灾祸。原来武丁祭祀自己父王小乙常常多加些祭品,所以祖己劝谏。这也可见那时的迷信程度。
武丁接受祖己的劝谏,每事小心谨慎,政治更加清明,一面整顿军备。那时商的军器十分完备,并且把铸造军器的冶炼青铜的厂,就设在商都,日夜打造各式戈、矛、刀、箭,越铸越精,一切工作,都是具有熟练技巧的工匠,分工合作地仔细打磨。他们先选取含铜矿砂,精炼出铜,再加入适宜分量的锡,铸出铜笵,细细再加修饰。这许多过程的冶炼方法,十分精熟。所用的熔铜家具,最大的一次可以炼出二三千斤铜。这么大的一个厂,每日所出的军器自然用之不尽。同时商人又禁止各方诸侯,不许有兵器。这些青铜戈矛自然不会流传给他们,只是商独自包办。那些侯国除了自己原有石枪石斧外,只能零零碎碎地弄些铜器,略略点缀,哪能和军装充足的商相比。
武丁既然定了向外发展的计划,便动员了许多军队,配合各方面,由武丁亲自率领,先向羌进攻。羌(大约甘肃、青海地方)人本是西方勇猛的国,只是军器武备不如商,战了几阵,只得认输。武丁便俘虏了很多羌人来做奴隶,并限羌国纳贡许多美女、奴隶、谷物、土田。羌既然打败,只得一一遵命,武丁便奏凯回来。
这次出征,得了许多奴隶财宝,更充实了商都,许多从征贵族,也个个得了好处,大家都欢欣鼓舞,大开宴贺酒席。商人本来嗜酒,兴盛多年,经过许多贪杯的君主贵族提倡,更加以酒为命。人人痛饮,如同喝水一般的平常。这时酒器食具,也都十分精美。有的铜铸,有的陶烧,都在上面刻着美丽精致的龙风雷云各种花纹,铸着鸟身兽足的美妙图样。盛着醇美的酒,和各种烹调的牛羊鱼鳖。奏着各种音乐,尽量欢乐享用。家家都蓄有供服役的奴隶,川流不息地在伺候。女奴便穿了丝绣衣服,粉白黛绿,歌舞侑酒。住的房子当然也是高楼大厦,朱户纱窗。雕镂的柱础,髹漆的梁栋。真是家家弦管,户户笙歌。只苦了被俘来的奴隶,沉沦黑暗,和泪吞声。除了终身服役,随时有被杀可能外,还得准备着被主人当作货物买卖。从此他们便和商原有的奴隶,一同过着悲惨的命运。
休息了几时,依然准备着再来一次战争。在这休息期间,为了恐怕战士武技荒疏的缘故,便常常举行狩猎。在狩猎之先,由卜人卜得吉兆。武丁亲自率领大队勇敢的武士,善射的射手,驾起猎车,金戈玉剑,宝马雕鞍,到山野去打猎。勇敢的武士预先设下陷阱,张起网罟,来捕捉野兽,或是沿用焚林方法,举起火来,把野兽烧得满山乱窜。许多射手各逞才能,万箭齐发,纷纷攒射。羌奴便徒步飞奔去捕捉已经受伤的猛兽。这时候箭镞都是铜制,尖利非常,射技又是人人必习,从小就训练起的。所以每次打猎,所得鸟兽极多,尤其是鹿,狼和鸟类这些禽兽,都是滋味很可口的食物,鹿皮狼皮还可以做裘来穿,角和骨又可雕琢器具。因此狩猎一次,无异打一个小胜仗,也同样得到战利品,所以商朝帝王没有一个不喜欢狩猎的。武丁天生勇力,性情刚烈,又抱定要以武力振兴中衰的国运,自然更加勤于狩猎,用以锻炼将士体力和武技。时时还要下令去属国征求勇敢的射手和御人,一半补充自己的军队,一半也削弱属国的力量。
过了几时,武丁又下令去伐土方(大约在今包头一带)。那时商的国上很大,自从汤灭夏以后,就把土地分派自己臣仆,命他管理,每年纳进贡物,好像后世的地方官吏一般。武丁时候,因为姬妾很多,儿子也很多,常常派儿子去镇守边地。现在出兵,就下令派儿子去打。打了几时,有胜有败。西方的鬼方(大约现在陕西地方)趁这个机会,又来骚扰,也把商地人民俘虏去,武丁只得自己亲自出马去伐鬼方。鬼方是十分强盛的国,兵器也相当厉害,因为他在西边,自己也开采铜矿,打造兵器,不服商的统治。所以武丁攻打鬼方,相当艰难。又加山地崎岖,车战也不十分便当。接连交战了许多次数,调动了无数军队,军队不足的时候,还征发了许多小国的兵,来参加战争。这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鬼方打得大败,逃往西方去了。这次武丁和鬼方的战争,一直绵延了三年,方才打胜,算得一件极大的战事,武丁的威名更加显赫。不久,武丁又把邻近的蜀方(现在四川)打败。蜀方进贡了许多货物,又和羌一同来朝。武丁也征发蜀方许多射手、奴隶,来充实军队。
