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6节
武街之战

开元十四年(726年),突骑施可汗的夫人派人带着一千多匹马,来到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请求交易。

这位可汗夫人,是西突厥斛瑟罗可汗的孙女,李隆基封她为交河公主。她嫁给了苏禄。

来交易的使者对安西都护杜暹宣读了交河公主的命令,杜暹大怒,说:“阿史那家的女儿凭什么命令我?”说完把这使者打了一顿,扣留了下来。

刚好此时下起了大雪,城外的一千多匹马无处栖身,全都被冻死了。

苏禄听到这消息,大怒,发兵攻打安西四镇。

杜暹在苏禄发兵之前就已经接到调令,返回朝廷了。接替他的人够倒霉的,兵力不足,只保住了龟兹城,其他几镇的人马物资全被苏禄夺去了。

杜暹入朝以后,被任命为宰相。苏禄听到这消息,害怕了,又派使者来求和。于是,大唐与苏禄的这一次冲突很快就过去了。

开元十八年(730年),苏禄派使者来朝见李隆基,李隆基在长安的丹凤楼为使者设宴,结果在排座次的时候,发生了争执。

当时后突厥还没有灭亡,他们的使者也受邀参加这次宴会。这位突厥使者说:“突骑施小国,以前对我们称臣,现在不能坐在我的上首。”

突骑施使者也有理由:“今天的宴会,本来是为我设的,我是主宾,我不能坐在你的下首。”

李隆基便命两位使者分坐东西两边,都是第一位,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次礼仪纠纷。

其实突骑施使者面对突厥使者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心理优势的,因为突厥始终没有娶到大唐公主,而苏禄娶的虽然是突厥女子,但好歹是有大唐公主的封号的。

娶公主这事,虽然荣耀,但娶多了也有坏处。

突厥、突骑施可汗的妻子名号叫可敦。苏禄有三位可敦,分别是吐蕃、突厥和大唐的公主。

可是,可敦多了,苏禄政权的日常开支也大幅增加了。

苏禄早年生活简朴,每次作战的战利品,都分给部下,自从有了三位可敦,缴获的财物就自己留下了,这让部众们心里很不满。

偏偏这时,苏禄中风了,有一只手伸展不开了。

这下,苏禄手下的各部落渐渐有了背离他的意思。

但苏禄铺开了这么大的摊子,日常开支的来源全靠战争抢劫,他停不下来了。开元十九年(731年),他又在今撒马尔罕附近与阿拉伯军大战一场,重创了对手。

然而,到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苏禄被阿拉伯军队打得大败。

这次失败,加速了苏禄手下的反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苏禄手下最强大的两个部落趁夜晚袭击并杀了苏禄。

此后这两个部落又互相攻击,其中投靠大唐的一派,派人去请求大唐安西都护盖嘉运支援。

而另一派,拥立苏禄的儿子为新可汗,称为吐火仙可汗,占据碎叶城。

突骑施种族内部,还分为黄姓和黑姓,黑姓的可汗占据怛(dá)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与吐火仙可汗联合对抗唐军。

盖嘉运的军队一到,顺利生擒吐火仙可汗与黑姓可汗,将他们押回长安献俘,威震西陲。

先前臣服于突骑施的西域各部落,急忙表态要归顺大唐,李隆基命把他们都安置在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区内。

此后黄姓和黑姓自相残杀,都表态臣服于大唐,大唐的西域战线基本没有了压力。

高宗李治时期以后,在大唐的各个邻居中,最难对付的是吐蕃,他们曾经给大唐带来了重大的创伤。

李隆基登基的第三年,即开元二年(714年),吐蕃对大唐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入侵。

吐蕃的这次入侵,其出发地是黄河上游的九曲之地,就是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南的黄河以西地区。

这个地区本来是大唐的,中宗时期金城公主远嫁吐蕃,送亲的大臣叫杨矩,吐蕃向杨矩讨要这块土地,说是要把这地区作为金城公主的封地。杨矩便向李显建议,把这个地区无偿让给了吐蕃。

