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突厥的默啜是个天才的战略家。他在女皇武则天时期,从女皇那里巧取了很多人口、物资,实力大幅增长,战兵有四十多万,雄踞漠北,很有些轻视大唐的意思。
可惜,默啜进入晚年以后,行为暴虐,政令混乱,渐渐失去了号召力,原先臣服于突厥的许多部落便背弃了他。
中宗李显时期,张仁愿在黄河以北的草原上修筑了三座受降城,派军队驻守。这三座城就如同三把刀,插在后突厥南下的必经之路上,使得他们再也不敢深入侵扰大唐。
此后,突厥与大唐王朝之间冲突不多,互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求婚与拒绝。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皇帝还是李旦,默啜派遣使者来,谋求双方的和平并求婚。一直到了三月,李旦才答应了婚事,封大儿子李成器的女儿为金山公主,承诺嫁给默啜。
默啜听到这消息,大喜,派他的儿子和相国入朝迎娶公主。
景云三年(712年)正月,李旦在皇宫的安福门楼上设宴,款待这两位突厥要人,并命金山公主也来到现场,与他们见了个面。两位突厥使者自然高兴万分,觉得这门亲事没跑了。
谁知到了六月,李旦传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对这门亲事绝口不提,两位突厥贵人只好失望而归。
所以,奚族俘获了孙佺和周以悌以后,献到默啜这里,默啜为报复大唐天子的言而无信,竟悍然把这两个人杀掉了。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真正掌权以后,默啜又派他的儿子来求婚,这一次,李隆基虽然答应了,选的却不再是皇室的近支女儿,而是远支的一个县主。公主之下是郡主,县主比郡主还要再低一级。
即使这样,突厥也没敢不高兴。可是,这桩婚事最终又黄了。原因是开元二年(714年)二月,默啜派他的儿子同俄与另外几位首领带兵去攻击了大唐的北庭都护府。
同俄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的马较快,把护卫们远远抛在身后,等他冲到北庭城下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了。
北庭都护郭虔瓘事先已经在道路两边埋伏了人马,此时见只有同俄一个人,便一拥而上,将同俄斩了,然后把尸体运回城里。
郭虔瓘也没当回事,过了一会,大队的突厥兵到来,不过他们不攻城,反而派一个人进来谈判。
郭虔瓘把这人放进来,一谈才知道自己无意中立了个大功,刚才杀的是默啜之子。
来人恳切请求,愿意拿自己全军的钱财粮食来换同俄。郭虔瓘倒也实诚,告诉他同俄已经死了。
来人听到这消息,恸哭着走了。
这人回去一转告消息,这下突厥营中哭声震天,自己退走了。
这些突厥人放声大哭,不是伤悼同俄,是担心自己——这次出兵,折了可汗的儿子,回去后能有好果子吃吗?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与同俄一同领兵的突厥将军犹豫再三,最终没敢回去见默啜,而是带着妻子投奔了大唐。
默啜此后性格更加暴躁,处事也分不清是非。突厥的人心乱了,很多头领带着他们的部落来投降了大唐,总人数有一万多帐,突厥的实力严重削弱了。
与大唐的关系如此糟糕,默啜竟然还想娶大唐的公主。开元二年(714年)的四月,他又一次派人来求亲,还自称是大唐的“太驸马”。李隆基这次更不给面子,连答复都没有。
四月被拒绝,十月,默啜又派人来了。这一次,可能李隆基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了,便口头答应,让突厥人第二年来迎娶公主。
可默啜并没有老老实实地等着。这期间,他先后向西派兵攻击了突骑施,抓住突骑施的酋长并杀掉;又向北与铁勒九姓部落交战,大败这几个部落;更不应该的是,他又攻击了背叛他而投降大唐的那些部落,致使李隆基不得不派薛讷等人率重兵防守北疆。这种情况下,娶公主的事情自然又黄了。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默啜又一次带领大军,与北方铁勒九姓之一的拔曳固交战,大败对方,然后率军返回。
返回的路上,默啜犯了一个与他儿子同俄一样的错误。
默啜在战无不胜的自我陶醉中,脱离了大部队,只带着极少的护卫轻装前进。
走着走着,他还与护卫们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路过一片柳林,却不料从树林中飞奔出一人一马,默啜措手不及,被这个人杀死了,砍下了脑袋。
这个人是拔曳固的一个被打散的士兵,躲藏在这柳林中。他认识默啜,见默啜单身经过,便突然发难,一击成功。
这个拔曳固士兵将默啜的人头献给了当时在突厥的大唐使者郝灵荃——因邀功不成而被宋璟给气死的那个人。
默啜的死亡,诱发了突厥的国内大乱。
后突厥的创立者阿史那骨笃禄是默啜的哥哥。阿史那骨笃禄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还小,因此默啜篡夺了可汗之位。默啜死后,却是默啜的儿子继位当可汗,这引起了阿史那骨笃禄之子阿史那阙特勒的强烈不满。
阿史那阙特勒便发动政变,把默啜的所有儿子、亲信全都杀光,改立自己的哥哥为可汗,这位可汗的名号叫毗伽可汗,突厥国内称为“小杀”。
毗伽可汗性格温和仁爱,重用一个名叫暾(tūn)欲谷的老臣。这老臣足智多谋,很有治国才能,很多离散的部落重新团结在毗伽可汗的旗下,后突厥又开始兴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