这时武丁国威大振。各国诸侯,无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商都殷更加丰富起来。因为国都在殷地,所以后人也称商为殷。
武丁统治下的殷商国势,光辉灿烂,如日初升,可算十分满足了。但是这种兴盛,乃是建筑在奴隶制度上的。虽然开着富丽鲜艳的花,却是无数奴隶和属国人民的血泪汗珠所浇灌来的。因此,黑暗中间,不知有多少哀号惨哭的人们。便是统治阶级本身,也免不了要自食其果。
却说武丁正后,性情贤淑,生有一子,名唤祖己,自小生性纯孝,服伺父母,不离左右。不幸正后得病,祖己日夜服侍汤药,一夜总要起来四五次,十分尽心,因此人称他做孝己。后来正后病亡,武丁又续娶一后,生了祖庚,过了几年,继后也得病而亡。这时武丁在位多年,收纳各方进贡的美女歌姬不计其数,身边姬妾不下数十人,姬妾所生的儿子也有几十个之多。内政无人管理,十分不便,只得又续娶了第三个王后。这位王后姿容美丽,性格聪明,极得武丁的宠爱。不久,她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祖甲。王后既然得宠,便设法在武丁派姬妾所生的儿子去镇守边地的时候,撺掇他们带了生母同去。这样,武丁身边的宠姬便减少了许多,无人和她争宠。但是武丁春秋已高,将来传位,按照商家惯例,必须传与王后最大的儿子。姬妾儿子虽多,并无承继王位的权利。在武丁三个王后的儿子中,以祖己为最长,得继王位的自然是他。除非祖己身死,才能传到祖庚、祖甲。虽然商家制度,兄终弟及,将来祖己、祖庚死后,祖甲也能得到王位,究竟不能有十分把握。她心中为了这件事,好生烦恼。武丁又是一个英明君主,不能求他破除旧例,改变传位次序。她只有暗中设法陷害祖己,便想尽各种方法,在武丁面前,日夜谗谮。一日,武丁偶然患病,王后带了祖甲在武丁左右奔走服伺,极意殷勤。一面却瞒着祖己,不给他知道。祖己前来请安,王后命侍女拦住不让进去,说是:“王今天不要见你。“祖己知道武丁一向听信后母谮言,不大怜爱自己,不敢违命进入,便问了安好,回宫去了。武丁躺在床上,吩咐侍女去叫巫占卜,看是触犯了什么鬼神。侍女奉命出去。武丁叹了一口气说:“我得了病,祖己怎么也不来请安?可命侍女去叫他来。“王后嗫嚅了一会说:“刚才世子倒是来了,妾不敢让他进来。“武丁诧异说:“为什么?“王后说:“妾不敢说。“武丁更加奇怪说:“这就奇了!你尽管说来,我不会告诉他的。“王后说:“世子来的时候,侍女告诉他说:‘王今天身上不快。’还没有说完,世子便面露笑容,好像十分高兴的样子。妾刚好迎了出去,看见世子这般神气,恐怕我王病中看见,增添烦恼,只得托辞我王已睡,叫世子不必进来。“话还未说完,武丁已经勃然大怒,说:“这种不孝儿子,巴不得我死了,好做帝王。你叫人喊他来,我要问他!“王后连忙阻住说:“我王切不可把这话去对世子说。现在有王做主,世子自然不敢怎样。一旦世子为王,那时妾和祖甲死无葬身之地了。我王若怜妾母子无罪,千万不可责问世子。“说着便娇啼起来。武丁虽是英主,到底老夫少妻有点溺爱不明,一向受她的谗谮,觉得祖己是个不孝儿子,病中性格暴躁,更不能多加考虑。便说:“你不必多言,我自有办法。