其实吐蕃人居心不良,这个地区水草丰茂,非常适合放牧、驻军,又与大唐边境接近,是一块战略要地。

吐蕃在这次入侵之前,充分展现了他们毫无信誉的作风。

开元二年(714年)的五月二十三,吐蕃的相国致信大唐宰相,请求大唐派老臣解琬前去青海一带,勘定两国的边界,然后缔结合约。

解琬此时已经退休,李隆基把他从家里请出来,让他去走一趟。他给李隆基上了一封奏章,说:“吐蕃肯定是在阴谋作乱,请陛下先调集十万军队,集结在秦州、渭州等地,做好防备。”秦州、渭州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定西市陇西县。

这勘定边界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六月十一,吐蕃的宰相就来到长安,献上了他们拟定的友好盟约文本。

其实这只不过是吐蕃在发动军事行动前的骗招。到了八月,吐蕃的十万大军就从河西九曲地区出发,占领了兰州,并攻击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一带,掠走了大唐在此地放养的大量军马。

杨矩听到这个消息,对自己当时把九曲地区让给吐蕃的行为痛悔不已,羞愤之下,选择了自杀来谢罪。

李隆基上了吐蕃的当,盛怒不熄,他发誓以后绝不与吐蕃和谈,并派薛讷前去迎战。

薛讷刚刚在幽州方向败给了契丹,被削除了一切官爵,但李隆基知道他的能力,派他以白衣身份代理陇右防御使,又指定郭知运和王晙担任他的副手,命他们带兵去抗击吐蕃。

解琬先前提出的调集十万大军的建议,李隆基还没来得及实施,此时只好紧急行动,大规模招募勇士,直接开到陇西前线,由薛讷加以训练。

十月,李隆基终于调集齐了军队十万、军马四万匹,并下诏书说,他要御驾亲征吐蕃。

没等李隆基的大军出发,前线的战报传来了。战役的过程是这样的:

十月初十,当时主管陇西养马事务的王晙,奉命带领所部两千人,去与薛讷军会合。

王晙一路急行军,走到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附近一个叫大来谷口的地方,发现了吐蕃大营。

吐蕃军这座大营,规模很大,估计有好几万人。想要用区区两千人马,冲破这大营去与薛讷会合,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晙令士兵们悄悄潜伏起来,不要让敌军发现。

王晙虽是书生,并不缺少胆略。夜幕降临,他命士兵们饱餐一顿,然后从军中挑选了七百名勇士,穿上吐蕃服装作为前锋,其余人马多带鼓角,跟随在后面。

王晙带着七百人,偷偷接近吐蕃大营,到了跟前,便命这七百人一齐喊杀。后军的鼓角随之响起,声势震天,好像千军万马从天而降。

吐蕃大营中不知道来了多少唐兵,听这动静太大,于是乱作一团,黑夜中不分敌我,自相残杀,死了有上万人。

王晙打破了这座大营,但想与薛讷会合,中间还有太多敌军。

薛讷此时在武街驿,这地方与大来谷口相距二十里。路虽然不远,但两地之间,密密麻麻全是吐蕃兵。

王晙继续采用夜袭的战术,把这些吐蕃兵杀散,这才与薛讷会师。

继而薛讷与王晙一起追击败逃的吐蕃军,追到洮河边一个叫长城堡的地方,吐蕃军一时不能渡河,困兽犹斗,包围了唐军前锋王海宾部。

王海宾部下不满千人,一日一夜强行军将近六百里,已经极其疲惫了,但王海宾抖擞精神,率部下奋勇杀敌。后来,王海宾的孙女婿、唐朝宰相元载描述这一次战斗时写道:“敌尸堪与崆峒山比厚,鲜血可与洮河水争流。”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但足以证明王海宾部消灭了数倍于己的敌军。

最后,王海宾英勇战死。

薛讷大军一到,吐蕃军便遭遇了灭顶之灾,被斩首一万七千多,实际死亡人数数万,尸体把洮河水都堵塞了。

这一仗,唐军缴获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物资器械不可计数。

捷报传来,李隆基便取消了御驾亲征的打算,派一位大臣去到前线劳军,并专门祭奠了王海宾,给王海宾追赠了很高的官衔。

吐蕃也派人来到洮河那边,祭奠他们的死亡将士,同时又派人来向李隆基求和。

被骗了一回的李隆基,还会再相信吐蕃人吗? Nk+PpjRchmWRfKrWOS/8aauUOBIhCgF0OM8meGZwACu7I2vl9+95sfB8Pmo+wq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