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和朱滔等人都想到的同一个人,就是李希烈。
李希烈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出场时间,是在第二次削藩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那时淮西节度使还是李忠臣。此人骁勇残忍,同时又霸道好色,手下文武官员的妻女,很多都被他强逼着奸淫了。因此,这为他招来了很多仇恨。
李忠臣很信任他的妹夫张惠光,把日常军政事务都交给此人处理。张惠光也是个蛮横凶狠的家伙,仗着李忠臣的势力,欺凌将士。他的儿子又比他还要狠毒。所以,淮西军中,人人都想杀了这父子俩。
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养子,此时担任大将。他的骑射功夫不错,又善于笼络人心,军士们都很拥戴他。
满怀野心的李希烈见淮西的军政乱成这样,便有了想法。
大历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希烈联合另外几个将领,发动兵变,杀了张惠光父子;对李忠臣还算是比较仁慈,只是驱逐了事。李忠臣匹马单枪逃回长安,此后便在朝廷里任职了。
当时的代宗皇帝虽然承认了李希烈的代理淮西节度使职务,但是把重镇汴州又从淮西划了出去,重新归属于朝廷。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德宗想派李希烈去攻打梁崇义时,宰相杨炎劝说道:“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养子,李忠臣曾对他宠信无比,而他却轻易背叛,驱逐义父,夺取其位,这属于狼子野心之人。眼下他还没有立过大功,就已经飞扬跋扈,不好管理。要是他消灭了梁崇义,恐怕朝廷就再也控制不住他了。”
熟悉淮西情况的大臣李承也对德宗说:“李希烈肯定能拿下梁崇义,只是拿下以后,还得派兵再去拿下他。”
德宗对杨炎和李承的话不以为然,坚持派李希烈去攻击梁崇义。
建中二年(781年)八月,李希烈顺利攻克襄阳后,他的真实面目就暴露出来了——占据襄阳,不肯离开。
现实证明了杨炎和李承是正确的。德宗于是把李承叫来,委任他担任襄州刺史。李承毫不犹豫,当场答应。
此时去当这襄州刺史,无异于深入虎穴,德宗想派一些禁卫军护送李承前去赴任。李承回答:“不需要,臣自己一匹马就可以去了。”
就这样,李承单人独马去到襄阳,见了李希烈。
李希烈拒不让李承进入官署,而是将他监禁在驿馆之中,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威胁他,让他挽留自己驻军襄阳。
李承始终只有一句话:“我是这里的长官,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你离开。”
杀了李承,等于公开造反,李希烈此时还不敢这样做,于是在襄阳一带大抢一番后率军回到淮西。
虽然李希烈不好管的迹象已经显露,但毕竟他消灭了梁崇义,是有功劳的,德宗还是给他赏赐了宰相的头衔。
朱滔等四人自封为王的时候,觉得从李希烈的表现来看,他更像是自己人,因此秘密派遣使者去策反李希烈。
而德宗也看中了李希烈的强大兵力,从而把剿灭四王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德宗给李希烈加上了极高的头衔,又任命他为淄青等地的节度使——李纳的地盘都是李希烈的了,但得他自己带兵去攻取。
李希烈于是率军北上,驻扎在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好像要攻打李纳了。其实,他此时已经与李纳勾结在一起了,真实目的是夺取汴州,幸亏在汴州主持军事的重臣李勉早有防范,李希烈才没有得逞。
李希烈以李勉对他不放心为由,破口大骂李勉,对朝廷的态度也变得倨傲起来。
建中三年(782年)的十二月,李希烈接受了朱滔、李纳等人的劝说,自称建兴王、太尉、天下都元帅,公开加入了反叛阵营。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李希烈向西北攻击,攻下了汝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又围攻郑州,朝廷的守军一再战败。李希烈的前锋已经来到彭婆镇(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这里离洛阳龙门只有二十来里路了。洛阳百姓纷纷逃难,东都留守也放弃了洛阳外城,把全部兵力收缩到宫城,准备死守。