“便催侍女出去传唤祖己。祖己闻召,连忙前来,刚到门外,王后已经站在那里,唤住祖己说:“王今天病里的性格特别急躁,世子必须留心。刚才我因为忧愁流泪,王大发雷霆,说我不懂忌讳,在王病的时候,做出这样愁眉苦脸,分明诅咒王病不吉。王现在春秋老迈,诸事多所忌讳。世子务必留心,不可触怒。“祖己连忙答应,跟了王后进来。武丁一看祖己,行动自然,并无忧愁模样,不觉大怒,便说:“我知道我这病不会好了,你这样地希望我死。“祖己以为武丁看出自己脸上愁容,所以动怒。急急强赔笑脸说:“儿臣怎敢?“武丁看见祖己公然露出笑容,更加相信王后的话,气得拍着床沿,正要发话大骂,猛然一想起王后和祖甲将来的安危,和刚才王后的话,便强按怒气,一言不发。正好侍女进来启奏:“卜人已经卜出,我王今天欠安,乃是第一位王后为祟。“武丁听了,更加火上添油,冷笑一声说:“好!……“说到这里,又咽住不说,回顾祖己说:“你可去准备祭礼,去祭王后。“祖己诺诺答应,看见武丁面色不善,不敢多言,便退了出来。
武丁这时受惑已深,认为祖己对王位垂涎,巴不得自己早死,更相信祖己将来为王,必定会杀害祖甲母子,因此觉得必须把祖己逐去。但是父子天性,未免不忍,又想不出两全的办法。
过了两天,武丁病还未痊,祖己捧了胙肉进来,奏说已经奉命祭了王妣,现在将胙肉呈上。武丁不愿和他多言,便点点头,命王后将胙肉收起,热了来吃。祖己看见武丁今天尚没有动气模样,心中暗喜,便在旁边侍立。不多时,侍女捧了胙肉进来。王后亲奉匕筯,先夹了一块给侍女尝食。原来那时统治阶级因为压迫人民,常常恐怕人下毒,所以每次饮食,必须先叫奴隶自己先吃一点,叫作尝食,尝食之后,没有出毛病,才敢饮食。这时侍女照例吃了一块胙肉,登时颜色惨变,腹痛如绞,两手捧着肚子,满地打滚。王后大惊失色,祖己也手足无措。不消一刻,侍女便即七窍流血,一命呜呼。王后便伏在床侧大哭起来。祖己吓得浑身哆嗦,不知如何是好。武丁已经踢开锦被,翻身坐起,指着祖己说:“我已经立你为世子,你还有什么不足意,要这样地算计我。你自己去打算。我和你父子之情,今天完结。“说着喘得气都接不上来。王后连忙上前扶住,一面哭着说:“我王不要这样说。妾母子将来还能活吗?“武丁一面喘,一面说:“我不能再要这样的儿子。我不忍杀你,你去好了。“说着喘吁吁地躺下。王后便替他盖上锦被,回身一看,祖己已经走了,便柔声下气地假意劝了武丁几句。武丁说:“这样儿子,我决定不要。你不必说了。“王后心中暗喜,唯恐武丁事过境迁,又对祖己怜爱起来,便在旁随时留意。一面吩咐把毒死的侍女拖出埋葬,又派人暗暗去侦察祖己行动。
祖己由武丁宫里走了出来,脑筋瞀乱,恍惚像做梦一般,再不相信世上有这样奇怪的事情。信步走到街上,给风一吹,似乎稍稍清醒一些。想起今天的事情,一定是继母的毒计,但是父王如此大怒,我实在无法分辩。假使我说是继母下毒,父王更加不会相信。只有逃走野外,静待父王将来或有醒悟之日。想定了,大哭一场,离了商都,到野外去了。
祖己本是一个世子,一向享受得很舒服,现在孤身只影流落旷野,衣食渐渐不周,再加心中冤抑,时时呼天号泣,慢慢就形容憔悴,面目枯槁。人民见他这样,没有一个不哀怜他,但是谁也无法把他的冤屈奏上武丁,只是背地不平。这时候甘盘、傅说都早已去世,也没有臣下替他进言。过了几时,祖己终于经不起心中的悲愁冤苦和外面的风霜雾露,一病不起,死在旷野,后人因为他实在是很孝顺的,依然称他孝己。
