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广州,人们居住的还都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房子,一发生火灾就不好扑灭,往往连累一大片,历任地方官也都没什么好办法。
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御史大夫宋璟被从朝廷贬到广州担任都督。贬官的原因,是他监督行刑时,杖打犯人打得轻了。
宋璟到了广州,发现当地百姓住宅的火灾隐患很多,便教百姓烧瓦,建造瓦房。从此,火灾一烧一大片的现象没有了,广州百姓都很感激他。
可惜,宋璟在广州并没有待很久。开元四年(716年),姚崇生病,多次请求辞去宰相职务,他推荐的继任人选就是宋璟。
此前卢怀慎从宰相位置离职时,推荐的也是宋璟。他在给李隆基的上书中说:“宋璟本性正直,又坚贞不二,文采和见识都堪当大任。”
因此,在开元四年(716年)的十二月,李隆基就下令将宋璟从广州召回。
为了显示对宋璟的额外看重,李隆基特意派出宦官杨思勖前去迎接。
这杨思勖非常受李隆基宠信,朝中很多官员都赶着巴结他。
杨思勖出了长安很远,在驿站里等了很久,终于接到了宋璟。然后两个人骑马并行,一同往长安城的方向走。路上,宋璟始终目视前方,神色悠远,不和杨思勖说一句话。
中国古代士大夫历来瞧不起宦官,称他们为“阉竖”,这个词有强烈的鄙视意味。在读书人眼里,宦官就是贪财、钻营的代名词,如果他们干预国政,那就是国家祸乱的开始。
宋璟是个正统读书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皇帝效力,但巴结皇帝身边的宦官,他做不到。
杨思勖回到宫里,立刻去见李隆基,声泪俱下并添油加醋,把宋璟轻视自己的情景扩大了十万倍。
岂料李隆基听了,却赞叹了很久,丝毫没有怪罪宋璟的意思。
开元四年(716年)闰十二月二十七,五十四岁的宋璟正式拜相,任侍中兼吏部尚书,他的副手是苏颋(tǐng)。
用人是宋璟的强项,他把人才的选拔、鉴别看作第一要务。曾经有皇帝的亲戚和宋璟自己的亲戚想走捷径升官,都被宋璟一概挡了回去,让他们去走吏部的正常程序。因此,宋璟用的人,都很称职,也都很正直公允。
宋璟虽然没有姚崇那样多的点子,也不太会随机应变,但他理政皆有法度可言,遇事能坚持原则,经常与李隆基争辩。他的主张,虽然不一定合李隆基的心意,但李隆基很尊敬他,往往都会让步。
在宋璟的任期内,他与姚崇一样,继续打击皇帝身边的宠臣,以免这些人干扰政治的清明。在他的劝说下,李隆基将宠臣的代表姜皎“放归田园,散官、勋封皆如故”。
宋璟担任宰相以后,广州的地方官上奏,说广州百姓怀念宋璟的政绩,请求为他立一座碑。宋璟对李隆基说:“臣在广州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这是他们见臣如今受陛下重用,特意奉承。臣请求纠正这种谄媚的风气,禁止他们这样做。”从此以后,各州县都不敢再擅自立碑,巴结上司的行为得到遏制,风气为之一新。
宋璟的宰相任期内,史书中似乎没有太多关于他的事情,其实这正说明国家的一切都在正轨上健康发展。官府不扰民,大道自然,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时光就像一条河流,在大唐的锦绣大地上静静流淌,波澜不惊。
宋璟的施政之所以能成功,也和他个人的品德有关。他这人刚正不阿,威望很高,朝中人人都敬畏他。当时能请宋璟到自己家里做客,实在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王毛仲要嫁女儿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想请宋璟到自己家做客。
王毛仲此时官至大将军、霍国公,实封五百户,奴婢、驼马、钱帛不可胜数,够荣华富贵了。
史书说王毛仲奉公正直,治军有方。李隆基几天不见他,便若有所失,见了便展颜欢笑。因此朝中百官都巴结他。
但宋璟就是不理他。
王毛仲进宫去给李隆基报告要嫁女儿这事,李隆基问还需要什么不,王毛仲说万事俱备,只差客人了。皇帝说:“张说、源乾曜等人岂不是一叫就来吗?”王毛仲说这些人都已经答应来了。
李隆基说:“我明白了,你请不到的只有一个人,一定是宋璟。”王毛仲连连说对。
李隆基笑了,说:“朕明天替你请这个客人。”
第二天,李隆基当面对宰相们说:“朕的奴才王毛仲家里有婚事,你们和朝中所有大官都一起去吧。”
王毛仲家里嫁女儿当天,百官早早都到了他家里,却没一个人敢先动筷子,自然是在等宋璟。过了好久好久,宋璟才来了,来了往席间一坐,举起一杯酒,向西边皇宫的方向一拜,意思是臣遵皇命,到王毛仲家里来了,然后连一杯酒都没喝完,就说自己肚子突然疼了,走了。
宋璟肚子疼不知真假,王毛仲被气得肚子疼却是真的。
在朝中,宋璟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在边疆,宋璟则要压一压将军们贪功生事的风气。
后突厥的领袖默啜,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性命,唐军军官郝灵荃得到了默啜的头颅,献给朝廷,自以为立下了不世之功,天天就等着朝廷的重赏。
可是,宋璟却不愿意赏他。宋璟与姚崇的政策一样,重视的是国内百姓的安乐,不想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发动战争,他怕开了这个头,边疆的将军们都会主动出击去找事。因此,他把对郝灵荃的封赏压得极低,且过了一年才兑现。郝灵荃大哭一场,竟然就此气死了。
宋璟二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篇《梅花赋》。这篇文章字字珠玑,充满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梅花所代表的高洁的倾慕,其中用“玉立冰洁”来表达了自己的品德标准。宋璟的一生,无愧于这四个字。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很推崇这篇文章,亲笔抄写了一遍,并刻在石头上。
宋璟还很善于击鼓,这是他和李隆基的共同爱好。君臣二人在政事之余,经常讨论一些击鼓的心得。宋璟总结的击鼓技法是“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意思是头不要动,手下却要急促。
宋璟在大事关头,义正词严,巍然如山,其实他也并不总是这么严肃。他与名将王晙(jùn)关系很好,两个人在一起开玩笑的时候,诙谐幽默,妙语百出,以至于旁人都会把他们逗乐的包袱拿笔记录下来,以后留着自己用。
在李隆基、姚崇、宋璟的共同努力下,此时的大唐,偃戈息兵,赋税较轻,政治清明,司法公正,百姓富庶,渐渐形成了“开元盛世”的气象。
可惜的是,到了开元八年(720年),宋璟做的一件事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当时民间有大量的“恶钱”存在,恶钱就是伪劣的钱币,重量比正规钱要轻。宋璟为了禁绝这些伪劣钱币,投放了大量的正规钱币到市场上,换回这些伪劣钱币予以销毁。这个举动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通过各种渠道向李隆基告宋璟的状。
李隆基会怎么样处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