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泰元年(618 年)九月的洛阳城里,军队中意外地出现了一种病态的亢奋情绪。
起因是军中的巫师四处作法,宣传着一道可怕的消息:“周公托梦了,说下次攻打李密时,他会亲自来助力。军士们都应该努力杀贼,不卖命的,都会遭瘟疫而死。”
王世充军队里的骨干一向迷信鬼神,听了后便纷纷涌到王世充帐下,踊跃请战,低迷的士气又振作了起来。
其实这是巫师遵照王世充的指令,故意散布这消息,为的是激发士气。
王世充见人心可用,于是对将士们许下重赏,同时加紧修理器械。
靠这就能击败李密吗?好像还缺点什么。
王世充派人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个长得很像李密的人,秘密把他叫来,安排在自己身边。
一切准备妥当。九月初十,王世充率领挑选出来的两万精锐,从洛阳城里出来,向李密军方向开进。
李密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来的诸位大将们都神色轻松,只有裴仁基一脸凝重。
一坐下,裴仁基先建议说:“王世充全军出击,洛阳城必然空虚。我军只须扼守要道,使他不能东进。另外挑选三万精兵,直扑洛阳,王世充必然回军去救,等他回去,我军就走,等他再出来,我军再逼近洛阳。这样的话,他疲于奔命,而我军以逸待劳,这是稳胜之策。”
李密赞同,说:“您说得很对。如今王世充军有三个不可挡:第一,他军械精良;第二,他决心深入死战;第三,他粮食将尽,急于求战。我军只须在城中固守,使他求战不能,不出十日,就可拿到王世充的人头了。”
不料单雄信首先表示反对,说:“王世充军中,本来能战的兵就很少,被我军屡次打击,已经闻风丧胆。兵法说‘倍则战’,今我军比王世充军多了何止几倍?畏缩不战,岂不是让人笑话?”
李密还没说话,又有两个人站了起来,李密一看,是陈智略、樊文超。这两人原是宇文化及的手下,刚刚率部归顺。
这两个人说:“我们江淮战士,刚刚投奔魏公麾下,寸功未立,趁着这次机会,请让我们出战,保证一定打掉王世充军的锐气。”
这几个人一开头,在场的大部分将军都赞同出战,认为以瓦岗军目前的实力,跟王世充硬碰硬,击败他没问题。
见大家如此踊跃,李密便准备同意了。
裴仁基再三劝说,诸将又再三反驳。最后,李密决定:听大家的。
裴仁基痛心不已,跺着脚说:“魏公您一定会后悔的。”
以敢于直谏著称的魏徵此时也在瓦岗军中,他对郑颋说:“王世充军无粮,决心拼死一战,锋芒锐利,不宜硬拼。我军应固守不战,等他粮尽退兵之时,再出击追杀,绝无不胜。”郑颋说:“这只是老生常谈。”魏徵大怒,说:“这是奇策,怎么是常谈?”拂袖而去。
李密率军出击,第一仗就出师不利。
此时秦叔宝在养伤,程知节率领内马军与李密一同驻扎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驻扎在偃师城北。王世充先攻击单雄信,李密命裴行俨与程知节率兵驰援单雄信。
裴行俨一马当先,却不幸被乱箭射中,坠落马下。王世充军士来抢裴行俨,被程知节杀退,然后程知节抱起裴行俨,两人共骑一马撤退。背后王世充军士赶来,挺槊刺穿了程知节的身体,程知节是个绝世狠人,回身折断其槊杆,将来人斩落马下,才与裴行俨一同归营。
此时已是日暮时分,双方各自收军回营。
这一仗,李密军中除程知节外,还有孙长乐等十数名勇将受重伤。
这只是小接触,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
九月十二晚上,王世充秘密派二百多人潜入北邙山,埋伏在山谷之间。
九月十三清晨,天还没亮,王世充军已经吃过早饭了,全军列队。王世充策马检阅,用最大的嗓门喊道:“这一仗,并非只是为国之战、胜负之战,你我的生死,更是在此一战了!胜了,荣华富贵不住话下;败了,没一个人能活着。大家拼命吧!”