武丁病愈之后,因为孝己已去,要想另立世子。按他内心,自然子以母爱,想立祖甲,无奈祖庚是兄,于理不能越过,便无形中把世子一事搁下。过了几年,孝己已死,这时武丁年岁更老了,便又想起这事。祖庚深知孝己完全因为做了世子,送了性命,极力谦让不受,因此王后心中不十分忌他。武丁因为祖庚谦让,很想就此立祖甲为世子,不过在习惯方面,仍然不大说得过去,不免心中犹豫。不料祖甲得知父母都想立他为世子,心中大大不以为然。他知道孝己抱屈含冤,都为了王后要替他图谋王位的缘故,现在他若越过哥哥祖庚,心中当然不安。若不肯越过祖庚,王后不免又要设计谋害祖庚性命,想来想去,只有逃走一法;便进宫朝见王后,把自己不愿做世子的意思说出,苦劝母后要慈爱祖庚,并说自己不久即要远行,也许不再回来,请王后把祖庚当作亲生,将来承继王位。王后听说祖甲要离她远去,心中大惊,忙极口挽留,啼泣不止,并且发誓决不谋害祖庚,希望用母子之爱来感动祖甲。祖甲知道自己倘若在旁,王位决不能落到祖庚头上,便含糊答应,出了宫后,收拾行装,逃走去了。
祖甲逃后,武丁的嫡子只剩祖庚一人,自然也就不用争夺了。这时商又继续用兵,灭了邻近最强的大彭(今山东徐州)、豕韦,保持了极盛的武功。过了几年,武丁崩逝。在位五十九年,算是商代最盛的时代。群臣按照丧礼,隆重安葬,拥立祖庚为王。因为武丁功德极盛,便上了庙号,称为高宗。现在还有《玄鸟》一篇诗歌,是商代祭高宗的乐,可以看见那时对于武丁是怎样的敬畏了。它说:
天命玄鸟,(上天命令燕子,)
降而生商。(降下地来生了商的祖先——契。)
宅殷土芒芒。(住在广大的殷地。)
古帝命武汤,(上天命令成汤,)
正域彼四方。(命他做四方各国的君长。)
方命厥后,(又普遍告诉各国,)
奄有九有。(命他们都归向成汤。)
商之先后,(商的祖先许多王,)
受命不殆。(服从了天的命令,没有一点危险。)
在武丁孙子。(传到了武丁。)
武丁孙子,(武丁遵行了先祖的神武威烈,)
武王靡不胜。(没有一件负担不起的事情。)
龙旂十乘,(有许多诸侯们建着龙旂的十辆车,)
大糦是承。(都来奉献巨大的黍稷。)
邦畿千里,(因为武丁使国内千里的地方,)
维民所止。(人民都栖止得十分安乐。)
肇域彼四海。(又开始推广到四方。)
四海来假。(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贺。)
来假祁祁,(来朝的诸侯们多得数不清,)
景员维河。(都说商王的德政和何水一般的普遍均匀。)
殷受命咸宜,(殷商受了天命是这样的一切举动都合宜,)
百禄是何。(所以应当享受成百成千的福禄。)
原来那时有一种传说:说商的祖先契的母亲名叫简狄是有娥氏的女儿,看见燕鸟飞过,觉得很可爱,便把它扑了下来,放在筐里,把它盖了起来。过了一会,开起来看,燕子趁这机会飞去,筐里只留下一个燕卵。简狄爱它圆润,把它含在口中,无意中咽了下去,后来就生了契。所以这诗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种传说,古时候很流行,并且还说,商因为是燕子所生的子孙所以姓“子“。但是按现代眼光来看,这不过是母系时代,儿女还不知父亲是谁,所以传下了这样的神话。
祖庚接位时代,因为承高宗武丁极盛之后,四方献贡,远近平安,不过危机已经暗伏,还未发作罢了。到了祖庚崩逝,祖甲回来接了王位。他自小本是王后爱子,享用十分舒服,溺爱已惯,不能勤俭,虽然后来让位逃走,却和孝己不同,并不曾缺少受用。现在又回来做了商王,自然不免骄奢豪侈,恣意享乐。各属国受武丁压迫多年,渐渐又不来朝贡,祖甲却没有武丁英武,无法控制他们,商便渐渐衰弱了下来。国内臣下贵族,也都奢侈贪污,纪纲废弛。祖甲只得将成汤所定刑法,修整一下,作了《汤刑》,希望振刷耳目。刑法越严,人心越离,商便一蹶不振。