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3节
皇帝的谎言被戳穿

可突干等契丹首领一边哄着王悔,拖延时间,一边与突厥联系,准备杀掉王悔,去投奔突厥。

王悔心里明白,表面上却优哉游哉,每天与各位契丹高层胡乱聊天,其实他在偷偷地观察这些人,寻找与可突干不和的人,准备作为策反的目标。

终于,王悔找到了一个人,名叫李过折。这位李过折是契丹的一个分部统领,与可突干争权夺利,矛盾很深。

王悔于是用言语挑逗李过折,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李过折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倒向大唐。

一天夜里,李过折带领自己的部下,突袭了可突干营地,杀了可突干和那个傀儡契丹王,同时杀光了可突干的同党,将契丹的控制权夺到自己手中。

紧接着,李过折就向张守珪送信,请求投降大唐。

张守珪率领唐军,来到柳城北边的紫蒙川,与李过折、王悔等见面,代表大唐天子接受契丹的投降,并把可突干与那个傀儡契丹王的人头送往朝廷。

为了震慑契丹人,让他们不敢再反叛,张守珪决定就此举行阅兵仪式,炫耀唐军的武力。阅兵之后,张守珪又大开宴会,犒劳唐军和契丹士兵,人人都有封赏,这是恩威并施。

李过折前去朝见李隆基,李隆基封他为北平王、松漠都督,他成了大唐认可的契丹最高统领。这是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的事。

这个李过折为人残忍,刑罚严苛,并不受契丹人拥护,当年就被契丹大臣涅礼杀掉了。

涅礼给李隆基上奏章,说明了杀李过折的原因并请罪。

李隆基也没办法,只好下诏书把涅礼责备一顿,说:“你们这些番邦,都不忠于君王,我也知道这是你们的习俗。可是李过折到底还是你的君王,有些过错,你们就轻率杀掉了。做你们的王,看来是很难的事。我只担心以后也有人这样对付你,你自己多想想长远吧。”

李隆基并没有封涅礼王爵,只是任命他担任松漠都督。

李隆基又给张守珪下诏书,说:“涅礼这样擅自行事,我不能封他过高的爵位。但他已经是契丹的实际首领,不封赏吧,怕他又背叛作乱。你可以对他说明,朝廷责备他只是表面上的,没有别的意思,让他不要多心。”

李隆基君臣,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既有军事威慑,又有利益诱惑。此后,契丹和奚族再也没有在幽州方向制造出什么大麻烦。

在契丹的东边,还存在着一个有些神秘的政权,叫“渤海国”。

渤海国的创建人叫作大祚荣。他本来是高句丽人,在高句丽灭亡后带领家族迁徙到营州附近。

武则天时期,契丹反叛,营州附近乱成一团。大祚荣为了避难,与靺鞨人乞四比羽带着部众,向东逃跑到今长白山东北一带,凭借着山形地势,建立起了一片自己的根据地。

武则天消灭了孙万荣之后,派那位善于使套马索的契丹名将李楷固东征。李楷固一战击败了乞四比羽,将他的人头送往洛阳。

但在追击大祚荣时,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大祚荣骁勇善战,率领靺鞨人与高句丽人的联合部队,顽强抗击李楷固。李楷固大败,勉强保住性命逃了回去。

此后大祚荣便以东牟山为中心,修筑城堡,建立起了独立的政权,高句丽人、靺鞨人渐渐都来依靠他。东牟山就是今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南的城子山城。当时契丹和奚族的残部都投靠了突厥,替大祚荣阻断了唐军到来的道路,他的这个小政权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很快就把疆土扩展到了方圆两千里,南与新罗接壤,北邻黑水靺鞨,东到大海,西边与契丹交界,人口大约有十万户,能打仗的士兵有数万人。

到了李旦时代,李旦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把他的地盘命名为忽汗州。大祚荣也派儿子入朝,作为人质。

李隆基登基的第八年,大祚荣死了,他的儿子大武艺继承了王位。

到了开元十四年(726年),本来相安无事的大唐与渤海国之间出现了矛盾,原因就在于大武艺的多疑。

渤海国北边的黑水靺鞨此时派使者去大唐表示臣服,李隆基命在那里设立黑水州,派官员去镇抚。

这事让大武艺很不安,他说:“黑水靺鞨的人要去唐国,一定需要经过我国。他们以前臣服突厥,都是和我事先商量好的。这次却不通过我而直接去联合大唐,一定是他们两家商量好,要南北夹击我。”

