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亨利的“五角星”实验

米尔纳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她让亨利拿着一支铅笔,沿着虚线画出五角星图案。只不过,亨利不能直接看着纸来画,而是看着镜子中反射过来的镜像来画。说实话,这种操作要求还是挺难的,左右颠倒的镜像,即便是正常人也不能很快熟练。亨利也一样,一开始,他画的线条歪歪扭扭。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亨利能够流畅地对着镜子画出五角星。甚至在一年之后,他依然能顺利地将五角星画出来。只不过,他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画过这个图案。每次画画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经历。有一次,亨利照旧顺利且流畅地画出五角星,随后惊讶地说道:“这么简单?我还以为会很困难呢!”

虽然他无法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也记不住刚刚发生过的日常经历——所有这些“信息”都无法通过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中去——但是,他却可以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让身体作为媒介,直接使行为动作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通过反复练习,亨利是完全可以学会新东西的。

对此,米尔纳给前面那类亨利无法记住的记忆起名为“陈述性记忆”,有时也被称为“外显记忆”。这种记忆又分两种。一种是与抽象知识相关的语义记忆,用来储存那些独立于个人经验的一般事实性的知识,比如食物的类别、某个地理区域的重要城市名称、一个人掌握的单词等。人们在学校学习到的课本知识,绝大部分都属于语义记忆。另一种是与个人经验有关的情节记忆,是人们依据时间和场景,通过视觉、听觉和感受形成的综合信息,例如你第一次上学踏进教室的时刻、第一次跟女朋友表白的时刻、第一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或是第一次被解雇的时刻。具有情节记忆,意味着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回忆起人、物、位置、事实和事件。

当然,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经常是混起来用的。例如,警察透过车祸事件的相关当事人所提供的陈述,去建构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复盘出真相。实际上,人们天生就很擅长情节记忆,因为它跟人们的个人经验直接相关,也就是“我自己在乎的事”;而语义记忆则是一些客观的知识,相对而言更容易忘记,除非客观知识“跟我有关”,并且能用故事讲出来,能构成一定的情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记故事很容易,记单词却很难。

而亨利能获得的那类行为记忆,米尔纳将其取名为“程序性记忆”,也叫“内隐记忆”,指那些关于“如何做”的记忆,不用回忆就可以反映在行为动作或者习惯上。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完成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像穿鞋带、编辫子、游泳、骑车、演奏乐器、飞快地打字等,用的都是程序性记忆,这也是亨利还正常保留着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通常具有一种“自动”属性,能直接通过行为回忆起来,不需要付出任何有意识的努力,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运用记忆。比如,一旦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只需要骑就可以了,并不用有意识地驾驭身体:“我的左脚先往前踩,然后右脚……”如果我们对每个动作都过度关注,反而可能会从车上跌下来。又如,当我们说话时,也不会考虑每个名词或动词究竟应该放到哪里,直接说就可以。实际上,很多学习经历既要用到外显记忆,也要用到内隐记忆,经常性的重复可以将外显记忆转化为内隐记忆。学骑自行车就是这样的过程,开始学习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身体和车,而最后,骑车会变成一项自动化的、无意识的活动。

亨利在“五角星”实验中所表现出的,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习过程,也就是米尔纳所说的“内隐记忆”。亨利虽然讲不出自己几岁,也不认得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但如果带他回老家哈特福德市,让他在巷道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他就能找到以前的住所。这些他都记得,只是说不出来,这些记忆无法浮现在意识层面,却在潜意识层面直接影响着他。这一类记忆在海马体之外悄然成形,深藏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亨利这样的“天选实验人”和米尔纳这般执着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将人类对记忆的认知向前推动了一大步。然而,大脑中的海马体究竟为什么会影响记忆,是什么机制在影响记忆,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G1LNvet9WC/gvW9V+LeF1FQGUun9csCHtcFc91FGup3cbiQl0gbizrfxJnEkxP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