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节
售卖帝王策

李密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将。他继承了父亲的封爵以后,用自己的家财救济亲朋故友,接待名士贤才,同时跟着老师学《史记》《汉书》,尤其喜欢兵书,随口就能背诵一段,一门师兄弟中就他最突出。《隋书 ·李密传》说他善于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以经世济民为己任。

杨广即位初期,有一次排列仪仗队,众人退下以后,杨广问大将军宇文述:“刚才左边仪仗下一个黑衣小儿,是谁?”

宇文述回答说:“是故去的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

杨广说:“这小儿眼神不同寻常,不要让他当侍卫。”

李密的前额高且方,双眼黑白分明,非常清澈,估计是他的眼神让杨广感觉不舒服,所以才这样说。

宇文述于是找到李密,对他说:“兄弟你这么聪明,应该以才学来谋取官职。这皇帝卫队里人又多,又尽是些琐碎重复的简单事情,不是你这种贤才待的地方。”

李密听宇文述这样夸自己,心里还很高兴。于是痛快地告病辞职,回家读书去了,基本不参加社交活动。

有一次他出门去拜访老师,骑了一头牛,在牛角上挂了一包《汉书》,坐在牛背上,手里还翻着看书。

李密正看得忘我,忽然后面有人喊:“哪里的书生,这么好学?”

李密回头一看,哎呀,这怎么碰上大人物了?赶紧下了牛施礼,自报家门。

这人正是杨素,在朝中是第一显贵,李密这个曾经的仪仗队军官当然认识他。

原来,杨素走在路上,看见李密骑牛看书,就骑马从后面追了上来,问他读的是什么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籍传》。

杨素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就和他聊了一会儿,不禁大为赏识,就把他请回家,介绍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见识,你们兄弟几个都赶不上。”杨玄感听了老爹的话,从此对李密很尊重,认真结交这个朋友,两个人可以算是抹脖子的交情。

杨素帮杨广谋到太子之位,又帮他顺利登基,便自以为功劳比天大,对杨广的礼数不太周到,这让目空一切而又好面子的杨广心里很不满。杨素死后,杨广曾对近臣说:“假如杨素不死,早晚要被我灭族。”这话却被杨玄感知道了。

杨玄感世代显贵,朝中大臣很多是他父亲的旧日手下。他的政治势力很强,知道杨广爱猜忌别人,因此心中一直很不安,又见杨广不得民心,便心生造反之意。

大业九年(613 年),杨广第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负责漕运,杨玄感便趁此机会,在黎阳起兵造反了。黎阳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那时候,黄河还从黎阳流过,黎阳是个水陆交通的交汇点,因此隋朝廷在这里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仓库。

杨玄感造反,他最主要的谋士就是李密。

可惜杨玄感的才能不足,他没有采纳李密的上策和中策,反而采取了下策,围攻洛阳。

事态发展果然不出李密所料,大军久攻洛阳不下。杨玄感虽然很得人心,来投奔的人很多,但洛阳还是没有攻下来。杨广在辽东,听到消息,抛弃一切军资器械,急速赶回。杨玄感于是转而采用李密的中策,准备西行进入关中,但为时已晚,半路被隋军主力追上。双方大战一场,杨玄感军大败。

最后,杨玄感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便对弟弟说:“我不能受人羞辱,你砍死我吧。”他弟弟先杀了他,然后自杀但没死成,被隋军擒获,后被车裂,他们的其他兄弟也都被杀,杨素一门于是灭绝了。

李密命大,没有死在乱军之中,他准备偷偷潜回长安,却在路上被抓了。当时杨广在河北高阳,就下令把李密押送到那里去。

一同被押解的还有很多人,李密对他们说:“我们到了高阳,肯定会被剁成肉酱。现在在路上,还可以想点办法,怎能乖乖地被他们送到油锅里去?”这伙人都表示要听李密的。

这伙人身上金钱都不少,李密让拿出来,给押解的人看,说:“我们死的时候,麻烦您用这些给我们买棺材,剩下的就报答您的恩德了。”押解的人贪财,答应了。一出潼关,每天晚上歇脚的时候,李密就拜托他们买来酒肉,大家一块儿喝。本来是去送死的悲伤行程,竟被李密他们搞成了欢乐旅途,押送的人也渐渐与他们一起欢饮。

到了邯郸的一处驿站,这天晚上,押送的人都喝醉了。李密等七个人没醉,互相打开械具,找来工具把土墙挖了个洞,成功逃脱了。

脱逃以后,李密去投靠当时盘踞在平原县的强盗头领郝孝德。郝孝德没有什么大志向,也没有什么见识,并不把李密当回事,李密只好离开。

这一段时间是李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连饭都吃不饱,到了削树皮吃的地步。向南流落到了淮阳,他化名刘智远,在一个村子里招了几个学生,当起了教书先生,勉强养活自己。

