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节
“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李隆基率领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四夷酋长等,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队伍前后数十里长,人马遍野,又有运载各种用具物资的牛车驴马等,绵延数百里不断。

在李隆基登泰山的时候,张说带着中书、门下的官吏和他的亲信跟着,并没有安排其余官员陪同。张说还为这次封禅写了颂词,刻在石头上。典礼结束之后,登上山的这些人都升官了,在山下的都没有。另外,护驾的士兵也没有实物赏赐。

这下,有意见的人就太多了。这些人不敢埋怨皇帝,张说自然就成了替罪羊。

开元十四年(726年)四月,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御史中丞李林甫三个人共同弹劾张说,罪名是:收受贿赂,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生活奢侈,以及与旁门左道的术士交往,占卜吉凶,心怀不轨。

李隆基接到这奏章,组织了一个高级别的审理团队,其中包括源乾曜和刑部尚书、大理少卿以及崔隐甫等人,共同审问张说。

过去了两个昼夜,李隆基有点不忍心了,派高力士去看张说怎么样了。

高力士回来报告:张说在牢房中,蓬头垢面,躺的地方连褥子都没有,只有干草,吃饭用的是粗瓦罐,神色惶恐,与以前判若两人。

李隆基听了,脸上流露出了怜悯的神色。

高力士又说:“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张说就是您的侍读,对您忠心不二,又曾立过大功,请陛下宽恕他一些吧。”

李隆基便决定:停止对张说的审问,罢免他的中书令职务,其他的职务予以保留。

此后张说的主要工作就是主管集贤书院和编撰史书。罢相之后,他在李隆基面前的地位反而更高了,遇到重要的国事,李隆基还是会派人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他病重的时候,李隆基每天都会派人去看望他,还亲笔为他写了药方,其实这药方管用不管用都不要紧,主要是给他一种荣耀。

张说死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死时六十五岁。李隆基伤感了很久,专门下诏悼念他,给他追赠了最高的官衔“太师”,比给姚崇、宋璟追赠的都高。

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都是科举出身。随着张说的罢相,文人宰相的时代结束了。此后担任宰相的基本都是能干的官吏出身。

张说之后,担任宰相的是李元纮(hóng)。

如前文所提,唐睿宗时期,太平公主与一座寺院争夺一个水力推动的石磨,李元纮当时在京兆府任职,将这石磨判给了寺院。他的上司窦怀贞是太平公主的亲信,命他改判,李元纮在这判决书的后面写道:“南山也许可移,此判绝不更改。”窦怀贞竟然拿他没办法。

李元纮担任地方官多年,都很注意保护平民利益,名声很好。担任宰相以后,他依旧杜绝走后门升官的现象。他本人生活简朴,与姚崇一样,谢绝了朝廷为他修建新住宅的福利,俸禄也大多用于帮助别人。

李元纮之后,又有杜暹、宇文融、裴光庭、萧嵩、韩休、裴耀卿、张九龄等人先后担任宰相。

这里面,裴耀卿是个航运专家。当时南方的粮食等物资运到关中,从洛阳到长安得走陆路,道路艰难,耗费很大,且运能很小。裴耀卿建议由河南的河阴仓转运到太原仓,再沿黄河水运到潼关,再逆渭水西上,运到长安。

裴耀卿的这个方法实施以后,三年时间,运到长安的粮食达七百万石,彻底解决了关中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还省下了三十万贯的运费。

有人建议裴耀卿把这三十万贯献给李隆基,用来邀功。裴耀卿说:“这是国家的利益,不能用来为个人求荣。”便奏明李隆基,把这些钱用作了和籴(dí)的费用。和籴就是官府征购民间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一位宰相韩休是个文人,很有风骨。李隆基对他很忌惮,每次觉得自己有点小过错,就很紧张地问:“这事韩休知道不?”往往话刚说完,韩休劝谏他的奏疏就已经送到了。

李隆基很郁闷,有一次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样子,默默不语。左右的宦官见了,便说:“自从韩休担任宰相以来,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他总是不让您开心,为什么陛下不罢免了他?”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我是瘦了,可是天下人却心宽体胖了。萧嵩每件事都顺着我,但回到宫里,我睡觉反而不踏实。韩休常常反驳我,我回到宫里,睡觉却踏实了,因为韩休能纠正我的错误。我重用韩休,不是为了自己高兴,是为了天下安稳。”

正是因为李隆基有这种开明的态度,他即位以来,任命的这些宰相基本都是称职的。

司马光老先生评价说:李隆基前期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改革,宋璟坚持原则,张嘉贞理政能力超强,张说文华盖世,李元纮、杜暹俭朴清正,韩休、张九龄耿直尽忠,各有所长,都是贤相。

在这些贤相的辅佐下,此时的大唐真正进入了全盛的时期。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在泰山封禅的时候,一斗米只值十三个钱,山东东部一斗谷子只要五个钱。此后,全国的物价再也没有明显上涨过。即使像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粮食全靠外面运来,一斗米也从未超过二十钱,一斗面三十来个钱,一匹绢二百钱左右。可见,当时的粮食、布匹等物资极端丰富。

人世的繁华超过了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时代。东起今商丘,西到今凤翔、武威、成都,北达今太原、北京,南抵今湖北荆襄一带,道路两旁店铺林立,酒食丰盛。每家店都有可供客人租赁的驴,行人往来极其方便,而且不用担心治安问题,远行千里万里,不必准备任何防身的刀具。

到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担任宰相的时候,全国的人口达到了四千五百多万。这还只是在官府有户籍的人口,要是加上那些未曾登记的,真实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诗圣杜甫有名句描写这个时代的风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由此可见,当时不仅仅是官府富裕,百姓家里也是相当殷实的。只有百姓富足了,才是真正的好时代。 mFN5qwwhmHMIzNKR9g0CvRT8wqDGfuXJgSw9tf2W8tNrmJjuBRZRRm7QXqmENi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