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科学单位千克、米、秒等适用于日常生活,若用于天体物理学,就得带上非常大的数。对我们而言,更方便的质量单位是太阳质量:M ☉ =2.00×10 30 kg,其中10 30 是1后面跟30个0的简写。
考察行星系时, 天文单位 (AU)是便于使用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 AU=1.50×10 11 m,即1.5亿千米。在星系和宇宙尺度下,即使天文单位也不够大,用起来不方便。这时使用的距离单位是 秒差距 (pc),在地球上观测与太阳相对静止、距离1秒差距的恒星,会看到它每季度在天空移动1角秒(图1)。由三角学可得1 pc=2.06×10 5 AU=3.09×10 16 m。最近的恒星差不多就在1秒差距之外,而银河系中心距离我们8.3×10 3 pc=8.3 kpc。平均而言,与银河系一样亮的星系,体积大约是10兆立方秒差距。
8
图 1 1秒差距是使太阳与地球的距离(1天文单位)对应 1角秒(1/3600°)的长度
我们常以年(1 yr=3.16×10 7 s)作为时间单位,尽管我们经常遇到更长的时标:恒星演化要经历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年。因此,我们常用兆年(Myr)表示100万年,用吉年(Gyr)表示10亿年,它们的关系是1 Gyr=1000 Myr=10 9 yr。
经验表明,千米每秒(km/s)是比较方便的速度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为30千米每秒,太阳绕银河系旋转的速度约为240千米每秒。以1千米每秒的速度运动,分别要用100万年和10亿年才能走完1秒差距和1千秒差距。例如,在10亿年里,太阳会在围绕银河系的轨道上移动大约240千秒差距,由于轨道周长为2π×8.3 kpc=52 kpc,所以太阳在10亿年里差不多能绕银河系五圈。
功率的标准单位是瓦特(W,1瓦大致等于每秒将1千克重物提升0.1米的功率)。方便天体物理学的功率是太阳的光度:L ☉ =3.85×10 26 W。公共电力一般按千瓦时计费,相当于3.0×10 -28 L ☉ yr。超新星爆发(见第三章的“恒星爆发”)向附近星际气体放出的能量约为8.2×10 9 L ☉ yr。
9
L ☉ yr对天体而言是个很方便的单位,但它完全不适合原子。讨论原子和亚原子物质时,适用的能量单位是电子伏(eV)。1电子伏是将电子移动1伏电势差所需的能量,约为10 -53 L ☉ yr。人眼能辨认的光子大约携带2电子伏能量,因此太阳每年会释放大约10 53 个光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