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信任的宰相元载,本不姓元,小时候他母亲带着他改嫁姓元的人,所以冒姓为元。他出身寒微,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都是徒步前去,却累次不中。
后来,唐玄宗下诏征求精通庄子、老子、文子、列子等四大家学问的人,元载这才得以考中,弄到了一个县尉职位。
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李亨看中了元载的机敏强干,委任他主管财税、漕运等工作。元载在江淮一带,征税如同抢劫,让百姓苦不堪言。
元载后来发迹,是因为他攀上了李辅国这个高枝。李辅国的夫人元氏,是元载的同族长辈,元载因此投靠李辅国。在李辅国的极力提携之下,唐肃宗无年号二年(762年),唐肃宗李亨去世之前的一个月,元载出任了宰相。
唐代宗李豫继位以后,李辅国继续在皇帝面前夸奖元载,元载的宰相位子得以稳固,其他职位还得到了提升。
按理说元载是李辅国这条线上的人,李辅国垮台的时候,他应该受到牵连才对。可是,他不但没受到牵连,反而更受唐代宗信任了。因为,唐代宗派人暗杀李辅国的秘密行动,元载是参与了谋划的。
元载又是个有手段的人,用重金结交了宦官董秀等人。因此,皇帝在宫中的一言一行,他都知道。他回答皇帝的问话,也就十分符合皇帝的心意。
唐代宗在元载协助下灭了鱼朝恩以后,对元载更加信任,政务全都交给元载做主。
此时,元载站上了人生的最高峰。
元载年轻时穷困潦倒,但在婚姻上却比较幸运,他的岳父就是那位名震天下、曾身兼四道节度使、手握全国一多半兵力的名将王忠嗣。王忠嗣的女儿名叫王韫秀,却不知道怎么个机缘巧合,就嫁给了穷小子元载。
这两个人结婚以后,因为很穷,常常求着王韫秀娘家亲戚接济。日子长了,娘家的亲戚渐渐就把这对夫妻当叫花子看待了,很是讨厌他们。
元载见不是事,留下了一首《别妻王韫秀》的诗,告诉妻子:你家侯门深似海,却好像容不下我,我要去京城闯荡了。
这位王韫秀坚信自己挑选夫婿的眼光没有错,因此也回了一首诗《同夫游秦》,大意是:有志向的人终将得到上天垂怜,你如今别洒泪了,我和你一起去长安。
初到长安的时候,这夫妻俩穷得叮当响,经历的艰难可想而知。
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漫长时光,元载终于担任了宰相的时候,王韫秀立刻写了一封信,信中附上了一首诗《夫入相寄姨妹》。估计这位姨妹,是当年羞辱元载夫妻最厉害的一位。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的夫君担任宰相了。遥想当年,我们都是十五六岁、我刚出嫁的时候,你们一边织布,一边羞辱我的夫君。这种行径,玷污了我家先祖的门风。苏秦早年贫困的时候,他的家里人都嫌弃他,到他富贵以后,跪在地上迎接他,我为这种行径感到羞耻。
王韫秀的娘家亲戚听说元载拜相,都跑来祝贺了。王韫秀还是接待了他们,让他们都住了下来。
有一天,天气晴好,王韫秀请这些亲戚到自家的西院里走走。
进院以后,只见里面拉了四十条丝绦,每条有三十丈长,上面挂满绫罗衣裳。每条丝绦下面都排列了二十个香炉,都是金银制作的,里面燃烧的都是名贵香料,用来给这些衣服熏香。
王韫秀故作惊讶,问女仆们:“这是干什么?”
女仆们回答:“今天该给相公与夫人晾衣熏香了。”
王韫秀点头,然后对亲戚们说:“没想到当年的叫花子,今天还能有几件遮体的衣服。”
亲戚们听了这话,明白王韫秀还记着当年的事。很多人感到羞惭,自己就告辞走了。
王韫秀此后经常赠送服饰财物给外人,但坚决不给娘家的骨肉至亲。
有人劝她不要这样,她回答说:“不是我对姑姨姐妹无礼,实在是她们当年欺辱我们过分了。”
元载、王韫秀与他们的两个儿子,生活极其奢靡腐化。他们在长安城中有两座宅院,都是富丽堂皇、堪比皇宫的;家中的器具用品,很多都是皇宫里没有的。
元载家最著名的建筑,叫作芸辉堂。芸辉是一种珍稀的香草,元载用来涂在墙壁上,故有此名。这房子的柱子和屋梁都是用沉香、檀木等名贵木料做的,门窗都用金银装饰。里面的屏风床帐都精妙之极,装饰有玳瑁、水晶、珍珠、瑟瑟等。
元载在城外又有数十座别墅田庄,都位于长安城外最肥沃的良田之中。他家的奴婢一百多人,都身穿绫罗锦绣,并且在外面以宰相家人的名义做了很多非法的事情,元载并不约束。
元载内听王韫秀的话,外信任手下小吏。因此,很多求官的人,就走通了王韫秀和她两个儿子的门路,或者打通元载手下的关节。这些行贿、受贿的举动,几乎是公开进行的。到最后,朝廷里和江淮一带的肥差都是元载的关系户。
贪财并不是元载唯一的缺点,他还有专权和堵塞言路的行为。
鱼朝恩灭亡以后,皇帝对元载百般信任,百官对他畏惧有加。于是元载的本性毕露,开始了一段肆意妄为的专权表演。
元载在大庭广众之下,放肆地评论前朝的贤人,并吹嘘说:自己的文武才干,古今无人能比。当然,听的人不敢反驳。
有了这种心态,元载把别人都看作傻子,处理政务,全凭自己的个人喜好。
元载怕自己的专权行为被人揭发,因此定下了一条控制言论的规矩:“凡是百官对皇帝上奏,都要先禀告长官,长官再报告宰相,宰相同意了,才可以启奏给皇帝。”
这件事惹火了那位刚正不阿的元老功臣颜真卿。颜真卿直接上书给皇帝说:“元载这样做,是想要捂住陛下的耳目。昔日太宗皇帝专门下令,无论什么人给皇帝上书,有关部门不得设置障碍,这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欺瞒天子。陛下您今天如果听了元载的,就将会逐渐被孤立、被蒙蔽,将来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奏疏被元载知道了,他恨得咬牙,于是对唐代宗说,颜真卿这是诽谤自己。没几天,颜真卿就被贬到偏远之地做了个小官。
元载与另一位宰相王缙都笃信佛教。王缙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早年跟随李光弼守卫太原有功,后来李光弼死后,曾接替李光弼的东南都统职务。
王缙在政治上,是元载的同盟军;在私德上,也和元载一样,纵容亲戚接受别人的贿赂。
王缙不吃肉,但这不妨碍他贪财。他妻子死后,他把妻子住的旧居改为佛寺。每次有求见自己的人,他就叫人家来这里,暗示人家捐钱。
元载和王缙这样的作为,唐代宗全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