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地同规律

牛顿之前只有天文学,之后才有了天体物理学。传说他在自己的伍尔索普果园里看到苹果落下,顿时灵光一闪,想到月球也应该和苹果一样落下。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天体物理学便在此刻诞生了。也就是说,月球等天体并不像牛顿的前辈设想的那样,按照神明定下的轨迹在天空滑行,它们与一个明天就可能被鸟兽啃去一半、让人不屑一顾的苹果一样,都遵循着相同的物理定律。

这个思想的力量,在于我们可以用实验室中提炼的物理定律解释远在宇宙深处的天体。于是,牛顿的思想使我们在思维中旅行,穿过宇宙那超乎想象的广袤空间,观察遥远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而如今即使用上射电望远镜,也只能收到微弱的信号。

牛顿还从另一个重要方面奠定了天体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具有恰当定义的物理定律,得到精确的定量预测。因此,他不仅能对已有的观测做出一致的物理解释,还能 预测 未来可能观测到的结果。为此,他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数学——微积分,用它的语言概括物理定律。牛顿时代之后,大部分物理定律便采用了微分方程的形式,它通过描述函数的变化率来确定函数。微分方程包含了给定物理情境的一切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初始条件找到表示特定情形的函数。例如,手枪打出的子弹的轨迹是牛顿方程 m d v /d t = F 的解。这个方程通常简化为 f = ma ,将速度( v )的变化率(即加速度)与力( F )联系了起来。牛顿方程适用于一切子弹和下落的苹果,也适用于月球,是个普适方程。月球、子弹、苹果之所以有不同的轨迹,是因为它们的初始条件不同:月球远离地心,运动速度非常快;子弹在地表附近射出,速度慢得多;苹果也在地表附近运动,但它一开始是静止的。不同的初始条件应用到相同的普适方程中,就得到了三条完全不同的轨迹。于是,牛顿发明的数学变身为有力的工具,我们由此确定是什么让不同的现象具有共性,又是什么让它们有所区别。

1 pZqAON40ITQF6kiwS5XloZcWgexa4Hj/dH2I1CkfUtPWmTgJXhvzF/qqg+KsuV4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