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体例说明

一、本书文本以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帛书本进行确定。在版本校勘和训诂方面,现代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本书亦择善而从。对于版本间的差异,在经义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原则上均从传世本;若帛书本足以证明更优,则从帛书本写法。对于部分分歧较大的字句,本书将加以适当讨论。除此之外,文本字词的选定过程不再一一明示,以避免重复和烦琐。

二、本书以现代汉语对各章进行重新释义,以“文义”标识。“文义”有“文辞和义理”双重意思,本书力求通过人们习惯的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将蕴含于文本的义理揭示出来。这一部分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在思想和文字上均有高清晰度的现代汉语文本。

三、在前述工作基础上,本书对每一章内容进行评唱。评唱体例见于宋代禅宗的学术领域,其意是指对佛教经文或禅师教学问答等进行的综合解释、赏析、评论以及赞颂。本书用评唱体例,取禅宗面对经文时重视实践、直击心灵、直面世界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与读者一同去“体认”而不是仅仅依据我们有限的理性去“解释”文本。

本书依据思想类型学,将《老子》思想内容分为三类:其一是以解释宇宙本源和生成过程为主旨的宇宙哲学,包括传统的形而上学与自然哲学;其二是以治心修身为主旨的生命哲学;其三是以治世理国为主旨的政治哲学。本书的评唱将兼顾三种体系,力求将老子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进行评唱时,我将征引相关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并尽可能以直接引述的方式将参考材料展示出来。这种做法的目的有三:其一是为我自己的看法提供文献证据;其二是表明本书对既存认识的继承和发展;其三是期待读者亦能从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对于本书引述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细读或略读。

为方便初学者的阅读,对于这一部分中有难度或有歧义的古典文本,我将在正文中增加白话解释。另外,所有引文均以传统的随文注释方式提供出典信息;涉及同一作者多部文献时,则以标注文献名称或其他方式进行区分。在引述《老子》文本时,除极个别情形,一律以本书确定的写法为准。

四、本书重新为文本选定注释。前人注本以河上公注和王弼注最为著名;前者融治身理国思想为一体,后者侧重于哲学层面的发挥。本书注释以这两个注本为主选定,对于后世出现的精深注释或有新意的考订,亦适当摘录,以供读者进一步参考。此外,对部分难解或有分歧的字句,亦将在本部分进行适当的辨析。不同于传统的“集注”,本部分旨在为前述评唱提供必要补充,而非因袭旧说,并借此表明本书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以及本书独自的发明和心得所在。

五、本书为每一章重新拟定一标题。传世本通常分“道经”和“德经”二篇,全体分为八十一章;除河上公注本有明标旨趣的标题外,其他传世本或以每章首句为标题,或只有数字序号。本书为各章新拟标题,着眼于提示本书解读的重心,而非对各章主旨进行概括。其实,《老子》文本自身有特定的结构,对同一主题常有正反直曲等多种表述,时而严密说理,时而直抒胸臆。本书的标题亦不拘一格,但我希望它们在整体上能呈现出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六、本书参引的《老子》各注本的文献信息,均在“参考文献”中加以明示,而引述的其他相关古籍或资料由于比较常见,且仅涉及原文,版本信息不再一一单列。本书参引的其他文献,版本信息皆明示于参考文献当中。 rEiZfcsp40wXt1cGPi6j91Y8N4Pvsj4mrpIYomr8+MqIUv4QPd1eoA52iZ7JX4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