这支军队并无必胜的信心,却已有必死的决心。
反观瓦岗军这边,从李密往下,都有些轻敌情绪,李密甚至没有下令设置防御工事。
瓦岗军松松垮垮,出战迟缓,阵型还没排好,王世充军士已经冲杀了过来,他们大多是江淮一带的剽悍勇士,行动如飞,矫健异常。
不过瓦岗军也都是百战老兵,并没有被冲垮,双方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绞杀。
战斗正激烈时,王世充用上了事先准备的两个妙计。
他将那个貌似李密的人绑着,来到阵前,让士兵们大喊:“已经擒获李密了!”然后把那人斩首,把人头扔到瓦岗军阵中,这边士兵一看,确实像是魏公,心中已经乱了。
事先埋伏在北邙山上的二百骑兵,此时从山上直冲下来,势不可挡,冲到李密营前放火,一时烟火连天。
经这两件事干扰,阵前的瓦岗战士们信心动摇了,有个别士兵开始后退。一个人退了,旁边士兵的侧面就会暴露给敌军,也只好跟着退,很快就演变成了溃败。两军阵前,这一溃败就再也不可收拾了。
李密在中军,并不知道前军发生了什么,见前军大败而回,正要传令阻止,谁知这败退的兵潮太过汹涌,把李密的中军也冲乱了。
李密此时也无能为力了,率领麾下一万多人奔向洛口仓城。
走在路上,各路都传来了不利的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是:战前喊得最凶的陈智略等几个降将见形势不妙,再次阵前倒戈,投降了王世充。
第二个坏消息是:王世充趁势进攻偃师城,城中有人见李密败了,于是勾结王世充,将王世充军放了进来。城中的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人都被俘虏了。
第三个坏消息是:洛口仓城的守将邴元真已经向王世充乞降了。
正如前文所述,邴元真这人贪财,为小利可以出卖大义。曾经有人劝李密说:“元真不死,必为内患。”也有人明确报告说邴元真与王世充有勾结,李密半信半疑,还没来得及处理。
邴元真确实与王世充有勾结,听说李密兵败,往洛口仓城来了,就先派人去告知王世充,约他直奔洛口仓。
城中有人知道了此事,立刻飞马来报告李密。
李密在马上,听到这一消息,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毕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形势不利,李密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惊慌失措,认为还有败中取胜的机会。
李密与手下简单商议了一下,决定将计就计,先不惊动邴元真,让王世充应他之约而来,等王世充军一半渡过洛水时,来个半渡而击,全力冲锋,将渡过的这一半人马歼灭。
李密于是命全军埋伏在渡口附近,等待着王世充自投罗网。他同时派出侦察骑兵,告诫他们:一旦王世充军开始渡河,就回来报告。
不幸的是,这一队侦察骑兵却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他们发现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全都渡过了洛水。
形势更加严峻了,不过还没到绝望的时候,瓦岗军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在附近,如果他们来支援,胜负还不一定。这支力量的首领就是战前主张出战,喊得最凶的单雄信。
李密于是派人飞马去召单雄信一军,他们从开战到现在,还没有经过大战,力量还相当强大。
单雄信武艺高强,马槊用得极好,在瓦岗军中名头很响,得了个外号叫“飞将军”。但房彦藻把他的人品看透了,好几次劝说过李密,说单雄信是最容易叛变投敌的那种人,应该早点除去,李密爱才,实在不忍心下手。
致命关头,单雄信会不会来支援李密?
结果让李密大失所望,单雄信按兵不动,背叛了李密。
眼前剩下的这一万多人,都是刚刚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没有强援,恐怕不是王世充的得胜之师的对手。洛口仓是不能去了,邴元真肯定已经投降王世充了。李密明智地选择了撤退,退到了虎牢关。而虎牢关孤城无粮,并不是可以据守之地。守金镛城的王伯当见形势不妙,估计守不住,于是也放弃了金镛城,退守河阳城。
接连失去了偃师、洛口仓城、金镛城,下一步,李密将去往何方呢?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黎阳。黎阳现在由徐世勣镇守,粮食极多,兵马也不少,似乎是个理想的固守之地。
可是,想到单雄信和邴元真,李密心中又犹豫了。
这次遭遇大败,看起来好像是一连串的意外造成的。可是,这一切和杀翟让有没有关系呢?
在致命关头,出卖李密的两个人——单雄信和邴元真,都是翟让时代的元老。而徐世勣,同样是翟让时代的核心人物。
李密与部下商议,有人说:“杀翟让时,徐世勣几乎被砍死,如今我军失利前去,难保他不会起二心,到那时候魏公您就危险了。”
李密认为这话很有道理,危难关头,还是选比较安全的地方稳妥一些。
李密于是率军来到河阳,王伯当正驻扎在这里。一路上,士卒又逃亡了不少。
李密当年从淮阳逃命来到瓦岗一带,求遍各个山门,别人都不太搭理,只有王伯当始终对他礼遇有加,求见翟让也是王伯当介绍的,后来李密掌权,王伯当也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从无二心,这点李密是知道的。因此,一见到王伯当,李密多日来假装的坚强一下子崩溃了,带着哭腔对王伯当说:“兵败了!我害苦了诸君,应该自刎以谢罪。”说完拔剑就要自杀。
王伯当急忙抱住李密,放声大哭,旁边诸将也一起落泪。
哭过之后,李密渐渐冷静了下来,说:“如今,还有一条路可走,虽然这条路对李密不利,但诸君可保富贵。这条路就是去关中投奔李渊。”
武德元年(618 年)十月,李密率领残部两万多人,西入长安,投降了李渊。
此时的李密,虽然还残存有一定的实力,但投降李渊这件事标示着,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