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来,小彤带着孩子转过头去,想象一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主角:孩子可以去不同国家参加钢琴比赛,他很独立,我也不再担心了,我们过着平静踏实的生活。
导演:这是否说明你已有了新的力量?
主角:对,儿子也有了无惧的力量,他超级勇敢。我也许还会有一点点担心,但不会影响生活。
导演:你们把各自的力量呈现出来好吗?
主角:我自己的新力量是绿色的,代表顽强的生命力,用绿色丝巾表示,很高,很结实。我可以请大个子李来扮演吗?
导演:太好了。
主角:孩子,你的超级勇敢的力量,用黄色的丝巾表示。这样子(双手往上托举动作),无所畏惧。
(“孩子”自发做托举动作。)
导演:带着这些新能量,此刻最想实现的愿望是?
主角:孩子比赛第一。
孩子(辅角扮演):压力好大,如果不是第一呢?
主角:妈妈只是说说而已,是不是第一都没有关系,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
(演示孩子在舞台上弹奏钢琴的未来景象,主角陶醉其中。)
孩子:妈妈,请你相信我,我可以活得很好!
主角:我终于可以不再担心了。
导演:现在再来感受下因为担心而压在心脏的石头。
(主角闭上眼睛体会)
主角:它不在了,我的心脏和身体现在都很轻松,好像有一条小河在心脏流淌。
导演:我们来把心脏感受到的流淌的小河布置出来。
(主角布景出心脏中的小河。)
导演:来,请你进入“小河”的角色中。
小河(主角扮演):我就是这样的,有时欢快地流淌,有时静静地流淌。
导演:此刻,多感受下你的流淌。如果你觉得差不多了,就回到自己的角色。
(角色交换,主角回到自己的角色。)
导演:还有几分钟,你告诉自己,今天发生了什么?
主角:今天,孩子重生了!不,其实是我重生了!以前我很埋怨孩子出生时没有亲人在身边。
导演:还有呢?
主角:我还陪着孩子把十多年的恐惧和担心送走了,交给了太平洋,变成了小精灵。
导演:恐惧可能会来看看老朋友,你会怎么办?
主角:没关系,如果来了就迎接它,再送走。
导演:情绪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现在请你进入“心”的角色。
替身:(面向主角扮演的“心”)恐惧再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接纳,然后再送走它!
心(主角扮演):我相信你,我不再害怕。
导演:心,现在你最想告诉主人的是什么?
心:我可以很好地接受,也可以陪着你去面对。
导演:好,现在要回到小彤的身体去咯,成为一体。
心:(贴着替身胸口)我们是一体的。
导演:感受到真正的身心相连后,请你回到自己的角色。
(主角回到自己的角色。)
心(辅角扮演):我相信你,也不再害怕了。即使恐惧回来,我迎接它,再送走它。我们是一体的,我要回到你的身体啦!
主角:来吧!我要好好拥抱你,让你承受了太多害怕,以后我会好好守护你(感受身心合为一体,眼角渗出几滴泪水)!我现在流的是开心的眼泪
导演:小彤,他们脱离角色之前,请你再感受下,对孩子担心的程度。
主角:可能还有一点点,但已经很少了,估计1-2分吧!
演剧结束。
主角总对孩子产生莫名的担心和害怕。演剧前,运用光谱图评估主角对孩子的担心和害怕程度,达到9.8分,非常高,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躯体化反应,即心口犹如压着石头。
导演顺势而为,从主角的躯体反应切入,并将石头压在胸口的感受具象化呈现,寻着这条线索,进入主角担心和害怕的早年体验,探索根源。主角的担心和害怕源自孕期保胎带给主角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以及孩子出生时被冷落造成的失落。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主角的担心和害怕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已严重影响到生活。
通过演剧的一步步推进,主角在孩子的角色中重新体验不一样的经历,重构了主角的内在经验,如澄清孩子心中“不靠谱的父亲”来受母亲的影响,目的是让主角感受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并让孩子联结父亲的能量,为后面解决担心和害怕层面的问题,注入能量。
运用附加现实景象布置出的“子宫”“产道”和“孩子的重新出生”,意味着生命的重构;出生时重要亲人的迎接和陪伴,意味着被爱与被接纳。
演出进入到核心点时,再次运用附加现实景象,将恐惧托付给“太平洋”,化作具有活力的水珠小精灵,这与宝宝在母体不敢动弹的无助和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将担心化作力量,将消极转化为积极。再运用未来景象,让主角感受到孩子的未来世界充满着希望,借用未来的力量,去教化主角如何陪伴孩子,真正为孩子注入希望和能量。
最后,主角与自我完成整合,并与孩子的心灵分离开,母子间完整的独立性建立,让主角成为更具能量、更具爱的能力的母亲。
后测担心/害怕分数为1-2分,评估这场剧演出效果非常好,超过了主角的目标分(5分)。
这场剧的特殊演出手法,是通过主角扮演的孩子角色去实现心理重构。导演评估,是主角的担心衬映给孩子,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传递。这个特殊方式的演出,可谓是一举多得,既帮助主角觉知到自我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处理了主角在孕产期的创伤体验,重构了体验与认知,整合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