后来到了武乙,他感到国内巫卜势力太大,动不动就假借天意,挟制商王行动,十分不自由,便故意想出种种方法,来打破神权的迷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状貌威严,冠服齐整,称为天神。武乙设下博局,和天神赌博。天神是木雕的,自然不会博,便由武乙派一个臣下替他博。博了一局,臣下只怕武乙动怒,步步退让,结果当然是输。武乙便推局大笑,说:“你既然是天神,为何输给我?这样无灵,还配称尊?“便喝左右把天神衣冠剥下,痛打一顿。又命缝了一个皮革的口袋,盛了一袋的兽血,挂在高高树上,拿起弓箭来射。皮袋射破一洞,血水像下雨一般狂喷。武乙便掷弓大笑说:“我今日把天射了一个窟窿!“左右齐呼万岁。
武乙这种表示,是存心要打破巫权,不再受巫卜的控制。从此巫权渐渐斗不过王权,没落了下去。这些巫力量不故,内心总是怀恨的。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中间打猎,不幸崩逝。巫们便说他是因为不敬天神,被暴雷震死的。
这边,神权王权正在明争暗斗的时候,国内奴隶和贵族的敌对情绪也更加强烈。奴隶受不了虐待,死亡了许多。平民也因为官吏贪污渐渐沦为奴隶。贵族又因为各国贡献日减,奴隶数目短少,而感到困穷。商的国运便日趋于没落。
那边西方的周却如日之升,一天一天地兴盛起来。周本是舜时周弃的后代,姬姓。据古时传说,弃的母亲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儿(陕西省武功县),有一天,姜嫄偶然到野外游玩,看见地上有一个奇怪的大足印,她好奇地把脚踏在上面,看它究竟比自己的脚大多少,回来以后,便觉得身上有点不自在,过了几个月,就生下一个孩子。她觉得这孩子来历不明,便把他抛弃在小巷口边,却有牛羊喂他奶吃。姜嫄更加奇异,再把他抛在丛林里面。恰好有人去丛林砍柴,看见这个孩子,反把他捡了回来。姜嫄索性把他抛在寒冷的冰上面,以为这下子必定冻死无疑了。过了一天,姜嫄去看,却见一只大鸟把翅膀垫在小孩下面,偎着他。那鸟看见有人来,呼的一声飞去了。小孩也呱呱地哭了起来。姜嫄看见这情形,心里不忍,便把他抱了回来。因为这本是打算抛弃的孩子,所以取名为弃。弃小的时候便喜欢种植麻和荳,长成便喜欢耕种农田,所种的因为犁锄得宜,收成特别丰盛,许多人都学他的方法。尧听见了,便命他做农师,舜命他为稷,帮助禹治水,教民耕种,有功。传到公刘,能修稷的耕种方法,在渭水附近,复兴祖业,许多人民都来归他。又传了十代到了古公亶父,渐渐兴盛,正值商武乙时代。古公勤农爱民,所种田地,收成丰美。邻近的薰育族垂涎他的田土,便来攻伐,古公自忖目前自己的力量,还抵敌不过,便搜索财物皮币,向他求和。薰育收了又来攻伐,古公又搜索珠玉美女,献与薰育。薰育也收了,却又来攻伐。古公明知薰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古他这块地方。原来那时地大人稀,没有开辟过的地方很多,但总得费人力去开辟;古公这块田地却是已经垦了多年的熟地,所以薰育必要占去。
古公估量自己实力,万万不是薰育对手,要是立即和他开战,只有白白牺牲。还不如搬去别地,重新开垦,把熟地暂时让给他。等到将来力量充足,再打算收复。便对人民说:“薰育这样的侵略,无非是要我的土地,我不能因为土地的缘故,和他战争,杀害人民。我还是离开这里,你们属薰育和属我是一样的。“便带了自己一家,离开了邠(今陕西省邠县)。人民看见古公不肯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人民,大家都说:“这才是仁厚的人,我们应当跟他。“登时全邠男男女女扶老携幼,都跟着古公搬到了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重新开垦荒地,营建宫室城郭,成了一个国家。附近人民闻得古公仁厚,都来归附。比在邠的时候,更加强大。
