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节
我请客,你掏钱

唐代宗李豫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到他真正找到了杨绾这样的贤良宰相,准备把大唐重新带进太平盛世的时候,才体会到了苍天负人的无奈。

杨绾只担任了三个多月的宰相,就在大历十二年(777年)的七月,因病去世了。

代宗对杨绾的去世感到非常痛心,说:“上天为什么这么早地夺去了我的杨绾?这是不希望我打造个太平世界啊!”

代宗此时还是很想治理好天下的。关中北部的白渠,本是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由于在上游支流设置了大量的水磨、水车等水力机械,水流量大幅减小。代宗下令拆毁了那些水磨、水车等。

嫁给了郭子仪儿子郭暧的升平公主,是代宗最宠爱的女儿。她也有两处水磨在白渠支流,为此她亲自进宫来向皇帝父亲求情,希望能特例允许自己保留。

代宗对女儿说:“我想要普惠于天下苍生,你能体谅我的用意的话,应该带头执行啊。”升平公主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回去后,当天就让人把自家的水磨拆了。

尽管代宗有治理好天下的意愿,但他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命运再不会给他机会了。

大历十四年(779年)的五月初三,代宗生病了,到了五月二十一夜间,就去世了,当时五十三岁。他一共在位十七年。

代宗一朝最大的问题在于河北的藩镇割据。这是代宗自己造成的,直到去世,他都无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成了一大遗恨,也是他留给子孙的一条导火索。

皇太子顺理成章地接替了皇位。这位皇太子,就是以前平定史朝义时的元帅李适。这一年,他三十八岁。他后来的庙号叫唐德宗。

唐德宗也是个有心治理好天下的皇帝。他做皇太子时,冷眼旁观了很多年,对唐代宗时代的弊端看得很清楚。因此,他一上台,就开展了多个方面的改革。

放在第一位的是财税方面的改革。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军费大增。为了应付庞大的开支,征税的名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负。德宗采纳了财税专家杨炎的方案,实行了“两税法”,规定除夏秋两次征税以外,地方官员胆敢擅自增收一文钱,就以枉法论处。这税法比较适应当时的社会,也比较便捷,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又提高了朝廷的收入,后来就一直沿用了下去,甚至用到了明朝中期。

以前,朝廷的金帛都储藏在国库“左藏”之中,到了唐肃宗时代,这个库里的财物被全部转移到了皇帝在宫中的私库“大盈内库”之中,并且由宦官掌管。

皇帝当然喜欢这样,他用着方便嘛。可是,天下的公财都成了皇帝的私产,主管财政的官员完全不能监管其中的账目,致使其中有很多漏洞。跟大盈库有关的宦官达三百多人,都在里面蚕食鲸吞,并且结为同盟,关系盘根错节,谁也动不得他们。

为了这事,杨炎在德宗面前叩头,说:“财税是国家的根本,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乐。历朝历代都是委派重臣管理此事,都还怕其中有漏洞。如今仅仅派一些宦官管理,大臣完全插不上手,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此。臣请求把国家财产重新纳入左藏库,宫中每年需要多少由国库拨给,肯定不敢让宫中用度不足。做了这件事,才可以再谈其他的振兴举措。”

德宗听了这话,当天就下诏:“所有的财税收入,一律进入左藏。每年挑选三五千匹上等的丝绸,拨给大盈内库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德宗的一连串动作,都显示出了他要励精图治的决心。

德宗即位之初,就下令取消各州和各藩属国每年进贡鹞子、鹰等,取消岭南各州进贡枇杷、柑橘等;又把位于今老挝的文单国贡献的舞象放到山里,把供皇帝玩乐的猎鹰和猎狗都放了,其管理机构也撤销了;又把梨园乐工三百多人都放出;又放出了宫女数百人。这些都表明他不喜欢声色犬马,一心只想治理好天下。

紧接着,德宗又下诏取消了各地五花八门的进贡,比如铜镜、麝香、各地的名酒等;又取消了酒类的国家专卖;又规定王公贵族不得与百姓争利;又减少了宫中的开支,裁减了一些不必要的机构,每年节省很多钱粮;又下诏拆毁了长安城里许多奢华的建筑。这些都表明,皇帝要带领朝廷过紧日子,把更多的利益还给百姓。

代宗对宦官很宽容。宦官到各地去公干,收受贿赂,代宗并不阻止。因此,许多宦官公开索贿,肆无忌惮。到了德宗这里,这一套行不通了。有个宦官去外地,接受了节度使赠送的仆人、骏马和丝绸。德宗知道后,把这宦官杖打六十下,然后将其流放到岭南去了。

