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凭借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忠臣勇士之力,虽然勉强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受到的创伤也是巨大的。战后,全国只剩下二百九十多万户,一千六百九十多万人。这个数字不到安史之乱前的三分之一。虽然有漏报的情况存在,但人口的断崖式减少却是不容置疑的。
历代史学家在总结安史之乱以后的大唐局势时,总是归纳为两个特点:一是宦官专权;二是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开始于唐肃宗李亨时期的李辅国,到了唐代宗李豫时期,李豫派刺客除掉了李辅国,然而禁卫军的控制权又落在了程元振手中。吐蕃侵入长安的时候,李豫仓皇出逃,逃往陕州方向,住进了鱼朝恩的神策军营。此后,皇帝的安保大权就落到了鱼朝恩手里。
如前文所提,神策军是安史之乱时卫伯玉从黄河九曲之地带回来的一支精锐部队。后来,这支军队的主将先后调走,这支军队便落入了鱼朝恩手中。
吐蕃退走以后,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护卫皇帝回到长安,神策军便在禁苑中驻扎下来,成为皇帝的亲卫军队。此后,神策军又经过几次扩编,跃居禁卫军之首,成了保卫皇帝的主要武装部队。
手中有了神策军这样的强大力量,鱼朝恩自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鱼朝恩的官衔是“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所有禁卫军,权势滔天。重要的军国政务,皇帝李豫都得与鱼朝恩商量。
除此之外,鱼朝恩还放肆地欺凌长安百姓。
神策军中有两位高级军官叫作刘希暹和王驾鹤。这俩家伙给鱼朝恩出主意,在神策军里设了个地牢,指使长安城里的恶棍诬告一些有钱人,然后神策军就把这些有钱人抓来,投进地牢,大肆刑讯逼供,让他们认罪,以达到没收他们家产的目的。当然,这些没收的财产最后都进了神策军的口袋。
鱼朝恩私下接受了许多贿赂,对人许诺了许多大话。他对自己要办的事,内心一贯抱着志在必得的态度,一旦遇到不同意见,就会发怒,大声说:“天下事岂有不由我的?”
这话传到了皇帝李豫耳朵里。李豫岂能高兴?
鱼朝恩有一个养子,年龄还小,品级不高,穿的是六品的绿色官服。有一天,这养子与同僚发生了一些言语纠纷,回来后向鱼朝恩哭诉。鱼朝恩一听,便气冲冲地带着养子进宫去找皇帝了。
鱼朝恩见了李豫,开门见山,说:“臣的儿子官爵太低,被同僚欺凌,请陛下赐给他紫衣。”三品以上才能穿紫衣,这要求的跨度有点太大了。
李豫没来得及回答,有关部门的官员已经把紫衣拿来了,当着李豫的面给鱼朝恩儿子穿上了。
李豫笑得很开心,说:“这孩子穿紫衣,很像回事啊。”
可是,李豫的心里却愤怒到了极点。
李豫是个从不发脾气的人,但从他处置李辅国的手段来看,他又是个下手稳准狠的人,得罪了他,实在不是一件小事。
穿紫衣这件事被宰相元载知道后,元载认为机会来了。
元载便找了一个机会,对皇帝偷偷说:“鱼朝恩专权暴横,心怀不轨,应该早点除掉。”
李豫受够了鱼朝恩的霸道,也知道天下人都恨鱼朝恩,只是苦于鱼朝恩手握禁军,一时找不到对付的办法。元载这话正中他的下怀,当下就同意了,将这事全权交给元载,命他去想办法。
鱼朝恩可不是好对付的。他自知仇人、政敌太多,因此安排他的部将皇甫温担任陕州节度使,率军驻扎在陕州作为外援。同时,他自身的警卫极其严密,即使上殿去朝见皇帝,也让他的心腹、禁卫军官周皓带着一百精锐卫士,前后不离。
这周皓是个传奇人物,又是个真正的杀虎将,对付他还真不容易。
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说周皓本是贵族子弟。在唐玄宗时期,他还是个少年,因为在长安的风月场中替受欺凌的情人出头,一拳打碎了高力士的养子的头,潜逃到了汴州,一个叫周简老的大侠让周皓住在一艘船上,他在船上躲了好些年。
周皓的再次出现,却是在正史之中。