大武艺便派他的弟弟大门艺带兵去攻打黑水靺鞨。大门艺曾在大唐做过人质,亲眼看见了大唐的强盛,知道两国的力量悬殊,便劝说哥哥:“黑水请求隶属于大唐,如果我们因为这个原因去打黑水,这就是背叛大唐。唐是大国,昔日高句丽有三十多万精兵,都被大唐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如今的实力,还不到高句丽的十分之一二,拿什么与大唐抗争?一旦惹恼大唐,便有亡国之忧。希望哥哥你慎重一些。”

大武艺不听这些话,硬是派大门艺出兵。大门艺到了边境,按兵不动,再次给大武艺写信,苦苦劝说。

大武艺大为恼火,派了一个人去接管大门艺的军队,同时召大门艺回去,准备杀了他。

大门艺接到消息,扔下军队,逃跑到了大唐。李隆基接纳了他,给他封了个官职,让他留在了京城。

大武艺在国内听到这消息,竟然给李隆基写奏章,列举了许多大门艺的罪状,请求李隆基杀了大门艺。

李隆基肯定不会杀大门艺,而是先派大门艺去西域公干,然后给大武艺回信,说:“我已经把门艺流放到岭南了。这处罚已经很重了,你也不要这么固执,非杀他不可。”

却不料很快就收到了大武艺的回信,信中说:“大国应当有信义,怎么能做这种骗人的事?门艺压根就没有去岭南,还是请陛下杀了他。”

皇帝说谎被人揭穿,面子上岂不是太难看?李隆基登时大怒,把负责外交接待的鸿胪寺的两个负责人叫来,狠狠斥责一顿,怪他们督察下属不严,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把他们都贬官去了外地,然后安排大门艺暂且去岭南待一段时间。

同普通人一样,这种故意骗人的事情一旦被揭穿,信誉就彻底没有了。大武艺压根就不信李隆基的话了,为了出这一口气,他用了一暗一明两条措施来报复大唐。

暗线措施是刺杀。大武艺派了许多刺客,秘密潜入洛阳,意图刺杀大门艺。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的一天,洛阳天津桥南端,渤海国的刺客们对大门艺发动定点清除行动,可是大门艺并非泛泛之辈,他仓促之间拔刀自卫,拼死搏杀,竟然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天津桥是国家重要桥梁,有很多卫士守卫。守桥的卫士赶来支援,那些刺客只好逃跑了。

河南府很快便将这些刺客全部擒获,李隆基命把这些人全杀了。

大武艺的明线措施是动用军队,对大唐发动军事行动,分海陆两路入侵大唐。海路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攻击了大唐的登州,杀了刺史。李隆基命葛福顺带兵去对付。当然这种对付不会有什么战果,那伙人见势不妙,上船就出海了。

陆路由大武艺亲自率领,已经来到了马都山(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东南部),攻破城堡,屠杀大唐百姓。

这一次又是乌承玼挽救了局势。他一听到军报,立刻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他深知自己的兵力不多,不足以与敌军硬碰硬,便在马都山深挖壕沟或者垒砌石墙,深度和高度都达到了三丈,用来阻断交通要道。

大武艺的军队来到这里,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停了下来。

军报到了朝廷,李隆基便命大门艺去幽州,会同当地的守军一起出兵去讨伐大武艺。又命一个官员去到新罗,征发新罗的军队攻击渤海国的南部边境。大武艺终于要为他的狂妄付出代价了。

没想到,最终悲惨的是唐军,他们还没到达前线,就遭遇了从未见过的大雪,这雪下了有一丈多厚,路根本就没法走。还没见到一个敌人,唐军的非战斗减员就一多半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无功而返。

李隆基权衡利弊,容忍了大武艺的无礼,此后再也未派军队去打渤海国。

第二年,大武艺终于醒悟了,派人来向李隆基请罪,李隆基原谅了他,命宰相张九龄用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封给大武艺的诏书,说:“你以前确实有错,差点招惹大祸,但是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明智的态度。我看在你这次的诚心上,不计较你的过失。你如果能真正做我的东边藩篱,子孙后代都不必担心富贵了。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了,祝你和各位首领及百姓都安好。”

到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大武艺去世了,此后的历代渤海国国王均奉行与大唐交好的政策,向大唐学习,国势蒸蒸日上,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被契丹国消灭。

东北方向上,契丹、奚族、渤海、靺鞨等政权虽然与大唐偶尔有不愉快,但他们实力有限,并不能形成巨大的威胁。

而北方的后突厥就不同了,他们人口众多,实力强劲。在李隆基登基后的这些年里,后突厥与大唐关系如何呢? h8dqw6N86LA25lI4ybirPaZY2yBCrwfFmK5OXfTbFYF59ISlqw+SnyFyjHENPR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