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两个“不是”

两个“不是”,既不是少数人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以否定的方式对共同富裕的一种强调,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着力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

少数人富裕、平均主义,与共同富裕相矛盾。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但这种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是通过先富带动帮助后富的共富,绝对不像有些人那样,把少数人富裕作为目的,忘记了先富者对后富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种共富,不是同时、同步、同等程度的富裕,是一种有差别的富裕,绝对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更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以为强调共同富裕,就是吃“大锅饭”,“杀富济贫”。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反对少数人富裕和平均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主张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旧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社会。我们今天之所以提出共同富裕,反对的也正是这两种错误倾向。对此,马克思主义者都有所论述。如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平均主义更是同马克思主义势不两立。斯大林指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朴素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平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毫无共同之处的。” 邓小平强调:“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因此,坚持共同富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

少数人富裕和平均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搞少数人富裕还是实行平均主义,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唐代李绅有一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形象地说明了少数人富裕的危害性。可以说,从康乾盛世到中华民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不是少数人富裕的社会。巨大的收入差距带来了社会矛盾,发生了阶级斗争,产生了农民起义,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无数牺牲,推翻了少数人富有的旧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验不足,我国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出现了“大锅饭”、“一平二调”、工资收入大致相当的平均主义问题,抑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改革开放后,我们走的是一部分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既带动和激励了后富的人,也带来了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甚至畸形。这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还带来了严重的生产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教训深刻表明,中国既不能走少数人富裕道路,也不能走平均主义道路,只能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f+6ZEl2lQ3t+n6Z242K3IlKKd0ToHFJ8/Q2ximOmjlrFjGDFIms6KkCRttP0et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