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实践旨归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回答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三个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做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实践要求。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实现人民的党为人民的庄重誓言。

(一)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解决的是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回答“发展为了谁”的根本指向,只有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找到发展的主体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历史伟业之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转折点,把“治理”纳入国家统治之中以取代“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主体力量的巨大进步,使人民群众更好、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的一切领域之中,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党的领导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利于更好地释放群众力量、积聚群众智慧,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把群众力量纳入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层面,既是党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所呈现的社会多元化趋势的现实需要,又是党对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理解的不断深化,必须牢牢坚持并与时俱进地扩大群众发挥主体地位的广度与深度。

(二)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

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确保人民群众在政治层面的民主,这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政党统治是为谁执政上。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为了人民的政党,至此已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满足群众政治诉求的政治制度,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社会主义民主是各个层面的民主,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上,更体现在政治生活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体现人民民主的政治机制和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不代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因此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为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验证了我国制度的优势所在,尤其是政治制度这一最广泛的代表民意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有效调动了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改革开放,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的需求,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同时,实现国家制度优势的效能转化,就必须强化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即要在对制度执行的评价和监督体系中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满足人民的利益和诉求。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指引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反馈,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人民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形成更加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民监督合力,形成对制度执行全覆盖的监督局面。人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之本,也是制度执行之基,在对制度执行监督的环节,就是要把人民至上基础价值理念贯彻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上。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包含政党权力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人民政协监督、司法监督、中央纪委监察委监督、舆论监督等全方位的监督系统。其一,让人民监督制度执行,监督公权力运行,必须坚持和完善群众对制度执行的评价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至上为基础价值,因此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发展都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要为基准,这就决定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只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认可和信任,制度执行才算是成功的、有效的,制度的价值优势就成功实现了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其二,让人民监督制度执行,监督公权力运行,需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是人民群众行使自身权利与义务的重要表现,也是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的本质的理论映照。人民群众参与到公权力对制度执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修正制度执行的误区,避免制度执行的软化,确保作为国家主要治理主体——政府等国家机构落实政策、执行制度中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通道早已打通,但在现实治理实践中,群众的参与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国家决策的程度越来越高,得到的效果反馈也越来越有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这就把制度执行系统的整个脉络关联到每一个事关人民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切实践行了人民的事情人民自己决定的执政理念。

(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指向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是回答“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的理论价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变化了的现实需求。实践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依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顶层设计所承载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直接地显现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事业的巨大发展,尤其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上实现了民生事业的发展与党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步进行,个人发展与经济事业的总体发展相互协调,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新时代新征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最直接、最现实的是要抓好民生建设,要积极回应民生事业的多层次和多需求性特点,把检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成效放在人民现实需求是否满足以及满足程度上,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f4tz2Iv/9Ov3nxEi+UkXh6shfzD2jpWp4Ivj1lLX+bpnTbQIxER9wko71Ybm5X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