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序

回想起当年毅然放弃收入相对颇丰的职业,投身于相对清贫的心理学领域,至今仍历历在目。其间,不时有人问我可曾后悔,而我始终如一回答:“从未。”尤其在心理学各流派“游走”一圈,直至遇见心理剧后,我再没离开,并将之定为一生追求的事业。这既是热爱,亦是热情,更是缘分。

在心理剧场的附加现实中,我们重新体验了众多主角的生命故事。在回归现实之后,他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成长:有人已成为心理助人工作者;有人找回了亲情或自我;有人重燃了生命的希望;有人修复了濒临破裂的婚姻,迎来了心理剧大宝或二宝;也有人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等。

当初记录这些生命故事,仅为督导之用。然,时隔多年,萌生了将这些宝贵经验分享出去之念,既希望为心理剧同仁提供参照素材,又期望这些珍贵的生命故事影响更多人。当决心已下,便着手这项“系统工程”,如征求主角同意、整理初稿、撰写理论技术等。由于过去缺乏经验,我对如何呈现这个作品毫无头绪,不知怎样的呈现既能遵循伦理要求,又能尽可能地还原真实。为此,我多次与未来的读者进行角色交换,感受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心理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我的一些创作灵感。本文分为实务与理论两大篇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心理剧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实务部分涵盖了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自我关系、创伤治愈以及哀伤辅导等;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心理剧的哲学理念、技术应用、社会计量概念及其实际运用,以及评估技术方法等。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剧技术,我尽可能多地引用实例进行解读。在心理剧评估技术方法版块,因当前尚缺乏相关参考资料,内容主要基于本人在实务工作中的理解和实践的总结。

我期望这部专著为心理学及心理剧领域的专业人士带来点滴启示,并为致力于成为专业认证人员提供些许指导。同时,我期盼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年轻的父母们解锁育儿的困惑,为深陷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自我关系困扰的朋友们提供帮助,并为经历过创伤以及处在哀伤中的人们带来些许安慰和希望。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我对读者们的宽容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热切期盼心理剧领域的专家学者慷慨赐教,共同推动心理剧艺术园地蓬勃发展。

钟亮红
写于2024年春节长沙家中 z0slQewJnJ289dfEfj1NE34dQqlaq6X+5bWO0rWC2dS9a4NQwd6/UYkdR16I/k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