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节
死亡名单

建中三年(782年)的年初,马燧等人在魏州围殴魏博节度使田悦,而朝廷的另外三个方面军分头对付淄青、成德、襄阳等三个反叛的藩镇,也都取得了巨大战果,这三道已经无力救援田悦了。

首先说淄青道。其实,上次增援田悦的那一万人,并不是李正己派来的。

那时李正己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李纳接掌了淄青道的大权,照样是秘不发丧,而是先向朝廷写奏疏,请求让自己接任淄青节度使的职位。

这个时候,仗都打起来了,唐德宗更不可能同意这个请求。

李纳于是派了一万人去增援田悦,同时又派出一路大军,由大将王温带领,去攻打徐州。

朝廷对付李纳的方面军首领是宣武节度使刘洽、神策军大将曲环、滑州刺史李澄和朔方军大将唐朝臣。

唐朝臣率领的朔方军五千人远道而来,辎重没有跟上,而且他们那道本来就穷,将士们穿得破破烂烂的。

而刘洽手下的宣武军来自汴州、商丘一带比较富庶的地区,将士们衣着光鲜。他们看这些朔方兵的时候,满脸的鄙夷神色,嘴上还说:“这些叫花子,能打仗吗?”

朔方将士听了这些话,心中的火气可想而知。

唐朝臣也知道这话,便想借机鼓舞一下士气,他对将士们说:“都统有令,谁先攻破敌营,缴获的一切物品就归谁。”

过了几天,与淄青军交战的时候,宣武军抵挡不住,先退了。

唐朝臣却采纳了部下建议,佯装撤退,然后埋伏下一支骑兵,等淄青军追来的时候,骑兵冲出,将淄青军隔成两段。

朔方军的这些穷急了眼的士兵,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拼了命地往前冲。

淄青数万军队竟然被朔方军五千人杀得大败,投水淹死的有一大半,另有八千人被斩首,全营的辎重都归了朔方军。

第二天,朔方军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服,成群地跑去宣武军面前炫耀,还故意问:“我们这些叫花子,怎么可能比你们的功劳大呢?”

宣武将士十分羞惭,无话可答。

接下来,刘洽、唐朝臣等军乘胜前往徐州,围攻了徐州二十多天的淄青军见势不妙,主动撤走了。这下,江淮漕运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

到了二月,刘洽、唐朝臣等军在濮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渮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围攻李纳,李纳也眼看要撑不住了。所以,对朝廷来说,河南方面的胜利也指日可待了。

襄阳方面,李希烈在建中二年(781年)八月发兵攻打梁崇义。梁崇义派兵迎战,大败而归,只好收兵死守襄阳。

虽然梁崇义在襄阳的治理很不错,但大难临头之际,襄阳军民纷纷出城投降李希烈,梁崇义无力阻止,最后只好与妻子一起,投井自尽了。

在河北方面,李惟岳没有得到朝廷的任命就擅自接过了他父亲的权力。在唐德宗看来,这就是窃取,自然要予以打击。

幽州节度使朱滔与李惟岳的父亲李宝臣有着不解之仇,其实力又强劲,地盘又与对方相邻,此时对朝廷也很服从,简直就是对付李惟岳的不二人选。

朱滔在出兵之前,先派使者去联系一个人。他认为,只要这人帮忙,消灭李惟岳不成问题。

这人是谁?一个从死亡名单中逃脱的人。

死亡名单的事,是这样的:

李宝臣是奚族人,跟着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多年,见过了太多的背叛,因此他担心自己死后,部将们不服从李惟岳,于是拟定了个死亡名单,上面都是他心目中的不好管的大将们。他把这些人都召集到了恒州(旧名常山郡)杀了。

这一份死亡名单中,最终只有两个人幸存了下来。

一个是易州(治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刺史张孝忠。他也是奚族人,当年跟着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时,时常担任先锋,后来归李宝臣管辖,随李宝臣一起投降了朝廷。李宝臣中了田承嗣的离间计,与幽州的朱滔交恶以后,派张孝忠率领八千精锐骑兵镇守易州,以防备朱滔。张孝忠在这里的几年间,处理军政民政都很有一套,名声很好。

张孝忠很有先见之明,觉察到了李宝臣的意图,因此接到李宝臣的召唤命令后,并没有前去。

李宝臣第二次派张孝忠的弟弟张孝节,去召唤张孝忠。

张孝忠对弟弟说:“各位大将有什么罪,接连被杀?我怕死,不敢去,但也不敢造反,正如李宝臣对朝廷的态度一样。你回去就这样禀报李宝臣。”