古公娶妻姜氏,生有三子,长名太伯,次名仲雍,最小的名季历。季历生子名昌,聪明过人,古公心中十分钟爱,常常说:“我的后世应当由昌兴旺。“太伯、仲雍听见古公这般言语,知道古公爱昌,要想传位季历,将来由季历传给昌。二人便在古公抱病时候,托词出外采药,兄弟相偕,逃往吴地(今江苏省无锡县)。那时吴地人民还未开化,入水捕捉鱼鳖为食,恐怕蛟龙为害,都在身上刺了许多花纹,叫作“文身“,又把头发剪断,以便游泳。太伯、仲雍逃到吴,吴人尊他为君。太伯、仲雍便也依照吴的风俗,断发文身,以绝回国之意。古公病殁,国人寻到吴地,要请太伯、仲雍回去,他兄弟指着身上刺纹头上短发说:“我们这般模样,怎能回国为君?“国人无奈,只得回去拥立季历为君。后来太伯病殁,仲雍继位,称为虞仲,子孙世世为君于吴,此是后话。
且说季历即位,正值商政衰微时候,季历招抚流亡人民,开垦荒地,土地越辟越大。沿用古公政策,凡来开辟荒地的人民,只需每年收成时候,交纳十分之一的稻麦,其余一概归农人自己享用,不再干涉他的一切。这种办法,比起商的终年役使人民工作,自然宽大得多。由是各地游民无业的,都归季历,国势蒸蒸日上。
季历整顿国政,修制军器,那时商虽禁止各国藏蓄铜铸兵器,却因国势已衰,政令不行。周自公刘迁岐,传说已经学到采铁锻铁的方法,造了不少农器,因而农业大兴。现在也铸造兵器,练习战法,渐渐吞并邻国。为了不妨碍农业起见,每次用兵,总是选择冬天农隙时候。攻灭了程国(今陕西省咸阳市),得了许多战利品。又率兵去打义渠(宁夏固原县),把义渠的君捉来,俘回周去。这时候武乙还在,季历便朝见商王,武乙赐他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季历回国,更加修整武备,攻讨西方邻近戎狄,国土益加扩张,成了一个强大的国。
武乙崩后,文丁继立为王,看见商政日衰,有心整顿,无奈积弊难除。一面周越来越强,一连战胜许多戎狄,文丁心中暗暗疑忌,却不便说出。最后一次,季历打败了西方最强的翳徒之戎,俘获了三个勇将。季历亲来献捷,将所获军器,俘虏,贡上文丁。文丁只得装作大悦的模样,赐予季历圭瓉秬鬯。那圭瓉乃是用玉雕成的祭时盛酒之器,秬鬯乃是香草和黑黍酿成的美酒,可以祭神用的。这是当时最贵重的赏赐。又以九命命季历为伯。当时官制,一命好比一级,由一命一直加到最尊的九命为止。伯是诸侯之长,也是最尊的爵,所以算是九命。这个地位,比起商王,只差一点,可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季历受了封赏,拜舞谢恩。文丁又留他宴享,恩礼优渥,一连过了数日。季历便要辞回国去,文丁也不强留,点头允许。季历回到住所,正要起行,忽然住所被一彪兵马围住,为首一人,手捧文丁旨意,宣言:“周侯季历应羁留塞库,不得回国,其余人等,一概免究。“登时将季历拥出住所,把随来人众,尽数驱逐出境。
