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节
间架税与除陌钱

唐德宗即位之初,用的宰相是崔祐甫等人。他宽仁治国,以德服人,所以当时人人认为有复兴指望。后来德宗重用卢杞,改用严刑峻法,天下人渐渐就有了怨言。

卢杞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财政方面也很无能。

德宗刚上台的时候,主管财政的大臣是刘晏。这位是个理财妙手,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使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十倍。

可惜,德宗后来任命的宰相杨炎跟刘晏有过节,陷害刘晏,最后刘晏含冤死去。不过,杨炎本人也是个理财专家。在他的任期内,朝廷的财政状况也很不错。

卢杞进入宰相队伍以后,与杨炎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诬告杨炎,最后将杨炎害死在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两位理财专家先后死去,李唐朝廷的财政就有些混乱了,加上李惟岳等人先后叛乱,朝廷在河北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朝廷的财政很快就入不敷出了。

卢杞等人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就是从百姓头上搜刮。

第一招,是恢复了酒类等产品的专卖。这种专卖,其实就是变相地征收高额消费税。

第二招,是向富裕的百姓强行借钱。富商们的财产中超过一万贯以上的部分,都予以强行征借,说是战后再偿还。所有商户的粮食、布帛等,都强行借走四分之一。官吏们为此在民间展开大搜查,凡是被怀疑隐瞒货物的,都大刑伺候。

长安百姓为这事全体罢市,数万人围着卢杞理论,卢杞先还勉强辩解,到最后被问得哑口无言,干脆打马逃跑了。

即使搞得鸡犬不宁,也才仅仅借到了二百万贯钱,说明此时百姓们也都很穷了。

卢杞又下令把全国的税额增加百分之二十,把每一斗盐的专卖价提高一百文,这都是实实在在增加到百姓头上的负担。

李希烈造反以后,朝廷毫不妥协,从全国各地调兵围剿。这下,战争的摊子铺得更大了,开支也直线上升。

当时的规矩是:各道的军队在本道内,由地方官府负责发军饷,而一旦出境作战,就由朝廷负责钱粮。朝廷为了讨好这些兵大爷,在正常粮饷之外还增加了酒肉,且士兵们在本道的军饷,还继续发给其家属。这样一来,每养一个士兵,要付出平时三倍左右的代价。

可惜这种优厚待遇并没有换来兵油子们的拼死作战,各军都是出了自己的边界就停下来。他们享受着朝廷的高额军饷,就是不上前打仗。

这些军队,每月需要耗费一百三十万贯钱,朝廷的收入根本就不够支付。

卢杞的心腹赵赞出了两个主意,分别是“间架税法”和“除陌钱法”。

所谓间架税,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房产税。具体计算方法是:两架大梁之间,就算一间。假如一座房子,除去两边的端墙之外,中间有两架大梁,这就算三间房了。每间房的税率不等,上等的收两千钱,中等的一千,下等的五百。

所谓除陌钱法,其实就是征收所得税,只不过征收法则极其不讲理。不管是交易、馈赠、劳务所得,还是其他,百姓只要有进项,官府就要收取百分之五。如果是以货易货,也要按照官府评估的价格同样收税。

这两个办法实施以后,民间骚然,官吏们如狼似虎,闯进百姓家里登记房屋。在那个政务不透明、缺乏监管的年代,加到百姓头上的真实税率,有可能是纸面上的数倍。

为了加强这两项恶税的征收力度,官吏们还鼓励告密,只要某人漏报房屋或财产被别人告发,那可就惨上加惨了:漏报一间房屋,杖打六十,另外赏给告发者五十贯钱;漏报一百文钱的,杖打六十,罚钱两千,另外赏给告发者十贯钱。这些赏给告发者的钱,也要漏报者自己承担。

除了这两项恶税外,赵赞还建议设立关税,在全国的交通要道处设卡收税,一般货物收取百分之二的税,竹、木、茶、漆等则收取百分之十。

这些涸泽而渔的措施,终于搞得大唐王朝失尽了人心。全国的反抗情绪就像地下的熔岩浆,已经涌到了火山口下面。

而坐在火山口上的德宗等人,没有丝毫察觉,依然在拼命调集军队开赴前线。

建中四年(783年)八月,就在李希烈的军队围攻襄城的哥舒曜时,具有超凡眼光的翰林学士陆贽给德宗上了一封奏疏。

这封奏疏里,陆贽指出了朝廷很多政策的不妥当之处,并明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财富是人民的命根。如今因为税收的事情,弄得人心不安,恐怕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事变。如今李怀光的朔方军、马燧的河东军与李晟的神策军都在河北前线作战,关中过于空虚。如果有人勾结吐蕃等外敌,趁虚而入,陛下靠谁去抵抗?关中如今的这些守军中,又如果有几个亡命之徒,煽动士兵哗变,陛下靠什么去镇压?朱滔等人求的只是割据,并无夺天下的志向。陛下您能不能听臣的笨办法,将李晟等神策军调回来,命马燧等人安守一方,另外取消间架税等苛税?人心安定了,国家自然就稳固了。”