这件事对唐德宗来说,又是一个重大打击。
唐德宗于是与宰相卢杞商量怎么对付李希烈。
唐德宗辨识人的能力,不是一般差。看错了李希烈,后果已经非常严重了,但对卢杞的重用,才是唐德宗最大的错误,其后果比看错李希烈还要严重得多。
卢杞是李唐忠臣的后代,他祖父是玄宗时的名相卢怀慎,父亲就是大骂安禄山而被杀害的卢奕。
卢杞的缺点很多,第一条就是心眼小,爱记仇。
当年郭子仪还在世的时候,同僚们时常去拜访他,郭子仪身边总是姬妾成群。唯独卢杞去拜访的时候,郭子仪命这些女人都回避。
郭子仪的家人问其中原因,郭子仪回答:“卢杞这人,相貌丑陋而心底阴险,女人们不知深浅,见了他必定会笑,他必定会心生仇恨。如果将来他掌权了,我全家都保不住。”
郭子仪看人的眼光很准,卢杞确实是个抓住一切机会报私仇的家伙。
当德宗问他对付李希烈的办法时,他就顺便摆了颜真卿一道。
他说:“李希烈年轻气盛,自大骄傲,他手下的幕僚没人敢劝他。如今,只需要一位德高望重、地位尊崇的老臣前去,向他讲明利害,好好劝慰一番,他必定能幡然悔悟。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平定他了。颜真卿是四朝元老,早年曾立过大功,公正刚直,名望海内第一,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昏庸的德宗真的就相信了卢杞这一番痴人说梦一样的话,发出诏书,命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
颜真卿怎么就得罪了卢杞?他不光是得罪了卢杞,历任宰相和当权者他都得罪过。
安史之乱中,哥舒翰失守潼关,郭子仪、李光弼从河北撤退,颜真卿在平原独木难支,只好绕道江淮,来到灵州朝见肃宗。从那以后,他再无带兵的经历,一直担任文官。
在这朝廷里,以颜真卿的刚正,他是难以立足的。
唐肃宗时代,李辅国逼迫太上皇李隆基搬到太极宫,唐肃宗很久不去看望太上皇,颜真卿看不下去,带领百官上书,请求去探视太上皇。这当然会惹得李辅国不高兴,因此颜真卿由刑部尚书被贬为外地的长史。
后来好不容易回到朝廷,宰相元载想阻塞言路,颜真卿又上书激烈反对。因为这一封奏疏言语激切,辞藻精彩,宦官们争着抄写并传到了宫外,在朝野引起巨大反响。不过尽管如此,颜真卿还是又被贬出京城。
元载被杀以后,颜真卿回朝,再次担任刑部尚书。
虽然一再因言获罪,颜真卿却丝毫不后悔,继续对时政直言批评。杨炎任宰相时期,只让他担任地位较高的闲职。
卢杞任宰相的时候,意图专权,更加容不下颜真卿了。因此,卢杞对颜真卿说:“京师之外的这些道,哪个您觉得比较合适您?”
颜真卿回答:“当年相公您父亲的首级被安禄山送到河北,脸上仍旧有血,我不敢随便擦拭,亲自用舌头舔干净了。我以前被小人憎恨,贬谪多次,如今已是暮年,相公您也容不下我吗?”
卢杞听了这话,只好装作满脸悲痛,郑重下拜,再次拜谢颜真卿当年礼葬自己父亲首级的恩德,然而心里却对颜真卿更加恼火了。
因此,在与德宗商量对付李希烈的办法时,卢杞就出了这么个把颜真卿送到虎口里去的主意。
这诏书一出,朝野官民无不为颜真卿而流泪。
颜真卿自己倒一点都不在意,对人说:“看来我命中注定,是要被叛贼所杀。三十年前在河北,我没死在安禄山手中,多活了这么多年,如今年近八十,死了又有什么可惜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颜真卿在与亲友告别的时候并不悲伤,反而进行了一次惊人的体操表演。
颜真卿此时七十五岁,却依旧轻捷矫健,与三四十岁的人差不多。他先是命人拿来一张席子,立起来围住自己,然后从其中一跃而起,跳了出来,一点都没有碰到席子。
颜真卿再让人拿来两张椅子,背对背放在自己两边,他用双手撑在椅子背上,两脚悬空,双臂使劲,做了“数千百下”起落运动。
这个动作在现代体操领域叫“双杠臂屈伸”,即使是现在的健身达人,最多也就能做五十来个。
最后一项是跳床。颜真卿在床的一头,用手一撑,就跳到了床的另一头,还重复做了五六次。这个动作,跟现在体操里的“跳马”差不多。
围观的人目瞪口呆,颜真卿却神色平静。
做完这些运动,颜真卿告辞众人,踏上了生死未知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