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是个心思缜密、处事很有计划的人。
元载贪赃、专权,王缙爱财。这两个人中,元载是主心骨。代宗一开始,给了元载很多机会,希望他能改过。可是,元载并没有当回事,丝毫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
大历五年(770年)十一月的一天,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唐代宗对元载说了很多劝诫的话,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话并未对元载产生任何作用。
从此以后,代宗就有些厌恶元载了。
这时候李泌被代宗从隐居的山里叫出来,在朝中担任官职。李泌和代宗当年在灵州的时候就有深厚的友谊,自然很受代宗信任。
元载担心李泌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让自己的同党多方攻讦李泌。代宗对李泌说:“元载容不下你,我如今让你去江西暂避一时。等我除掉了这贼,自然就有信给你,到那时你即刻就回来。”于是任命李泌为江西道判官,并私下嘱咐江西地方长官善待李泌。
紧接着,李豫没与元载商量,就任命了为人正直的李栖筠为御史大夫,又任命韩滉主管财政,将元载的权力分走了一部分。韩滉就是画《五牛图》的那位著名画家,政绩也是非常好的。
看起来,代宗这是准备对元载下手了,李泌在江西等待着好消息。
谁知这一等就是八年。这期间田承嗣跳出来捣乱,吞并昭义道的土地,代宗不得已下令讨伐田承嗣。有外患的时候不可以再有内忧,所以代宗继续容忍着元载。
田承嗣以后,又有李灵曜作乱,等消灭了李灵曜,与田承嗣的战争也平息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历十二年(777年)了。
这八年间,元载、王缙依然如故,代宗能容忍八年,这“忍功”,确实了得。
现在,外患消停了,该清除内忧了。
代宗怕左右泄密,没敢乱找人商量清除元载之事,只和一个人密谋。这人是他的舅舅吴凑,此时担任负责京城治安的金吾大将军。
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清晨,长安城东北部的大明宫里,皇帝上早朝的仪式依然威严肃穆,一切看起来很正常。
仪仗队都退下以后,百官也各自去各自的部门办公了。
按照惯例,皇帝也该退回后宫去休息了。
可是,当天代宗并没有回去,而是继续坐在延英殿上。延英殿是皇帝日常接见大臣的便殿,在这里的接见不用排列大型仪仗队,是唐朝后期真正用来商量国事的场所。
代宗按照事前的计划,对吴凑发出了行动的命令。
吴凑带领手下出了延英殿前的延英门,就来到了门外的中书省。宰相们办公的政事堂就设在中书省里,距离很近。
在政事堂里,没有任何波折,吴凑顺利抓获了正在办公的元载、王缙,将他们带到了宫内。元载的儿子和心腹小吏等人也都被抓了起来。
同时,大宦官董秀作为元载在宫里的内应,也被抓起来了。对家奴,可就没有那么多程序了,代宗直接下令一顿棍棒打死。
代宗命令吏部尚书刘晏等人组成了一个审理班子,审问元载和王缙。
出乎意料的是,元载和王缙对一切罪名都承认得很爽快。
于是,代宗当天就下诏赐元载自尽。至于王缙,经过吴凑的求情,被贬职到外地去了。
元载在牢房中接到诏书,对执行的人说:“愿得快死。”
执行的人回答:“那好,只是相公你得稍稍受一点污辱。”然后,用一只臭袜子塞进元载的嘴里,勒死了他。
元载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处死了。
至于王韫秀,按照惯例应该籍没为奴婢。代宗命她进宫,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以达到劝诫后人的目的。
可惜,王韫秀性格刚烈,不愿意苟且偷生。她叹息说:“我,王家第十二娘子,是二十年节度使的女儿,十六年宰相的夫人,怎么能去写汉代那种长信、昭阳的秘史之类,把自己的生活公之于众,从而换取活命?死了也很好,请恕我不能接受陛下之命。”长信宫、昭阳殿为汉代太后、皇后等居住之所。
最后,王韫秀与她的丈夫、儿子一样,都被赐死了。
抄没元载家的时候,他家的财富令人震惊。珠宝财货之类都不必说,光胡椒就有八百石。
听到元载家这么富有,代宗更生气了,于是下诏,命把元载的祖父和父亲的坟墓都给刨了,把棺材里的尸骨给扔了。
然后,代宗按照八年前的约定,把李泌从江西召了回来。
代宗对李泌说:“与你分别八年,才想办法除掉了元载这贼。我差点都见不到你了。”
不料李泌却没有表扬代宗的这次行动,反而说:“臣昔日已经对陛下多次说过,如果大臣有不良善的,请陛下尽早处理。陛下您的隐忍、包容太过了,才让元载等人能猖狂这么长时间。”
代宗为自己辩解说:“处事应该十全,不能轻率行动。”
这句话代表了唐代宗一生的行事风格。他并不是昏庸,而是过于求稳。这一年他五十岁,在任已经十五年了,才逐渐清除了肃宗留下的部分负面政治遗产,但河北的藩镇割据等问题则是他无力解决的。
接下来,代宗做出了一个众望所归的决定,委任杨绾为宰相。
杨绾的声望很高,一是因为他不爱财。杨绾长期担任高官,却连个长安城里的住宅都没有一座,每月所得的俸禄都分给亲友,自己却安贫乐道。
二是因为他不图名。他本身是非常博学多才的,却轻易不把自己的文章给人看,只有几个知己的人才能看到。这和那些恨不得自己的文章满天飞的人相比,又是另一种不同境界。
三是因为他不靠近元载。元载当权的时候,满朝官员都去巴结,只有杨绾从来没有私下会见过元载,因此他很受元载排挤,担任的都是清闲的官职。
四是因为他为人公正。他担任中书舍人的时候,按照惯例,像他这样资历最深的叫作“阁老”,日常的办公费用,五分之四应该归他使用,可是杨绾主动把这些费用给同僚均分了。另外他多次主持科举考试,选人很公平,深受当时舆论的称赞。
杨绾还有一个长处,就是他从来不对别人提出什么道德要求,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做表率。所以,他的道德力量是通过“感化”而不是“教化”来传递的。
听到杨绾出任宰相的消息,朝野舆论一片称赞。此时郭子仪还在世,他正在设宴,宴会上有许多歌姬舞女,听到这消息后立刻命把歌舞的人数减少了五分之四。
此时的京兆尹,平常出入都是大队人马护卫,听到杨绾任宰相的消息,立刻把随从卫士减少到了十个人。
还有一位高官,听到这消息,立刻把自己家里的豪华房子拆了。
杨绾还没有正式履行宰相职务,这朝廷里的面貌就已经不一样了。
杨绾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理顺各种制度,主要是改革了兵制,加强了各州刺史对各州兵力的控制,又禁止节度使擅自调动和罢免刺史。这些举措,弱化了节度使的权力,降低了各藩镇割据的可能,朝廷的权威得到了大幅提高。
代宗对杨绾寄予厚望,而杨绾也确实有能力。他上任的几个月内,元载时期的弊政很多被改革掉了,朝廷及地方官府的运转也规范了起来。
大唐王朝看起来似乎又有复兴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