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不知道姓名的女婿

太平公主等人只知道李隆基身边有刘幽求、张说和张暐等心腹,却不知道还有个王琚(jū)。

王琚是个官宦子弟,父亲死得早,叔父在武则天时期曾官居中书侍郎。

王琚小时候就很聪明,做事很有谋略。他二十来岁的时候,结识了王同皎、周憬、张仲之等人,王同皎对他非常器重。他们几个人意气相投,常在一起欢宴。

到了武三思专权的时候,王同皎几个人在一起谋划除掉武三思,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让王琚去当刺客,找机会暗杀武三思。

王琚当时没有丝毫犹豫,慨然答应了。

谁知事情还没有发动,王同皎等人就被宋之问兄弟告发,壮志未酬身先死。

宋之问兄弟偷听到的只是王同皎、周憬、张仲之等人骂武三思的话,并不知道还有王琚参与其中,所以王琚侥幸漏网。

王琚变换姓名,急急忙忙逃跑到扬州,在一位富商家里佣书,就是干一些抄书写字的工作。后来这富商看出他不是一般人,便把女儿嫁给他,并资助他钱财。

这样过了四五年,忽然有一天,从长安城中传来了消息:李隆基发动政变,杀光了韦皇后的同党,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而这位新皇帝上台没几天,就下令将武三思剖棺暴尸了。

王琚这才对岳父和妻子说了实情,于是整理行装,和妻子一同前往长安,岳父又给了极多的盘缠。

王琚来到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和尚普润。

普润就是唐隆政变前,替崔日用给李隆基传递消息的那个和尚。因为此事立功,他可以出入李隆基的住处。

这普润常与王琚一起谈论天下大事,王琚总是有不凡的见解,令普润大为钦佩。

普润于是在李隆基面前多次说起王琚。李隆基听了和尚转述的王琚的那些观点,也认为这是个人才,便向吏部推荐了王琚。

过了段时间,吏部选派王琚到诸暨(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担任主簿。因为是李隆基推荐的,王琚得以到东宫去向李隆基致谢。这个机会难得,王琚便精心设计了一个开场白。

王琚来到东宫,按照礼仪,他应该弯腰快走,可他偏偏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大剌剌地慢慢走。

旁边的宦官见了,小声提醒说:“注意你的仪态!太子殿下在帘子里面呢。”

谁知王琚不但不改,反而大声说:“当今世人只知道有太平公主,谁还知道有个太子?”

李隆基在帘子里面听到这话,立刻明白:这位王琚是个像苏秦、张仪一类的纵横家,便命宦官召王琚进来。

王琚一进来,行过礼,李隆基让他坐在客位,向他请教那句话的意思。

王琚先抛出一个问题,说:“殿下您有挽救社稷的大功,对圣上又忠孝无比,为什么天下人却只知道太平公主?”

不等李隆基回答,王琚自己解释说:“殿下诛杀韦氏,之所以容易,是因为韦氏智慧不足,亲自毒死了先帝,失去了天下人心。而太平公主则不同,她是则天的女儿,极具权谋,手段凶狠,又善于拉拢人心,朝中大臣大多向着她。主上因为她是唯一的妹妹,对她的错误一概宽容。我虽然见识浅短,却也为殿下深深担忧。”

这话戳到了李隆基心中的痛处。他立刻让王琚走近一些,和自己坐在同一个榻上,流着泪说:“四哥心地仁慈,手足只剩下了太平公主一个。我想在他面前揭穿太平公主,却怕他不高兴;闭口不言吧,太平公主又步步紧逼。我这个做儿子又做臣子的,实在是无计可施啊。”

这话里的四哥,是李隆基对他父亲李旦的称呼。

王琚回答说:“您作为太子,对父亲的孝与常人不一样。您最大的孝,应该是稳固社稷、安定百姓。昔日汉朝时的盖长公主,是汉昭帝的姐姐。汉昭帝当时年幼,盖长公主对汉昭帝有抚养之恩。后来盖长公主与上官桀等人谋害执政的霍光,汉昭帝为了国家大计,还是忍痛除掉了她。如今殿下您为国家立过大功,又位居太子,太平公主虽然是您的姑姑,可她对您有非议,这已经是很不应该的,更何况她还把持朝政,遍植亲信。朝中支持您的,只有刘幽求、郭元振、张说等两三个人。殿下您势单力孤,太平一党,必定有替换您的打算。至于怎么样对付他们,形势时刻在变,却不是眼下一句话就能说清的。”

李隆基听到这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把王琚留在自己身边了,便问:“你有什么别的才能,可以作为留在我身边的借口?”

王琚回答:“我能炼丹、善嘲咏,这方面的才能可以比得上那些说唱艺人。”原来他是个谐星。

李隆基说:“好,我立刻就上书,请求任命你为我的属官。”

这样,第二天,王琚就成了李隆基的侍从之一,每天与李隆基的几个弟弟、李隆基的发小姜皎等人,一同陪着李隆基出入。李隆基与王琚相知恨晚,十分亲密,以好友对待,称呼他为王十一(王琚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十一)。

如前文所述,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刘幽求、张暐等人谋划用武力解决太平公主一党,却因为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计划被泄露了,刘幽求、张暐远去岭南,张说也外放到了洛阳。

太平公主等人以为李隆基的谋士都被撵走了,也放心一些了,他们哪里能想到李隆基身边又有了一个王琚。这个看似嘻嘻哈哈,负责搞笑的家伙,其实是个心机深沉、权谋无比的纵横家。

这时王琚已经被李隆基提拔为中书侍郎。他估计太平公主等人也在准备武装行动,因此对李隆基说:“事情危急,不能不动手了!”

李隆基身边,有他的两个弟弟和姜皎等人,但能制定方案的此时只有王琚。李隆基和王琚便商定了一个计划。

在洛阳的张说也坐不住了,派人送来了一把佩刀,这意思很明显,是要李隆基当机立断。

崔日用此时已经完全投靠了李隆基。他借着一个机会,偷偷对李隆基说:“太平公主谋反已有很长时间了。陛下以前只是太子,当时想除掉他,还需要动动脑子。如今您已经是皇帝了,只要发布一道诏书,谁敢不听从?您这么犹豫不定,万一他们得手,可就后悔莫及了。”

李隆基回答:“你说得很对,但是我怕惊吓了太上皇。”

崔日用说:“天子真正的大孝,在于替太上皇安定四海。您隐忍不发,那伙人一旦得手,李唐社稷都不存在了,您再想尽孝,还有机会吗?眼下最好的方案是先控制住北门禁军,然后抓捕太平公主一党。这样,就不会惊吓到太上皇了。”

经崔日用这么一说,李隆基坚定了发起武力行动的决心。 NWkU8kittj4PNBSUgQocAOfFz/A3HnchXVyHRdnJvNUzuVhTznDsoP3P+z51LO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