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曾经是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女儿,因她的关系,驸马房遗爱也被唐太宗另眼看待,待遇比其他女婿都好很多。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通,被唐太宗知道后,腰斩了辩机,对公主好一顿训斥。公主改悔了吗?没有,且从此她对父亲有了怨恨。唐太宗死时,高阳公主没有一点悲伤神色。
这位公主,确实彪悍非常。当年辩机在公主的封地搭建草庐修行,公主与房遗爱一起打猎到了这里,一眼就爱上了辩机,当下就命人在辩机的草庐里设置床帐,与辩机恩爱一番。房遗爱有什么反应?一句话都没敢说。
辩机死后,公主又有了几个情人,还都是和尚、道士之流,私生活可谓混乱之极。
除此之外,公主还与大伯子房遗直有矛盾。房遗直是房玄龄长子,父亲的遗荫大都落在他头上,封官、袭爵都落在他头上,实际上他也曾经主动提出把官位让给弟弟房遗爱,是唐太宗不允许。
可高阳公主不管这些,只管指使房遗爱去诬告哥哥。
这官司让李治来断,李治也搞不清谁是谁非,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这兄弟俩都贬到外地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才召回朝廷。
回来以后,房遗爱两口子心里对李治就有了怨恨,渐渐地与另一个同样心存怨恨的人勾搭上了。此人就是大将薛万彻。
别看薛万彻打仗很勇猛,这家伙其实是个蠢人。他年轻时因为太蠢,连新婚妻子都感到羞惭,几个月不和他坐在一起。他妻子可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是唐高祖的女儿丹阳公主。
当时唐太宗知道了此事,为了融洽他们的夫妻关系,特意办了场宴会,把所有的驸马都招来喝酒、玩游戏,故意让薛万彻赢得头名,太宗解下佩刀赏给他。丹阳公主这下有了面子,才让薛万彻与自己同坐一辆车回家。
薛万彻曾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率军攻打高句丽,立下大功。但因为他在军中盛气凌人,回来后被部下告发,得到了一个免职流放的处分,好在后来被赦免,回到了京城。
薛万彻与房遗爱都对现状不满,言语投机,因此交往密切。他们在一起密谋说:“如果有机会,我们就推荆王为皇帝。”
荆王李元景是唐高祖第六子,他的女儿嫁给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故而也与房遗爱有来往。按辈分和大小来排列,他是此时在世的李唐皇族里排第一位的亲王。他曾经对别人说过,他梦见自己手抓日月。这可是帝王的象征!如果他是个小心谨慎、毫无野心的人,这话是打死也不会说出来的。
房遗爱当年也参与过魏王李泰谋求上位的事。当时在李泰的集团里,还有一个房遗爱的好朋友,这就是柴绍的儿子柴令武。
柴令武娶的是唐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他本来已经外放到地方任刺史了,但因为贪恋长安这个花花世界,不想去就职,便借口巴陵公主有疾,留在长安陪公主求医。
房遗爱这次把柴令武拉进了他们这个小集团里,这个阵容算起来由一位亲王、三位驸马和两位公主组成。为什么只有两位公主?因为从所有记载来看,薛万彻的妻子丹阳公主并未参与此事。
这个小集团的政治目标就是拥护李元景当皇帝,但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只是计划在“天下有变”的时候把李元景推上皇位。然而在王权社会,这已经是谋反大罪了。
高阳公主把唐太宗和李治的惩戒没当回事,依然一门心思要除掉房遗直,于是她又让人去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
房遗直也受够了,直接去向皇帝告发自己的弟弟和弟妹,说:“他们罪恶太多,臣只怕他们连累了房家满门。”
李治对这兄弟俩的事情也很烦,便派出“镇国神器”长孙无忌去调查此事,希望这次把他们的曲直彻底搞清楚,以后自己就不用再为这事伤脑筋了。
房遗直并不知道弟弟和弟妹在谋反,他告状的内容,只是他们的一些别的罪状。但长孙无忌是何等人,到了他手里,任何蛛丝马迹都别想逃过。他把所有相关人员挨个审问,连哄带吓,竟然问出了一个惊天消息,就是那句“拥护荆王登基”的话。参与者都有谁?也彻底问清楚了。
但在长孙无忌眼中,这案子绝不能就这样结束,正好可以借机除掉吴王李恪。
李恪什么时候得罪了长孙无忌?他没得罪,他父亲唐太宗替他得罪的。
