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节
宰相身后无钱葬

姚崇有很多优点,治国有方,处事公平,文采也很出色,但他也有缺点,就是教子无方。

姚崇有两个儿子在洛阳当官。这二人行为不检点,屡次收取别人的钱财,然后去找魏知古为这些人谋求官职。

魏知古以前只是个小吏,受姚崇赏识,多次推荐,后来甚至与姚崇地位相当。但姚崇对他有些轻视,把他外放到洛阳去主持选拔官员的工作。因此,魏知古心里,就对姚崇有些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并不知这情况,认为魏知古曾受过姚崇的恩惠,属于自己人。

魏知古后来回到长安,偷偷把姚崇儿子的行径向李隆基做了汇报。

有一天,李隆基假装闲扯,问姚崇:“你的儿子才能品行怎么样?如今在哪里做官?”

姚崇立刻就明白了李隆基此问之意,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两个在洛阳做官。这两人为人不谨慎,还很贪心。臣估计陛下问这话,是因为他们去求魏知古办什么事了,臣回去问一下。”

李隆基感到惊奇,问:“你怎么知道和魏知古有关?”

姚崇回答:“魏知古还没发达的时候,臣时常扶助他。臣这两个儿子愚蠢,以为魏知古一定会因为我而照顾他们,因此才敢去找魏知古帮忙。”

李隆基听了,认为姚崇很坦荡,魏知古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不厚道,因此就想把魏知古贬得远远的。

姚崇这时候反而为魏知古求情了,说:“臣的儿子行为不端,陛下赦免了他们,臣已经很惶恐了,如果再贬谪魏知古,天下人一定认为陛下偏袒臣,这会损害您的圣誉。”

但李隆基还是为姚崇愤愤不平,过了很久才答应不贬魏知古。

这件事发生在开元二年(714年),到了开元四年(716年),这两个儿子又为姚崇惹下了麻烦。

这两个家伙从洛阳回到长安任职,官位也都不低了,却依然恶习不改,在外面乱交朋友,接受别人的馈赠。中书省有个受姚崇信任的小吏,也接受了胡人的一笔贿赂。这三个人的事情暴露之后,李隆基亲自审问,按照罪状来说,这三个人应该判处死刑。

姚崇爱子心切,这时候顾不得自身了,只好在李隆基面前为儿子求情,这事让李隆基心里就有些不愉悦了。

但李隆基还是给足了姚崇面子,将他的两个儿子的事压了下去,只把那小吏打了一百杖,流放去了岭南。

姚崇当然能感觉到李隆基的不满,于是三番五次请求辞职,但李隆基坚决不批准。

恰在此时,姚崇生病了。他请了病假,在一座寺院里休养。

姚崇很清廉。他没钱,买不起长安城里的住宅,只好借住在寺院里。

按照当时的规定,大臣一旦进入宰相队伍,朝廷就会为他建造住宅,可是姚崇却把这应得的福利给推辞了。

管理这事的官员曾经一再来催促姚崇,让他同意为自己建造新住宅,把姚崇逼急了,姚崇在公文上写了一段话,大意是:“你这人,我打发走了又来,逼迫我的态度就像来索命的小鬼。我老了,没几天可活的了,求求你不要再来了,给我多留几天活头吧。”这公文把那些官员都逗笑了,此后便不好意思再就此事来找姚崇了。

姚崇病倒后,李隆基派使者到寺院里来问他的饮食起居情况,每天都来几十趟。

一旦有重要政务,李隆基就派接替卢怀慎的源乾曜到姚崇住处去征求姚崇的意见。源乾曜每次向李隆基汇报事情,听到满意的,李隆基就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听到不满意的,李隆基就会说:“这事你为何不与姚崇商量?”

后来源乾曜实在跑烦了,便建议李隆基把姚崇抬到四方馆来,让他在那里养病,允许他的家人在那里伺候他。四方馆就是当时的国宾馆。

姚崇不敢接受这特殊待遇,推辞不去,李隆基让人去给姚崇带话说:“我恨不得让你搬到宫里面来住,住在四方馆又有什么可推辞的?”

可惜,姚崇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他再承担宰相的繁重工作了。没办法,李隆基只好在开元四年(716年)闰十二月同意了姚崇的辞职请求,但还是给了他一个地位崇高的闲职,遇到军国大事还是会派人去征求他的意见。这一年,姚崇六十七岁。

此时卢怀慎已经死了,他去世之前曾卧床很长时间,宋璟常去看望他。

卢怀慎住的房子,连个门帘都没有。每当刮风下雨,他就拿一张破席子挡风雨。同样,他身下铺的,也只是一张破席子而已。

卢怀慎非常器重宋璟,见到他就很高兴,与他一谈话就是一整天,还热情地请他留下来吃饭,吃的是两小盆蒸豆和几根青菜。

卢怀慎死后,家里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他家唯一的一个老仆人只好卖了自己,用卖身钱拿去给卢怀慎办丧事。

正巧李隆基去长安城南打猎,远远望见几间破房子外像是在办丧事,派人一打听才知是卢怀慎家。李隆基亲眼看见卢怀慎家穷成这样子,心里也难受,取消了打猎,又给卢怀慎家里赠送了些财物,还亲笔为卢怀慎书写了碑文。

卢怀慎和姚崇都是令人尊敬的,且他们在离开宰相位置的时候,推荐继任人选,不约而同地推荐了同一个人。 iNophadO8k94uIr2cBDv2mipSOGJNngzhDFMvfnXq+vHP0T4jN9kbfOThu9J14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