在这里待了几个月,李密心中郁闷,写了一首诗:“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这首诗,文采还是很可观的,大意是:远眺荒村,感慨良多,穷途之人,泪下沾襟。遥想秦汉之时,萧何、樊哙之流,本是市井之人,只因为机遇巧合,便成就千古美名。比起古代雄杰,我这样虚度此生,真令人羞愧不已。

李密写完这首诗,反复吟诵,泪流满面。有人看出来他不是一般人,便到淮阳太守赵佗那里告发,赵佗派兵来捉拿,李密幸运地逃脱了。

李密实在没地方可去,只好去投奔妹夫丘君明。丘君明不敢把他藏在自己家里,而是安排他住在游侠王秀才的家中。王秀才敬重李密,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谁知人心难测,丘君明的侄子竟然前去官府告发,官府又派兵来捉拿,幸好李密当天不在家,又一次侥幸逃脱。但可惜的是,丘君明、王秀才都因此事被杀了。

李密痛定思痛,分析自己的处境:天下之大,已经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只能继续造反了。

当时黄河南北、山东一带,造反的队伍无数,李密便逃亡到这里,挨个求见诸如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头领,向他们兜售打天下的策略,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感兴趣。

李密并不气馁,他冷静分析,认为周围这伙强盗里,实力最强的要数瓦岗寨的翟让了,也许自己的策略会对他有用,那么就去投奔他吧。

李密于是拜托王伯当把自己引荐给翟让。

翟让是韦城县人,这个县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东南,隶属于东郡。东郡的治所在滑台城,在今天的滑县以东。翟让本来是东郡的执法系统的官员,犯了死罪,被关在监狱里。狱吏黄君汉看他是一条骁勇好汉,夜里偷偷对他说:“天时人事,也许可知,你岂能白白死在狱中?”

这话令翟让惊喜不已,立刻说:“翟让现在只是圈里一头猪,生死都听您的。”

这黄君汉也是个真汉子,当即就打开械具,让翟让快点逃走。

翟让却对黄君汉跪下了:“翟让有幸,遇到您这样的好人,真是再生之恩。只是我逃走了,您怎么办呢?”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黄君汉却火了,说:“我看你是一个大丈夫,能救万民之命,所以才不怕危险放你走,你怎么反而像一个小女子一样在这里哭哭啼啼?你只管去大干一番,不用担心我。”

翟让并没有跑远,就近在东郡境内的瓦岗寨扯旗造反了,这瓦岗寨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南部。

翟让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本郡的豪杰纷纷来入伙,其中就有单雄信和徐世勣(jì)。

单雄信,骁勇矫健,善用马槊(shuò),带领了一帮少年来跟着翟让造反。马槊是一种骑兵使用的武器,类似于加了长木柄的短剑,可劈可刺,威力很大。

徐世勣就是《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原型。他是离狐县人,离狐县就是今天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隋代归东郡管辖。徐世勣当时只有十七岁,已经有勇有谋了。他劝说翟让:“您和我都是东郡人,很多人与我们都互相认识,不宜在此地抢劫。荥阳和梁郡有汴河流过,过往商船很多,足够我们抢了。”翟让听了他的,带领队伍专门在这两个郡内抢劫往来的公私船只,收获很多。手里有钱了,来投奔的人就更多了,很快就达到了一万多人。荥阳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梁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南。

翟让、单雄信、徐世勣,是早期瓦岗军的核心人物。

李密见到了翟让,却并没有得到翟让的重视。李密于是主动请求:“我到您这里来,没有一寸功劳,心里很惭愧,因此愿意替将军您去游说周围的小股人马,让他们来归顺您。”

翟让勉强答应了,其实心里并没指望李密什么。

李密前往各个山头,游说各位头领,凭着李密的口才,又加上翟让的威名,所到之处,竟然全都愿意归顺。

李密这事办得不错,带回来了不少人。翟让很高兴,愿意认真地听他说话,跟他商量事情了。

李密趁着这机会,又开始售卖他的帝王之策了。他说:“昔日刘邦、项羽都是由普通百姓做了帝王。现在的形势是皇帝昏聩,百姓怨恨。朝廷征讨高句丽耗尽了精锐军队,突厥也不再与我国和好。皇帝撂下洛阳这个烂摊子不管,去了扬州,正是新的刘邦、项羽成事的良机。以您的雄才大略,兵马精锐,攻下东西两京,除掉暴君,替代隋朝,应该不在话下。”

这前景描述得够美好了,然而翟让一句话,却给李密泼了一盆冷水。翟让说:“我们这一伙人,只能算是强盗,躲在草莽中苟且偷生。您说的这些话,是我不敢奢望的。”

李密的宏大计划再一次遭受了挫折,他感到十分郁闷。 unHSPThWFlzyIO6wSKsULCSHWF3Yviz6/WCF+GFf8dlkIWqBJmssbVvJl1A84Z9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