那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以后,曾经在长孙无忌面前试探过用李恪换掉李治的可能性,虽然最后在长孙无忌的竭力反对下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已经为李恪埋下了祸根。
李恪英气逼人,文武全才,在朝野声望很高,很得人心。本来这些都是优点,但在长孙无忌眼中,这些都是他该死的原因,因为他可能会对李治的皇位产生威胁,所以长孙无忌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断了拥护他的那些人的希望。
李恪与长孙无忌是对头,这事房遗爱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那年太子李承乾谋反集团的成员之一纥干承基为了活命,主动告发了李承乾的政变计划。后来除李承乾外,那个小集团的其他人都被杀,唯独纥干承基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封官赐爵了。
于是房遗爱招供:吴王李恪是他们的同谋。他希望能借这个立功,如同纥干承基一样保住性命。这个招供,是不是长孙无忌指使的?不得而知。
长孙无忌把整个案件上奏给李治后,年轻的皇帝一看奏章,眼泪就下来了,对大臣们说:“荆王是我叔父,吴王是我兄长,我想替他们乞讨一条活命,可以不?”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兵部尚书崔敦礼站起来反对——这几年,太尉长孙无忌的意见往往比皇帝的意见更受大臣们尊重。
李治没有办法,只好含泪同意了对这几个人的处理意见,具体是: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赐自尽,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斩首。
房遗爱没能如愿以功抵罪,依旧落得个身首两处的下场。
柴令武事先逃脱,逃到华阴,无路可走了,自杀身亡。
薛万彻临刑之前,大声说:“薛万彻大好健儿,留着为国家效力不是更好吗?怎能因受房遗爱牵连就杀掉?”监刑的人没有回答他的话,也没人替他去转奏。
薛万彻并非怕死之人,临死之前,英雄气概依然不减,自己脱下衣服,让行刑的人快点动手。刽子手没见过这样的人,吓得手都软了,第一刀砍下去,竟然没砍断脖子,薛万彻瞪眼吼道:“为何不使劲?”刽子手连砍三刀,才杀死了薛万彻。这是永徽四年(653年)二月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稀里糊涂也跟着倒了霉。李恪的同母弟弟、蜀王李愔(yīn)废为平民,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流放交州(今越南河内附近),房遗直贬为边远地区的县尉,对房玄龄的官方祭祀也被取消。
李道宗、执失思力、宇文节因为与房遗爱平日有来往,流放岭南。
李道宗此时身体欠佳,担任的是太常卿,这是个主管礼乐、祭祀的官,地位崇高但比较清闲。他此时百战归来再读书,一心钻研学问,尊重贤才名士,不因自己的地位而轻慢任何人,与李孝恭两人备受当时舆论称赞,但他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私交不好,有些小矛盾。
李道宗蒙冤,心中愤恨不平,在去岭南的半路上病死了,死时五十四岁。唐太宗当年评选的当世三位名将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这次一下子死了两位。
突厥将军执失思力也是为大唐建有功勋的人,娶的是唐高祖的女儿九江公主。他曾经担任过李道宗的副将,也不是长孙无忌、褚遂良阵营中的人。
执失思力本来是要被处死的,李治念他战功卓著,改为流放岭南。他妻子九江公主不忍分离,自愿放弃荣华富贵,跟随他到那荒蛮之地去受苦。公主后来病死在当地。
宇文节是此时宰相队伍的成员,房遗爱案发后,为房遗爱说过好话。
李恪是这事里面最冤枉的一个,平白无故祸从天降。被逼自尽之前,他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假借皇命,偷窃大权,陷害良善。社稷宗庙有灵,一定会令他灭族!”
长孙无忌陷害李恪,是为了替李治去掉一个潜在威胁,但是,李治未必认可。
李治这人比较仁爱,登基以后,对兄弟们挺不错,比如说对李泰,为李泰设置属官,车马服饰、饮食用具等都供应得丰富精美。在房遗爱谋反之事暴露的前两个月,李泰刚刚去世,李治还因此取消了元旦日的朝贺,以表示对李泰的哀思。
李治保不住吴王李恪,是因为他此时不敢对抗长孙无忌,而且还在一件重要事情上有求于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