从人逃回周国,报上世子昌,世子昌一闻季历被执,忙召齐群臣商议营救之策。大家都是出于不意,束手无计,只得暂推世子昌摄政,一面搜求宝货美女,派人到商谢罪,请求放季历回国。周国本来不穷,又在屡战屡胜之后,珍宝美女俘来甚多,打点礼品十分丰富,火速赶到商都,献上文丁。满拟季历有功无罪,文丁见了许多礼物,必定怒解。谁知文丁并非贪财好色的昏主,他的幽囚季历乃是怕季历势力太强,并不是因为季历有罪;现在既已囚了,擒虎容易,纵虎艰难,岂肯放他回去,留下祸根?一任周使者怎样莲花妙舌,都无丝毫用处。季历囚在塞库,又气又愤,经过许多时间,知道文丁没有释放他的意思,起居饮食当然也不像在国内的舒服,渐渐地抱病不起,困顿而亡。
周接到季历凶讯,世子昌继位称侯。昌因为父亲季历被商囚死,更加尽心国政,励精求治,每日办理政事,接见贤士,忙到日中,还不暇进食,因此各处贤才多来周国。国势比季历在时,更加强盛。这时文丁已崩,帝乙继位,看见周日益强大,生怕因为季历的事情记恨,便极力拉拢,许将帝乙胞妹嫁昌为妻。周国虽然很强,究竟僻在西方,文物简单,没有商代雄据中原几百年的繁华。这次婚礼极尽铺张,在渭水搭了浮梁,迎娶帝乙的妹子。后来周得天下,追尊昌为文王,作乐歌诗赞美这次婚事,它说:
天监在下,(上天监视地下的人,)
有命既集。(选定了文王做天的儿子。)
文王初载,(文王刚刚明白事体,)
天作之合。(天就给他配合个好妻子。)
在洽之阳,(在洽水的南方,)
在渭之涘。(在渭水的旁边。)
文王嘉止,(文王知道有位贤明的女子,)
大邦有子。(是大国的女儿。)
大邦有子,(是大国的女儿,)
伣天之妹。(是天的妹子。)
文定厥祥,(聘定了吉祥的喜事,)
亲迎于渭。(文王就亲身去渭水相迎,)
造舟为粱,(把船连接起来做了浮桥,)
不显其光。(这难道还不显耀还不光荣?)
这首诗一直被后人沿用着,作为婚礼的赞美词句。像“天作之合“四字,就常常被用作贺人结婚的口语,新郎迎接新娘,叫作“亲迎“,订婚叫作“文定“,也都是引用这首诗里面的话。后来帝乙妹子到了周国,因病而亡。昌又把莘国的女儿作为继室,称为太姒。据说她十分贤德,并且美貌多才。周人又作诗来赞美她。这首诗也普遍地流传着,成了《诗经》的第一篇,名为“关睢“,它说:
关关雎鸠,(雎鸠和乐的声谱,)
在河之洲。(在河的洲上响着。)
窈窕淑女,(幽娴贞静的好女子,)
君子好逑。(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流之。(左边右边地去寻求它。)(用来祭祖先)
窈窕淑女,(幽娴贞静的好女子,)
寤寐求之;(醒着睡着都在追求她;)
求之不得,(追求她,追求不到,)
寤寐思服。(醒着睡着都在想她。)
悠裁!悠裁!(想呵想呵!)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睡也睡不着。)
参差荇菜,(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采之。(左边右边地去采摘它。)
窈窕淑女,(幽娴贞静的好女子,)
琴瑟友之。(弹起琴瑟来和她做朋友。)
参差荇菜,(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芼之。(左边右边地去拣择它。)
窈窕淑女,(幽娴贞静的好女子,)
钟鼓乐之。(打起钟鼓来让她快乐。)
由这几首诗,可以看出周人对这段婚姻的重视了。本来古时两国中间,通婚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周和商通婚以后,文化更加进步,骎骎和商并驾齐驱了。帝乙为了进一步联络感情起见,便任命昌为西伯,意思就是西方诸侯之长,地位在普通诸侯之上,双方往来得很是亲密。正是:
干戈玉帛寻常事,婚媾仇讎顷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