张孝节听了这话,哭了,说:“这样的话,我肯定要被杀了。”

张孝忠很有信心,说:“如果我和你去了,我们只有一块死。只要我还在这里,手里有兵,他必定不敢杀你。”

果然,张孝节回去传了话,李宝臣也不敢对他怎么样。

这份死亡名单上,另一个存活下来的人是王武俊。

当时河北诸多将领之中,威名最高的是张孝忠和王武俊,他们分别称张阿劳、王没诺干。阿劳是张孝忠的奚族名字,没诺干就是王武俊的契丹本名。

乱世极其考验一个人的生存智慧。王武俊就是一个具有极高生存智慧的人。

当年史朝义大势已去的时候,李宝臣还叫张忠志,为史朝义守卫着井陉口。王武俊劝说张忠志:“河东的朝廷军队,十分精锐。我们以少对多,道义又不在我们这边,出战必败,防守必溃。您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张忠志经过权衡,采纳了王武俊的建议,向李唐朝廷投降。因为他是河北几位史思明大将中最先投降的,又打开了井陉口放唐军进入河北,唐代宗认为他功劳最大,因此才给他赐名叫李宝臣。

王武俊立下这一功,在李宝臣身边很受信任。

第一次削藩战争中,李宝臣夜袭朱滔,出主意的和领兵的主将都是王武俊。

此后,李宝臣与田承嗣、李正己结盟,互相支援,都是王武俊的主意。

因为这些,李宝臣与王武俊十分亲近,把女儿嫁给了王武俊的儿子王士真。王士真也很机智,花了很多钱贿赂李宝臣的左右亲信,让他们在李宝臣面前说王武俊的好话。因此,李宝臣便把王武俊从这个死亡名单上划掉了。

假如李宝臣死后有知,他一定会为放过张孝忠、王武俊而后悔不已,恨不得掀开棺材板跳出来再杀这两个人。

这两人都干了些什么?

朱滔在出兵攻打李惟岳之前,先派人来到易州找张孝忠,对他说:“李惟岳乳臭小儿,胆敢对抗朝廷,这是自取灭亡。如今马仆射已经大败田悦,李仆射(指李希烈)也已经消灭了梁崇义,南边的官军转瞬就会北上,李惟岳覆灭的日子已经快来了。您如果能带领易州归顺朝廷,则是消灭李惟岳的第一功。您目前孤立无援,这也是您转危为安的唯一机会。”

这话倒是很有道理,张孝忠立刻就听从了,便派人去长安,表达了归顺的意思。朱滔也向朝廷举荐他,唐德宗于是任命张孝忠为新的成德节度使。张孝忠还与朱滔结为亲家,关系非常紧密。

至于那位自封的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朝廷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命令他带着李宝臣的灵柩返回长安。当然,这诏命李惟岳是不可能听从的。

朱滔与张孝忠联合起来,攻占了李惟岳辖下的束鹿县(县治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

面对这局面,李惟岳慌张失措。在战前就劝他归顺朝廷的文官邵真,再次劝李惟岳放弃对抗立场,派遣使者向朝廷投降。

李惟岳嗫嚅道:“既然您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

去长安的使者走了以后,李惟岳手下有人知道了消息,赶紧去给田悦通风报信。

田悦虽处于被围攻的状态,可是立场始终不变,听到这消息,大怒,立刻派了个使者来找李惟岳。

使者质问说:“田尚书为什么起兵对抗朝廷?不就是为了替您要个名号吗?如今您听了邵真的话,派弟弟去朝廷,为了获得朝廷宽恕,把反叛的原罪都推到了田尚书头上。田尚书哪里辜负了您?您要如此对待他?今天您如果能斩了邵真,我们两家还和好如初,不然的话,就一刀两断。”

李惟岳身边一位官员此刻也跳出来说:“田尚书为了您,如今身陷重围,我们在这时候背叛他,太不义了。况且田尚书的兵加上我们的人马,足可以对抗天下,最后的结局还不好预测,我们不能干这种朝秦暮楚的事。”

面对这内外夹击,李惟岳又一次摇摆了,他把邵真叫来,当着田悦使者的面杀了,又在恒州城里抓了张孝忠的一个弟弟、三个女儿,也都杀了,然后派出一万人马,任命王武俊为前锋,去抗击在束鹿的朱滔和张孝忠。 tAhrVa/tkSu1VfSZqcQ+jZl66CppcPwobnogaVdelZgrbMJTgd0VW9DwrXTtkn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