消息传出,那些已经接受了贿赂的宦官,纷纷把赃物给扔到山谷里去了。此后,地方官员主动赠送他们财物,他们都不敢收了。

德宗除了对宦官管得严,对大臣也不留情,朝中百官都是小心翼翼的。代宗时代将近二十年,天下没有处罚过贪赃的地方官。德宗重罚了一个贪赃的地方大员,从此,州县官员也不敢放纵自己了。

总之,此时的唐德宗,疏远宦官,重用朝臣,政令简肃,还利于民,大唐出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臣民们看了德宗的这些举措,都认为他是个英明的新皇帝,都觉得太平盛世的日子又快回来了。

就连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手下军士,都叹息说:“圣明的皇帝又出现了,我们还要继续造反吗?”

至于割据的节度使们,心里则开始惴惴不安了。为长远打算,李正己决定还是先讨好一下德宗,试探试探他的眼界。

李正己便给德宗上表,说是准备献给朝廷三十万贯钱。

德宗接到这奏表,心里却有些犯难,接受吧,怕李正己只是戏耍自己,嘴上说说而已,到时候并不真给钱;拒绝吧,好像又显得不友善。

宰相崔祐甫出了个主意,说:“陛下可以接受,然后派一位使者,去到淄青道,宣布将这些钱转而赏赐给淄青将士。如此一来,李正己必定不敢赖账,而淄青将士也会感谢陛下的厚恩。”

德宗觉得这主意很妙,就这么办了。

最终,淄青道的十万将士,平均每人分得三贯钱,自然十分高兴,对新皇帝的拥护度直线上升。

李正己虽不得已掏出了一大笔钱,着实肉疼,但对德宗这波操作也是十分佩服。看到新皇帝年轻有为,李正己等人的态度开始恭顺起来了。

代宗时期,每到元旦、冬至、端午以及代宗生日,各州县在正式赋税之外,都还要另有进贡。谁进贡得多,代宗就喜欢谁。各节度使、州县官员往往借这个缘由,对百姓大加搜刮。德宗上台以后,到了他的生日,下令不许接受四方的进贡。

但是,李正己、田悦的进贡已经送来了,各是丝绸三万匹,这数目不小了,退回去也有些不舍得。于是德宗下令,把这六万匹丝绸交给财政部门,作为国用开支。

田悦是田承嗣的侄子。田承嗣在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他有十一个儿子,却没有选择任意一个做继承人,而是选了侄子田悦继承魏博节度使的职位,又命儿子们辅佐田悦,因为他认为田悦的才能是强过儿子们的。

田悦刚继位的时候,对朝廷还是很尊敬顺从的,进贡也不少。但是,马燧认为,田悦必定还会反叛,因此建议朝廷做好准备。

李正己、田悦等人与朝廷的关系很微妙,他们不服从朝廷管理,不向朝廷贡献赋税,却又出于维护他们统治的需要,希望朝廷承认他们,以使他们的统治看起来具有合法外衣,所以他们又指望用一些财物来换取朝廷对他们的认可。

田承嗣死的时候,李正己一再请求朝廷:给田悦一份正式的任命书,唐代宗出于不惹事的考虑,也就同意了。

但是,唐德宗与唐代宗的性格截然不同,这种先例,唐德宗却不认可。

很快,双方就因为这种事情闹崩了。

建中二年(781年)的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了。

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隐匿了李宝臣的死讯,用李宝臣的名义写了一封奏疏,请求朝廷让自己继承成德节度使的职位。

这奏疏到了长安,唐德宗坚决不批准。

有人劝德宗说:“李惟岳已经继承了他父亲的兵权和政权,如果这时候不承认他,他肯定会作乱。”

德宗反驳道:“这些贼子,本来并没有作乱的本钱,都是盗用朝廷的名义,霸占朝廷的土地,才能拉起队伍来反抗朝廷。以前对他们委曲求全的例子多了,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们更加变本加厉了。所以,朝廷给他们封官号,不但没有平息祸乱,反而更助长了祸乱。如今封与不封,李惟岳都会作乱。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封了。”

四十岁的唐德宗,这是下令决心要跟那几个割据的藩镇硬碰硬了。

李惟岳等人会作何反应? /1UQIBLcfn9KU0kcY8HsIK2K8QINdymHyOVQ0OWh7HxqtcdM+BrgmqISmnbz/n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