德宗看到这奏疏,并没当一回事,继续把西北的边防军大规模调往东南。其中,就包括驻守在泾州、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带的泾原军,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去救援襄城的哥舒曜。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初二这一天,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泾原军,来到长安。

泾原军的前身,就是安史之乱时李嗣业等人带回来的安西四镇、北庭等西域的边防军。该军战功赫赫,但是也有历史污点。他们的前任首领刘文喜,曾经率领他们发生过叛乱,后来被朝廷平定,刘文喜被杀,不过这支军队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这一天,冬雨霏霏,泾原军将士们还被催促着行军,又饿又冷,而支撑他们坚持行军的最后一点动力,是希望获得朝廷的赏赐。

将士们大多都带着自己的子弟。他们是这样计划的:得到了赏钱,就直接交给子弟,让他们带回家去,也许这就是自己为能家庭挣来的最后一笔钱了。

谁知道进长安以后,整整一天,朝廷没有给他们发一文钱。

第二天早上,有人来传令,命泾原军开拔,出东门,到浐水边歇息,京兆尹在那里为他们准备好了食物。

将士们面对子弟们失望的眼神,心里更加难过,但军令不能不听从,只好流着泪出发了。

到了浐水边,京兆尹手下的人已经准备好了饭食,条件相当简陋,饭食也只有一些糙米蔬菜,连一点荤腥都没有。

有人开始发牢骚了,说:“我们即将死在阵前,如今就给我们吃这个?”

这话引起了无数强烈的共鸣,士兵们纷纷传播,不满的情绪就像危险的气球,越来越大了。

终于有人爆发了,一脚踢翻了面前的食物,大声说:“我们命中注定,是要死在刀刃之下,与其让人欺凌愚弄,不如自己拼命一回。听说宫里的琼林、大盈两座仓库里,财宝堆积如山,我们不如一起去取,如何?”

这话立刻得到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响应,士兵们纷纷踢翻面前食物,全身披挂,拿起武器,展开大旗,齐声呼喊,向长安城冲去。

有几个军官见势不妙,急忙飞马去禀告节度使姚令言。

姚令言刚向皇帝辞行完毕,此时还在宫里,听到这消息,急忙飞马出宫,向东去拦截。

刚出城门,来到长乐坡,就遇到了哗变的士兵们。有一些士兵向姚令言放箭,姚令言此时也顾不得了,伏在马身上,冲进乱兵之中,大喊:“诸位大错特错啊,我们东征立功,还怕不能富贵吗?为什么要做这灭族的事情?”

此刻,这种话还能骗得了谁?士兵们根本就听不进去,把姚令言裹挟在中间,继续向城内前进。

德宗自然也听到了这消息,急忙派了个宦官出城,宣布给每个士兵赏两匹丝绸。谁料这种小气行为更激起了士兵们的怒火,纷纷向宦官射箭。宦官狼狈逃回。

德宗急忙又派宦官去谈条件。这时士兵们已经在通化门外了,一听是来谈条件的,怒火更盛,直接把宦官杀了。通化门的位置就在今天西安地铁通化门站附近。

德宗听了回话,慌了神,又命拿出金帛二十车去赏赐乱兵。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士兵们已经进城,杀气腾腾,喊声震天,无法阻止了。

长安市民一开始很害怕,四散奔逃。乱兵们沿街高喊:“百姓不要怕,我们一不强借你们的货物,二不征收间架税和除陌钱。”

百姓们一听,立刻不跑了,反而跟在士兵们后面看热闹,人数足足有好几万。

乱兵们来到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开始砍门。百姓们兴高采烈地围着观看。

宫里的德宗皇帝见事态紧急,便下令禁卫军前去抵挡。 R2nqnJnCdgW3YSZ8RH62m6c9czt98UZ9uGcKzmYpjDZcGZSC3IDPIEMc1GJgMZ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