鱼朝恩逼皇帝给自己儿子赏紫衣的前一年,也就是大历四年(769年)九月的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只老虎,竟然跑到了长安城里,在今天西安市高新路蒋家寨一带,窜进了元载家的家庙。
围堵的军士、百姓无人敢上前捕捉,禁卫军中的射生将周皓挺身而出。史料在这里的记录不一致,有说他用弩箭射的,有说他近前与老虎格斗的。反正最后,他一个人把那老虎打死了。
这下,周皓名声大振。后来,鱼朝恩选他做了卫士头领。
元载想除掉鱼朝恩的话,周皓是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经过观察,元载对周皓采取了重金收买的策略,辅助以道义感化。忠于皇帝,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周皓得了一大笔钱,又能站在皇帝一边,何乐而不为呢?他立刻就表态向皇帝效忠。
对鱼朝恩在京师以外的强援——陕州刺史皇甫温,元载同样采取了收买的办法。
有了这两个内应,鱼朝恩的一言一行,李豫和元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鱼朝恩对这种情况竟然毫无察觉,依旧把周皓和皇甫温看作心腹。
大历五年(770年)正月,元载准备收网了。他做出了一系列讨好的动作,来麻痹鱼朝恩。
先是把长安附近的兴平、武功、扶风等地划归神策军管辖,又把皇甫温从陕州调回,拟让他出任凤翔节度使。虽然都是节度使,但凤翔的地位更高一些,这算是升职了。
鱼朝恩的另一个心腹刘希暹觉察到了皇帝和元载的行为异常,便来提醒鱼朝恩。鱼朝恩虽然也有些怀疑,但被元载的这两个讨好动作迷惑,另外皇帝见到鱼朝恩时更加热情亲切,鱼朝恩也就把心放下来了。
二月,皇甫温来到长安,元载借口有别的事务,故意把他留在朝中,另外加上周皓,三个人秘密商定了行动计划。
然后,元载把这计划报告给了皇帝李豫。李豫嘱咐说:“周密行事,不要反而被鱼朝恩害了。”
三月,寒食节这天,按照习俗是不能动火的。李豫在宫里搞了个冷餐宴,请各位重臣喝酒。
按照计划,元载这天并没有出面,他在中书省里值班。
皇宫里的宴会结束之后,大臣们都散了。鱼朝恩也准备回他在神策军营里的住处,皇帝忽然发话,请鱼朝恩留下来,另有要事商谈。
鱼朝恩没有察觉到任何危险,因为他的卫士包括周皓都在跟前,而皇帝那边,除了一些日常的随从,并没有增加人手。
于是鱼朝恩坦然留下,来到皇帝面前。
没想到的是,今天的皇帝李豫一改往日的和蔼,开口说了一大段责备鱼朝恩的话,一一列举鱼朝恩往日的劣迹,批评他专权骄横、目无君王、图谋不轨。
仗着有自己的卫士在旁边,鱼朝恩并不惧怕,当下站起身来,激烈地反驳皇帝,言语非常放肆,有很多不尊重皇帝的词句,简直就像是与皇帝吵架一样。
平素不发火的李豫此时罕见地大怒,高声下令把鱼朝恩抓起来。
鱼朝恩心中冷笑,在场的武士都是自己的随从,皇帝那边只有一些宫女宦官之类,谁能把自己抓起来?
鱼朝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皓带着几个卫士走到大殿上,径直把自己抓了起来。
这时李豫才表现出了杀伐果断的一面,立刻下令把鱼朝恩当场勒死。
紧接着,李豫发布诏书,免除了鱼朝恩的天下观军容使等主要的对外职务,但还是保留了宫内宦官头领的身份;然后命周皓等人把鱼朝恩的尸体送回家中,对外宣称是鱼朝恩接到免职诏书后一时想不开,自己上吊自尽了;又赐给鱼朝恩家六百万钱,作为丧葬费用。
对神策军等禁卫军,李豫并没有大肆清洗,而是采用了怀柔安抚的政策,给重要的军职人员都升了官,以安定军心。他还下诏说:“北门各军都是朕的爪牙,一切照旧。朕从今亲自指挥你们,将士们不必有任何忧虑。”
从此以后,宦官不再染指禁卫军。宦官的气焰暂时被压了下去。
唐代宗李豫自登基以来,隐忍了八年,偶尔一露峥嵘就除掉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三个大宦官,终于把肃宗李亨时代以来岌岌可危的皇权重新稳固了一些。
周皓因为这桩功劳,最后官至太仆卿。这是九卿之一,也算朝廷重要部门的长官了。
当然,这次行动的筹划者元载厥功至伟,李豫对他更加宠信。
宦官的气焰被压下去了,现在让李豫头疼的还有藩镇割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