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节
三箭定天山

刘仁轨在百济孤城困守的时候,曾经给李治写过一份奏章说:

臣看到近年征募的士兵,笨拙瘦弱的多,矫健勇壮的少,又都衣服残破,无心作战,只想回国。臣问他们:“先帝时期,招募兵士,百姓人人都想从军,甚至想自备衣服粮食跟从大军出征。为何今日的士兵都这样了?”他们都回答说:“今日的官府与先帝时不一样了,人心也不同了。那时候战死疆场,地方官会派人祭奠,抚恤很厚,还赠官爵给死者子弟。如今士兵出征,官府无人记录,死了也没人理睬。所以如今征兵,有钱人、与官府有关系的人都能逃避,穷人、没办法的人只好流泪上路。上次苏定方将军破百济、攻平壤,当时军官们许下重赏,谁知回国以后,只听说追究责任,没听说兑现奖赏。回家以后,州县官员还要继续找麻烦。我们在国内时,已经听说有自残而躲避征兵的人了。”

臣听到这些话,心里大为担忧。陛下想消灭高句丽,必须依靠士兵同心同德、奋勇杀敌。如今士气都这样了,谈何成功?请陛下从今往后严明赏罚,慰劳军士。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恐怕师老兵疲,再无成功之日了。这种逆耳之言,可能没人对陛下说过,臣只能冒死对陛下直言。

刘仁轨的这封奏章,暴露了李治统治时期的实情:虽然看起来李治还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唐太宗时期相比,此时的内政开始失去清明,行政效率开始下降,官民矛盾开始加深、加剧。

因此,从李治统治的中期开始,一些归顺大唐很久的少数民族又造反了,而朝廷对他们的军事行动也出现了几次重大失败。

龙朔元年(661年)十月,北方臣服已久的回纥部落造反了。

回纥在归顺的这段时间里,多次为大唐出兵。李靖讨伐吐谷浑,程知节、苏定方等讨西突厥,都动用了大量的回纥骑兵,此时他们的首领婆闰对大唐是很忠心的。

就在苏定方围攻平壤的那段时间,这位忠心的首领死了,继位的是他的侄子比粟毒。这位新首领一上台,就联合先前已经反叛的同罗、仆固部落,入侵大唐边境。

听到这消息,李治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将,这一路是主力;另一路由鸿胪卿萧嗣业任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将,分兵两路前去征讨。

郑仁泰的资历很深。当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就是随着唐太宗进宫埋伏的九位亲信之一。

出兵之前,李治在内殿为郑仁泰、薛仁贵等设宴送行。酒喝到高兴处,李治说:“传说古代的神箭手能射穿七层铠甲,我觉得不可信,能射穿五层已经是神人了。听说薛卿善射,你来试试。”说完命人把五层铠甲摞在一起。

薛仁贵毫无难色,开弓就射,一箭洞穿。

李治大为惊讶,称赞不已,另赐给了薛仁贵一副好甲胄。

大唐兵马开到前线才知道,反叛的不止三个部落,而是原来总称铁勒的九个部落全体。这九个部落联合起来,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在天山一带阻击唐军。

这个天山,并非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而是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古代也称为燕然山。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在石头上刻下记录功绩的文字,史称“燕然勒石”,说的就是这里。

铁勒军与唐军对阵,先派了几十个矫健勇士,在唐军阵前耀武扬威地挑战。不过他们也还比较机灵,估摸着唐军的弓箭射不到这里,才敢这么放肆。

薛仁贵默不作声,驱马从阵中出来,连发三箭。

对面的铁勒勇士看见薛仁贵发箭,刚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弓弦响了三下,什么也没看清,这边就有三个人掉落马下了。

薛仁贵这箭不光是准,而且射程远,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弓箭射程。

这三箭震慑作用太大了,剩下的那些勇士,当场傻眼,跑是跑不脱了,只好下马投降,后面的大部队见状,顿时如鸟兽散。薛仁贵纵兵追击,擒获无数,其中有三个仅次于可汗的高官。

如何处理那些下马投降的勇士?薛仁贵此时暴露了他残忍的一面,把那些人全都活埋了。

薛仁贵军完成了任务并凯旋,军中有文艺才能的人编了一首歌,其中两句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大唐军队一路就这么唱着回来了,豪迈之极。这首歌也风行一时。

可惜的是,薛仁贵立下这等大功,最后不但没升官,还差点坐牢,原因就在郑仁泰身上。

主将郑仁泰是和薛仁贵分开行动的。他运气好,碰上的是思结、多滥葛等部落,这些部落战斗力不强,据守燕然山,见唐军来了,一箭未发便投降了。

谁知道郑仁泰等人贪财,纵容军士杀害这些部落的人民,抢劫他们的家眷和财产。这些可怜的部落只好逃命,郑仁泰派人去追,竟然吃了败仗。

郑仁泰到手的大功飞了,气急败坏。刚好侦骑回来报告说发现了一大批敌军的辎重部队,郑仁泰于是带领一万四千轻骑兵,不顾一切地去追,穿越大漠,一直追到仙萼河(今天蒙古国西北的色楞格河),连一只羊都没有见到,更别提什么辎重了。

这下惨了,这支唐军粮食吃完了,在返回的路上又遇到大雪,士兵们又冷又饿,只好杀马充饥,马吃完了,就吃人,士兵互相杀害,等回到唐境,只剩下八百人了。

回到朝中,郑仁泰被御史弹劾说:“郑仁泰杀害降兵,造成二次叛逃,又不珍惜士卒,不计算军粮,致使军士死亡殆尽,骸骨满路,兵器甲胄都留给了敌人。我大唐开国以来,未曾有如此惨重的损失。”

这位御史还把薛仁贵也弹劾了,说:“薛仁贵在其所部,纳贿贪淫,专横跋扈,虽然有小功劳,抵不上这次的损失。请陛下允许,把这二人都下狱审问。”

这御史说薛仁贵“贪淫”,是因为薛仁贵在部曲中纳了个小妾,收了些贿赂。本来这些事,御史是不会专门弹劾的,但因为要弹劾郑仁泰,就把薛仁贵也捎带上了。

按说这事无论如何都得处罚一下了,可李治说了个“以功赎罪”,把郑仁泰和薛仁贵都释放了。

大唐遭遇这么惨重的损失,仍未平定铁勒九部,这事还得再派人去。

有人站出来自告奋勇了:“臣愿意去!”这是契苾何力。他刚刚与苏定方一起撤了平壤之围,从高句丽撤军回来。契苾本身也是铁勒部落之一,契苾何力去办这事,挺合适的。

李治问:“卿需要多少人马?”

“五百骑兵。”

满朝大臣都以为听错了。

契苾何力不慌不忙,说:“臣不是去征讨,臣是去安抚。”

见契苾何力说得很有信心,李治便说:“将军刚立下大功,未曾休息,又得辛苦走一遭了。”然后发下诏书,命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试试。

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契苾何力带着五百骑兵来到漠北,深入铁勒腹地。铁勒人大惊,以为唐军大部队又来了。契苾何力安慰他们说:“朝廷知道你们都是被胁迫的,反叛的罪在酋长、大官,只要抓到他们就行了。朝廷可以赦免你们的罪。”

铁勒人大喜,将这消息散布开去,各部落人民纷纷绑了他们的酋长和高官送至契苾何力这里,一共有二百多人。契苾何力数说了这些头领的罪责,将他们斩首,劝其余的民众继续安居乐业,这下铁勒九部才安定下来了。 4NY0GX63FXb+DBLJ4e3n8KP9cMY0715XDklsozmdvUFnzHZ/0wwV8gw4Rql5p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